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新的麻烦

第473章新的麻烦

他本想将裴应见的衣襟合上,目光却无意中扫过其锁骨下方。

那里,在血污的掩盖下,隐约有一个暗红色的、形似弯月的胎记。

大夫的瞳孔猛地一缩,眼神瞬间变了。

他脸上的不耐烦和冷漠忽然褪得一干二净,手指飞快地在裴应见的脉搏上探了探。

“……咳。”他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语气和缓了许多,“罢了,医者仁心,见死不救非我辈所为。你们把他抬进来,我……我尽力一试。”

青义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狂喜淹没了他,他连连磕头:“谢谢大夫!谢谢大夫!您真是活菩萨!”

他手忙脚乱地要去抬人,云承月却按住了他的肩膀。

云承月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他盯着那大夫,缓缓道:“不敢劳烦先生。我们确实只需买些伤药和烈酒便走,不给您添麻烦。”

旁边的青川也默契地扶住了裴应见的另一边,眼神里带着同样的警惕。

这大夫前后的态度转变太过突兀。

那大夫一愣,似乎没想到对方会拒绝,眼里闪过一丝急切,但很快掩饰过去:“伤成这样,你们自己处理,那是胡闹!”

“我们自有分寸。”云承月坚持道。

他迅速报出一串药名,都是些止血、消炎、固本培元的珍贵药材。

大夫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没再多劝,转身进屋抓药。

青义回过神来,自然明白云承月的医术更高,他的判断不会错。

于是付了远超药价的银子,三人带上药材,迅速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住下。

一进房,云承月便对青义道:“守在门口,看有没有人跟来。”

说完,他便关上房门,将所有人隔绝在外,房内很快传出金创药的浓烈气味。

而济世堂内,那山羊胡大夫在目送三人离开后,立刻将药铺的门关上,挂上了“东家有事,休半日”的牌子。

他快步穿过药堂后院,从后门进了巷子,七拐八拐,走进一间寻常的民宅。

在宅子里七拐八绕后,竟推开一处墙壁,闪身进入了一条幽深的密道。

密道尽头,是一处极为奢华隐秘的宅邸。

他穿过庭院,跪在一间光线昏暗的书房外,声音恭敬而急促。

“尊使!有消息!”

书房内,一个模糊的身影隔着屏风动了动,传出的声音沉冷如冰:

“说。”

“方才,有几人带着一个重伤的年轻人来求医……那年轻人身上,有弯月胎记!”

屏风后的身影骤然绷紧。

下一刻,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他高鼻深目,竟是一副北地异域才有的面貌轮廓。

此人眼神锐利如鹰,目露急切:

“胎记在何处?什么形状?那人多大年纪?长什么样?”

大夫连忙将裴应见的长相、年纪,以及那胎记的位置和形状仔仔细细地描述了一遍。

男人听完,眉头越皱越紧:

“……是他……是少主……”他紧咬牙关,声音艰涩,“少主与主上失散十多年……终于……终于找到了!”

……

马车行出落霞渡不过三十里,天色便沉了下来。

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冷雨裹挟着米粒大的雪沫,噼里啪啦地砸在车窗上,顷刻间便模糊了窗外的景致。

官道上的行人早已绝迹,唯有车轮碾过泥泞的嘎吱声,伴着风声呜咽,显得格外萧索。

车厢内,阿禾烤着炭火,暖意融融。

车厢外,陈默和姚祁虽然一起坐在车辕上,但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比天色还要僵冷。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破开雨幕,直奔着他们的马车而来。

陈默眉头一皱,手已经按在了身侧的鬼头刀柄上。

“吁——”

那快马在车旁堪堪勒住,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地扑到车窗边,声音嘶哑而急切:“帮主!可找到您了!”

陈默看清来人,脸色顿时一变:“冯三?你怎么来了?帮里出事了?”

来人正是青龙帮的军师冯三,他浑身湿透,发髻散乱,平日里那股子文士的从容荡然无存,只剩下满脸的焦灼。

他顾不上抹去脸上的雨水,喘着粗气道:“帮主,出大事了!您快跟我回去!”

“上车说。”陈默沉声道,一把将他拽进了车厢。

冯三跌进车里,看了看一旁的姚祁和阿禾,神情微怔,但还是先抱拳向两人草草行了一礼,便急不可耐地对陈默道:“帮主,‘老龙头’那边,断了我们的货!”

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怎么回事?说清楚!”

“就是突然断的!”冯三语速极快,“前两日还好好的,今天我们的人去提货,他府上的大门紧闭,谁也不见!派去打探消息的兄弟连他家管事的面都见不着,就好像……就好像他家里出了什么天大的事,彻底封起来了!我们上次付了定金的那批货,值整整一万两,也扣在了他手上!”

陈默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半晌,他才向阿禾解释道:

“这‘老龙头’,是我们青龙帮水路生意最大的供货商。他早年是黑道上响当当的人物,后来金盆洗手,在栖霞镇五十里外的洛川府做起了正经买卖。但老底子的人脉势力都还在,在洛川府那边说话极有分量。我们青龙帮的生意,也是搭上他这条线才真正顺起来的。”

他顿了顿,眉头紧皱:“这老家伙脾气很怪,不是什么人都能入的了他的眼的,当初我们接近他也颇费了一番功夫,如今这一遭,难不成是想黑吃黑……”

“哦?洛川府的‘老龙头’?”一直斜倚着车壁闭目养神的姚祁忽然开口,唇角勾起个嘲弄的弧度,“我倒是也听过此人。据说他年轻时杀人如麻,老了却念起了佛,每年捐的香火钱比他当年抢的银子还多。不过,传言他向来言出必行,最重信誉。突然翻脸……不像是他的做派,更不像会为了区区一万两自毁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