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一步三回头

“大王,我带人来了”,典韦恭敬报告。

曹操吩咐道:“虎侯退下”。

典韦疑惑地瞥向青年:“您确定独自会见此人么?”

魏王笑道:“你觉得为王已衰老到需要保护了?这乳臭未干的小将何须担忧?”

典韦无奈行礼,“我在下方待命。”

李恪稳步上前问:“大王今夜在此赏田展示国力?”曹操指着黑夜中的丰收田野讲述自己的过往。

面对这样的场景和言语,李恪渐渐明白了曹王用意并非炫耀而是述说自己如何走过艰难历程以激励年轻一代。

曹操强调经历困境不仅未能将其击倒反而铸就了如今强大势力。“所以你是否认为现在就能打败为父或者他的国家?”曹操反问着这位荆襄使者,意在表达他过去经历过绝境仍坚强如昨。

李恪听闻曹操所讲述的经历,似乎理解了对方话语间的深意:即使身处绝境,也从未被击垮,反而越挫越勇并创造了今日辉煌的大业。李恪心中明白曹操的用意,是希望通过分享自身经验传递某种信息——无论多大的困难都难不倒真正的强者,尤其是像他自己这样历经千锤百炼的人。

或许他会短暂受挫,但从长远来看,刘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扭转局势、逆风翻盘。这在他过去二十多年间屡次验证过,也正是大魏之所以坚不可摧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

顾慎并没有迎合刘晔的意思,他只是冷冷一笑:

“半个月前,天下十三州还有九个半处于魏王治下;如今,仅过了半个月,便只剩下了九个州。照此势头,不久后,连都城也可能失守,更不用说南郡和宛城了。哎呀,这样下去,雍州与司隶校尉部也难以保全。届时,魏王还能剩下多少地盘?还有资格豪情万丈吗?”

顾慎的话如同利箭,句句刺中刘晔的痛点。

“孤……”

刘晔本想严厉回击,但面对严峻形势只好压制住怒火。

话题一转,“五天前诸葛使者会见了东吴特使。想必你见过你伯父诸葛瑾了吧?”

“魏王有所误。今日之我已过继给在蜀中为军师将军的诸葛亮,诸葛瑾乃我伯父,并无父子关系!魏王说话须谨慎!”

顾慎此言表明了他的立场。

刘晔不以为然,“难道你会眼睁睁看着生父一家因为你不肯合作,被孙权全部屠杀么?抚养你的恩情难道就这样轻描淡写的一笔勾销了么?只剩下一抔黄土永远遥望了吗?”

这话令顾慎心中微微一颤,这是他一直纠结的问题。

“最近这些日子,你作为使臣应该很为难吧……”刘晔边踱步边说,“儒家讲求‘以孝治国’,谁能忍心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因自己而丧命呢?

刘晔回忆起自己父亲在徐州去世的情景,愤恨之下即使缺粮少食也要率兵复仇。“我们都在这点上是相似的,都是行孝的人。”

刘晔的话语像锋利的刀锋,戳痛顾慎的心。

沉寂片刻后,

刘晔故意给了顾慎一段思考的时间,在三十余秒的沉默后才继续开口。

“若能依你生父之见,以你作为荆州使者的身份签下和平协议,便可告知各方:三方暂时停战休整。这样一来,虽然你不能再担任荆州官员也不能留在诸葛亮麾下,但可以重新作为诸葛瑾的儿子。如此一来,你会失去荆襄的支持,却将成全自己在大魏与东吴的地位。”

如果你选择投靠孙权,估计会得到丰厚封赏。当然如果担心孙权反复,也可携家人留于魏境。”刘晔补充,“我愿意为你周旋并迎回诸葛家族至亲人,无论你愿做魏臣或汉臣都会给予相应地位,并使其成为国家栋梁,流芳千古”。

话毕,刘晔出示了一份尚未签署完毕的合作文件——

此时,曹真代表大魏签字确认过,诸葛瑾亦代表东吴同意停火协议。只需顾慎作为荆州代表画下最后一道印记,就可以正式确立三方停战,并进行庄重的宣告仪式,在皇帝和万众百姓的见证下共同维护这份合约稳定。一旦达成协议,东吴再进攻便会违背信义遭受谴责。

顾慎家族也因此得以安全并可能享有优厚待遇免遭屠杀威胁,更重要的是,这为刘晔赢取到宝贵两年缓冲时间,用于谋划下一步行动计划。

这一切是以顾慎在刘备政权和个人名誉上的损评为交换,不过只要成功,他将在新势力之间树立崇高声望。

刘晔注视着顾慎的眼睛,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真正干大事之人,不在乎细枝末节。你只差最后一步便可以同时成为两个强国心目中的英雄,你还在等什么呢?”刘晔鲜少对别人说这么多,甚至以请求的姿态试图说服他人,这对他的性格与职位来说颇为异常。然而为了大魏,他这次不计任何后果全力以赴。可是,当刘晔用满含期待的眼神凝视时,

只见顾慎的笑容瞬间消失,神情突变。随后他冷笑:“魏王好意领教,可惜让你失望了。”随着话语出口,顾慎眼中露出如冷铁般寒光,“今时今日,荆州乃屠刀而大魏则是砧板上的鱼肉。刀何须畏惧那块鱼肉呢?”“魏王,请听我的要求!”顾慎语气变得凛冽起来,继续说道。

为了那些被围困的士兵以及武将如张辽,你们愿意倾听并满足我的要求吗?否则,恐怕会让大魏人民大失所望的!

他说着仰头

“诸葛玄有条件,签署文书可以,背弃荆州可以,但必须将他诸葛一族的亲属从东吴护送到许都!”程昱停顿了一下,严肃地强调道,“你明白了吧……”

“明……明白了!”

吾焕微微点头……

此时,在房间内的诸葛瑾听到了这段对话,双眸微眯后猛然睁开,眼神中透出一丝变化。

他无声地笑了。此刻,过往父亲对他的教诲一一涌现心头——君子六艺不仅是礼节;它还包含了各种重要的礼仪规矩。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之前,掌握礼数才能在所有情境中保持镇定从容。箭术不仅仅是投壶游戏,它是射箭的精要——稳、准、狠;每一击都力求命中目标,做到一击致命。而“数”,这个儿子常常遗忘的部分,则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度量——积累越多,在面对大事时方能有备无患……

“呵呵……哈哈哈……”

开始时还压抑着笑容的诸葛孔明,笑声越来越大,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顺着脸颊滑落……

病重的马岱乘轻舟沿江返回江东城,多日来的水上奔波让他更加虚弱。本已因吸毒过多的身体不堪重负。此时,医院内挤满了医者、侍卫们忙碌地照顾病人,显得混乱而紧张。

张仪、周泰和其他官员焦急万分地看着医馆里混乱的局面,柴桑溃败的消息传来,使得他们的心情愈发沉重。孙权风尘仆仆赶到医馆,焦急询问:“子明怎么样了?他在哪儿?”

“啊……”一道疯狂的声音突兀传来,吕蒙仿佛发疯了一般,他站上了床榻,大声呼喊道:“我是汉寿亭侯关羽,吕贼、孙贼,你们统统拿命来!”

这场景让人感到恐怖,但孙权还是向吕蒙走去,身旁亲随拦住了他。“主公,现在的右都督不适合……”然而,孙权推开了他们的阻挡:“孤与子明是生死之交。如今被关羽附体的他必须由我唤醒!”

话音未落,孙权便登上床榻按住吕蒙的肩膀:“子明!子明!醒一醒……”慢慢地,吕蒙似乎冷静了一些,突然整个人像失去了支撑一般倒在了床上。

“子明……”孙权抱紧昏迷不醒的吕蒙,心中复杂无比……

医生们迅速涌进检查,场面再度陷入混乱。稍作停留之后,孙权带着沉重心情离开了医房——『现在子明这样的情况,庐江也岌岌可危,关羽即将攻陷这里……』一步三回头,孙权思绪纷飞。

此刻,他想起了许多昔日盟友和支持者们;想起曾经信任的徐琨舅舅和太史慈等等……倘若这些人中有任何一人在此处,他会毫不惧怕关羽。但他们要么离世要么离去。东吴诸大家族除了叹气又做得了什么呢?

他扪心自问——这些年所作的决策究竟是错还是对?若是当初选择了哥哥的方向会不会更好呢?

但这无法挽回眼前的战局,也无法拯救江东。

当他走到外面询问最新局势时,得知柴桑早已沦陷。然而好在还有庐江,整个区域已做好准备,以长江为屏障,全力对抗关羽。

就在此时,一匹快骑奔来,送来一份来自许都的信件。孙权展开读过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孔修(吾焕)与诸葛瑾果然建功不小……两年停战协定了……我们终于可以喘息一会儿了!”

众人闻言既惊又喜。

\"这次不同了。\"周瑜潇洒地挥手,“汉天子亲自见证三方签署的停战协议,并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刘玄德和关羽自称‘复兴汉室’,此次既有汉天子的见证及正式发布的诏书。在这一纸诏书下,如果刘玄德或关家父子越雷池一步,天下之人必会舆论汹涌。”

讲到这里,周瑜笑起来,并把手中的简牍递给张仪。

张仪迅速展开简牍,身旁的张涛与张谦也围过来阅读。

在这些竹简里,他们读到了诸葛瑾因担心家族受到牵连而内心的两难选择;

他们看到诸葛瑾最终选择了妥协;

读到了程氏对诸葛瑾签字达成协议的认可,以及十日后由天子正式公布消息的事宜;

还有孙权用“情感纽带”这张牌成功说服对方的事例;

然而……

为什么后面还有一段?

张仪敏感注意到,在简牍末尾写着诸葛瑾额外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让张仪、张涛、张谦等人的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