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夜袭惊魂

帐内,月色下的营帐里,《孙子兵法》静静摊开,徐盛心情异常沉重。“唉…”伴随着沉重叹息,他对当前局势感到担忧:攻陷区区内一小城都难不成真要在庐江和关羽决战?

这时,账外传来喧哗争吵声。原来一名校尉和副将马忠发生口角,最终演变成一场武力较劲的游戏。

这一幕吸引了许多人的欢呼声,但也引起徐盛内心的不悦。他的直觉告诉他有些不安,但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出所以然。

此时,不远处,一支幽灵般的三千人精锐骑兵在黑夜掩护中悄悄接近东吴军队。马蹄声响在宁静的夜晚中特别显眼,令人心神俱震。

马忠虽然在技巧上战胜校尉,但马上的动静让他立刻警觉起来。“还打什么!敌人杀到营地了!”他大声喊着。

前寨随即陷入混乱之中,马匹失控嘶鸣。守卫们开始惊慌失措,意识到真正的威胁就在眼前。

徐盛闻讯迅速起身走出帐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半夜有马受惊?”

很快,他就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几匹惊慌乱跑的马,而是真正的战斗正在酝酿……

“快,别动……你……你们是谁?”

绝望的求饶声和凄厉的惨叫在黑暗中此起彼伏。似乎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

“到底出了什么事?”徐明从帐幕里急匆匆地跑出来,面对一片混乱的中营,眉头不自觉地蹙起,眼神满是疑惑。在他看来,虽然前方营寨只有四五千人,但他们刚打败过糜方,按理说不会再有追击。即便对方前来,以目前的局面,有什么好怕的?更不用说是曾经被埋伏的那次战斗中表现欠佳的糜方手下的士兵们。

但惨叫声不断加剧,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无情的屠戮。没人明白,黑暗中的这一战究竟为何如此残酷。

夜色笼罩下,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氛围。马蹄声由远及近,前营仿佛摧枯拉朽一般轻易崩溃。人们惊恐地逃离,脸上带着难以形容的恐惧。

“发生什么事了?这样慌乱像话吗?”吴营将领王涛试图制止士兵们的混乱。

一名士兵颤抖着回道:“他……他来了……那些曾经在逍遥津作战的山西人,还有那个白马银枪的将领!”

提到这些名字,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阵寒意。尽管这些士兵并非真正的山西军团,而是糜方手下的东海军,他们换上了曹魏名将张辽部队的装束,在重赏的驱使下,他们士气高昂,无人不拼尽全力。

那一幕让吴军回想起逍遥津的惨状,当年的张辽率领的八百晋兵曾令十万吴军望风而逃。

——那支军队,又出现了。

黑夜里,一群身着黑袍、头蒙黑巾,只露出眼睛的骑兵突然冲进中营,与逍遥津时的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骑在马上。为首将领手持长矛的是银盔白马的常山赵子龙。他背负大弓和箭矢,银枪闪耀,尖端还滴着敌人的鲜血。

吴军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惊恐之中。这种浸入骨髓的恐惧让人们不知所措。

在混乱中,徐明意识到:“张辽在淮南,并且魏国在襄樊也战败了,他怎么可能来到江陵进行突袭?这肯定有问题!”

话音未落,“嗖”的一声,一支箭射中了徐明左肩。“呃……”血顺着铠甲渗了出来。

其他将领纷纷呼唤:“徐将军……”

这时潘涛劝说:“将军受伤了,还是撤退吧。让我和周将军去擒拿这贼将!”

不知道是因为徐明的话语唤醒了将士们的好斗之心,还是因为主帅受袭让他们感到愤慨。原本逃散的士兵忽然调转方向,却没有再加入进攻的行列。

性急的周虎忍不住喊道:“兄弟们,随我一同杀上!”

然而没有人响应,所有的目光依然聚焦于场中的对峙。

周虎冲上前去企图偷袭正在战斗的赵子龙。尽管他对赵子龙并不认识,但在战斗白热化的这一刻,他提起刀直刺赵云。眼看胜利在即,周虎心中暗喜。

然而一切只是幻影,赵子龙早已预判他的动作,冷静应对。这场黑夜里的混战还在继续,每一刻都是生死抉择。

确实,在那部传奇的古代故事《英雄列传》中,陈安被称为“英杰终结者”。无论是张翼、李刚、田丰还是夏侯兄弟,无一不栽在他的诡计和暗算下。陈安以他出其不意的冷箭闻名,令敌人心惊胆战;他的谋略让人防不胜防。

紧随其后的鲁翔也被这氛围所感染,兴奋得直呼:“拿下他!”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胜利即将到手之时,白袍银枪的勇者韩信突然反应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中长枪化解了致命一击。不仅如此,他还淡淡地说道:“这种拙劣的伏击能伤得了谁?”

显然,这是极大的轻蔑。这一刻,韩信心中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七探盘蛇般的长枪配合无间,不仅格挡成功,更是反手一刺。

一瞬间,龙影亮银枪贯穿敌人,血腥四溅。

周围的人无不震惊。韩信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仅是他的枪技,更是那绝伦的战斗预判力。此时此刻,“恐怖如斯”成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击杀对手后,韩信没有片刻停留,迅速投入到新的战斗当中,继续震慑着敌军。然而,在他身旁,陈安已然倒下,血从他脖子上的致命伤口源源不断地流出,这一景象让人不忍卒视。

见到此景,鲁翔几乎吓得丧失斗志,连徐远也大惊失色。虽然他们都确认对方并非那位威名显赫的大将军,可这并不重要。

显然,这位白马银枪的战士远比张文更强大。韩信在长坂坡的表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是谁?”鲁翔结结巴巴地问。

当韩信报出自己名号的那一刻,鲁翔彻底吓破了胆:

“我是常山韩信。”

最终,韩信银枪如电,鲁翔只得丢下兵器投降。很快,所有吴兵也都纷纷放下武器,选择归降。这一刻标志着整场战役的转折点,吴军崩溃如山倒。

韩信三千破两万,即使不如当年那位将军八百破十万里那么辉煌,但仍让吴国人闻风丧胆。

徐远面对这样的局面,明智撤退,却狼狈不堪,仿佛丧家之犬。吴兵留下一路恶臭狼藉,但这一切都已成往事。韩信的三千将士振臂高呼胜利。

一切终于结束,只余那句回响在整个战场上的口号:

“破贼者,常山韩信是也!”

这场仗,证明韩信仅凭智勇便足以压制吴军。“常规操作”,足矣!

一时之间,吕布的威名也继张飞之后,让吴军闻风丧胆——

曹魏都城。

秋天的阳光明媚耀眼,蝉鸣声在窗外交织回荡,炽热的阳光穿过豪华竹帘洒入宫中。宫殿里摆放着冰块降温,桌上铺着一幅军用地图,曹操微眯双眼,不时地用余光瞥向那地图。

旁边的贾诩与他细细讨论战局。“庞涓的主力全部驻守在襄阳、樊城一带,使得荆州南部和江陵防务空虚,这对孙权而言是个绝佳的袭击机会……如果孙权占领了江陵和长沙,主公或许可以以寿春换回这两座城市,然后用它们交换被围困在徐州的李文博及其三万将士,如此一来,庞涓派来的诸葛恪使者设下的阴谋便能悄然化解。”

“一座寿春换三万大军!”随着贾诩的话语,曹操略一点头,轻叹道:“你所言确实不失为一个破局的方法……徐晃与那三万士兵,对于我方军心士气至关重要,无论如何我必须把他们解救出来……然而寿春却是一座战略要塞……”

曹操对放弃寿春这一军事要地感到犹豫不决。一旦将它割让出去,吴国就可以轻易北上攻徐州或南下取淮南。

贾诩深谙曹操的顾虑,叹息一声说:“大王,请您明辨,当面对两项损失时总有一轻一重,两害相权,舍去较为小的那个更佳。吴国会是我们眼前的烦恼,但关羽统率下的荆州才是心腹大患,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寿春,反而可以保全更多的许昌军队实力,从而保证许昌的稳固。”

“嗯……”曹操又一次沉思般的叹了口气。

他实在不忍就这样拱手送出重要的据点,但在这样的局势压迫之下也不得不同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孙权的奇袭行动已经成功,并且确已占领了江陵。

“大王,有新情况上报!”

殿外传来一声低沉的话语。

来人正是程煜,曹操听后立刻提起精神。

果然不出曹操预料。程煜急急忙忙赶到宫廷之内,“禀报给大王三件南方消息。首先……是有关于淮南地区:当大王下令撤回当地守备力量以增援曹魏首都许昌的时候,孙权亦随之命令其手下三万人撤离此地,赶往庐江加强防务。”

“为什么选择庐江?”听到这问题曹操问道。

“还有两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其一是……东吴对湘江及江陵的突袭失败,马忠不幸牺牲,潘璋投降,而徐盛也在战场上受伤逃走;另外在长沙城内,吕猛身负重伤,丁奉身亡……在抵抗五万吴军进攻的同时,仅仅两千驻扎兵力就挡住了他们的攻击并使之伤亡过半……

由于襄阳等地区的障碍,所以情报传递迟了一些。”

就在三天之前,在不知道这场战斗结局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制定了放弃寿春计划作为策略考虑之一。

然而如今……

“怎么可能!”突然站起身来,曹操震惊地发出了声音,“今天是农历七月中秋节?是不是那些庸人今日出山?吴国这些将领到底怎么了?为何他们会连两城都不能攻克!简直是一群饭桶!”

盛怒之下的曹操抓起了案桌上的笔砚,愤怒地将其摔碎,顿时漆黑墨水四溅到地面形成一团斑驳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