第309章 知音

此时,张明突然握紧拳头,重重地敲在地图上的柴桑,紧接着拳头划过柴桑和庐江的位置,一直指向现在的东吴都城——建康城!

张明语气变得愈加严肃,仿佛箭拔弩张,“幸亏今天你来了,若是再晚几天……或许我父亲已经把你们的主公擒获,那时候你们君臣在襄阳相见……”

说到这,张明“啧”了一声,沉浸在想象中,“那场面,真是美得不可思议,不过我还是不太敢想象……”

听完这些话。

李峰、王某和孙某三人都震惊不已。

他们在巨大的惊愕下意识到,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当这一切和张明所说的巨大局势相比时,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

现在摆在这三个人面前的问题变成:

——东吴会不会就这样垮掉了?

还有什么能做的吗?

......

......

第十天!

这是徐勇攻击江陵的第十日了。

尽管他一向认为自己军事才能出众,但这十天的围攻,依旧未能攻破这座城市。不仅如此,长沙前线传回消息,吕羽重伤垂危,在最后一刻不忘提醒他小心这座城,里面还有隐藏的一层城墙。

听到这一信息,徐勇觉得十分屈辱。连外墙都没突破,内墙更是遥远的梦想。

江陵城上的那些士兵依然如故地坚守,指挥官陈芳也不知为何不知疲惫。这让徐勇感到困惑,难道这些人吃错了什么东西,或是被蛊惑?

太奇怪了……

这也太诡异了。徐勇觉得自己一生征战遇到过的所有部队,所有的将领都不像这样难对付。

除了疲倦感和无以言表的心情外,吴国军队早已失去了当初的信心,只余下深深无力之感。

早晨,吴军不得不宰杀马匹填饱肚子,而信鸽、鱼类也被消耗殆尽,粮食早已枯竭,导致越来越多士兵动摇,甚至传言东吴快完了。

崩溃的士气和战意使徐勇无比懊悔。他应该尽早回防,而不是继续孤注一掷地强攻这座难以突破的城池。

呼……呼……

骑着马来回巡逻,望着那巍峨的城市,他显得异常沉静和无助。

最后的一张饼慢慢吞咽下去,他终于发出命令,“即刻撤退,避开柴桑,退回庐江。”

亲卫们神情黯淡,有的人抱怨不已,更多的人默默遵命,毕竟活着总是最重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将士只能忍饥挨饿,缓缓撤离江陵返回港口。

至少在那里,他们还可以捕鱼充饥。

潘璋与马忠最后一批离开……

“唉……唉……”

林强不停地摇头叹气,李威则眯着眼睛,似乎有心事缠绕。

“这仗打的什么嘛?城里没拿下,家都被抢了!简直像曾祖母的腿儿一样的乱!”

面对林强的抱怨,李威沉默不语……

林强忍不住问:“李将军?你一早到现在都没说话,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李威终于开口,“我在想长沙吴将吕蒙和徐成最后时刻退兵……”

“这不是应该的吗?缺粮无援,后方被袭,他们不撤怎么办?”林强敲了敲脑袋反问道。

李威镇定了下思绪,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吕蒙和徐成为何绕路去庐江,而不是退回柴桑以与董奇里外夹击关羽?这太不合常理了。”

说到此,李威又补充道:“听说主公派遣董奇和几位大将迎击关羽,如此一来若我们退回柴桑不是更有胜算?但为何偏偏选了最远最危险的庐江呢?”

李威一边说一边捏着下巴思考。

性直的林强挥挥手,“这事简单得很。”

“你说简单?”李威疑惑地望向他。

“因为他们知道三个董奇也挡不住关羽,主公派他上去岂不就是送死?”

李威听了这话突然醒悟:对啊!林强说得有道理……

------------

“咦,他们真的撤了!”

正站在城头观察敌情的赵云发现吴军正在收营撤离。赵云身边的刘安惊讶地喊道,“他们撤了?”

赵云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些许不解。

另一边……“父亲,父亲!”马亮激动地叫着,冲进了行辕。守城十几日几乎未休息的李明刚刚合眼不久,儿子的呼喊声让他惊醒。

“是不是敌人又要攻打?我来扶你起身。”马亮说的同时搀住了李明。

“没事了,儿子。马大人,把刀给我。”

勉强站稳后的李明询问道,声音里带着疲惫。但听到马亮的报告——“吴军撤离了”,李明顿时愣住,不敢相信地重复:“真的?他们走了?”

李亮眼中泛着泪光,语气充满感激:“是你,李大人,用你的顽强守住这一切。”

马府的公子兴奋地说,“爹,这次胜利就像上一次守伏虎山一样,连文聘也不敢靠近一步。”

李明笑道:“其实对付这些小角色就像杀鸡一样轻松。”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身影飞奔进来,紧紧抱住李明,那是年少的刘安,“李叔叔教我统兵吧!整个荆州,你是最厉害的战将!”

刘安心潮澎湃,因为他第一次亲历这样的防守战,并从中明白了只要坚定就能成功。

当一个人展现出无比的胆识和勇气,这种力量能振奋士气,使士兵们个个英勇过人,士气大增。

就这样,这座城市得以坚守!

对于正在塑造三观的年少将领而言,这一次实战演习至关重要。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永不放弃”的意义——无论是在守护人还是守城方面,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糜将军仰天大笑,刘禅在一旁抱着他。他笑道:“我站在城头,那徐盛怎么上得来?即使我给他一只手、一只脚,也难以是我的对手,哈哈哈……”

说完后,糜芳转身说:“走,去看看城楼!”众人迅速行动,登上了城楼。此时的战场一片狼藉,吴军已经撤离,只留下无数尸体遍布原野,多数是敌方战士,但也有不少己方人员在激战中牺牲或被射落城头。

看到敌人撤退的背影,军师马良感慨万千:“他们退得好啊,这样一来我们的前线可以放心进攻。”糜芳心中暗暗自喜,“终于保住了我的领地和财富。”

然而,他随即感到一丝不对劲。“我的刀呢?拿我的刀来!”命令手下备兵追赶吴军。他认为敌军慌乱逃跑,正是反击的大好时机。

听到这个计划,马良立刻反驳:“吴军虽然退兵但秩序井然,显然是有备而来,绝非混乱逃窜。贸然追击极可能陷入埋伏之中!”

面对这情况,糜芳不听劝告:“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们一定能在战斗中再立大功!”说话间恢复了体力,准备召集兵马出击。少年将领刘禅鼓掌称赞这一勇敢决策。

赵云急切阻止道,“徐盛非池中之物,撤兵时肯定设下圈套。盲目追赶风险很大!”他一把拦住了正欲点兵的糜芳,警告说这样的决定会导致灾难,并试图将他带回城内安全地点。

糜芳凝视着赵云回答说,他知道危险重重,但他不想成为英雄转罪人的悲剧。接着,他提及了自己的雄图大计,并且向赵云展示了新的战术,利用飞行器监测避免踏入陷阱。

与此同时,在柴桑以南约50公里的一处营地里,董将军正与他的部队休整,等待对敌作战的机会。这位粗犷的大将军曾追随孙策屡建战功,斩杀众多豪杰。

当前方传来消息,得知关将军的布阵,董袭的先锋全将军仔细研究地图,分析形势。“关羽阻断了我们支援柴桑之路”,而这时另一位年轻将领宋则主张正面强攻,不拘泥于策略。

在这关键时刻,东吴阵营内部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一部分人倾向于谨慎,如全将军;另外一些则表现出勇猛决心的人类性格特点,像坚定无畏的宋。

最终,这场辩论反映出战场上不同角色的态度差异,也展现了每个将领独特的个性特质。

“陈将军……三思啊!”王平忍不住劝道:“对方可是张飞,还有他那如雷贯耳的虎威军啊……”

“咳咳……”

此时,赵雄的咳嗽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王平与陈谦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赵雄。

终于,这位东吴第一勇者开口说话了。

“我觉得陈将军说得有道理——”赵雄猛然起身,脚掌重重踩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些年没有人敢与张飞硬碰硬,都说他勇猛无双,指挥若定。但他到底有多厉害?传言中如此神乎其技吗?谁知道呢!”

赵雄走到兵器架旁,单手举起自己的大刀:“这把‘破霄刀’在征战黄祖时就大显神威,当年与甘宁一道逆流斩断黄祖战船间铁链……都说张翼德的丈八蛇矛无敌天下,但我的破霄刀不服,它想看看谁更快更猛!”

随着一声震响,“铛”的一声,破霄刀狠狠砸向地面。

接着赵雄大声宣布,“传我军令,立刻派人告诉张飞,说明日午时我在浔阳城外与他对决,让他磨好蛇矛,洗净脖子。”

这一席话让王平瞬间蒙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说好的谋定而后动呢?这不是等于找死?

此刻,王平觉得来到这里简直是个巨大的错误,这难道不是自投罗网吗?这简直是去找死。

然后,他无奈又彷徨地看向赵雄……然而这时,赵雄与陈谦相视一笑。

“哈哈哈……”

惊天动地的笑声在营内响起,宛如找到了共同战略的知音。

可王平却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雄、陈谦?这一文一武的组合真是太奇妙了。』

……

——决战!

张飞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挑战要求!

刚开始,他哈哈大笑起来,但很快笑声戛然而止。

过去一年的经历,他多次因为轻敌几乎葬送性命和复国大业。

若非云旗的帮助,或许关二弟早已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