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华尔街之王"蔡志勇
在办公室里,徐洛见到来拜访他的人。
华尔街的华人传奇——蔡志勇。
英文名杰拉德·蔡。
被称誉为“拥有点石成金之术”、“华尔街之王”、“金融魔术师”。
一个半秃的中年人。
在徐洛之前,没有第二位华人在华尔街达到过他的成就,华人在华尔街赚不到钱的言论也早已被蔡志勇打破。
但徐洛觉得这些称号都是虚假的,他并不认为蔡志勇是名副其实的华尔街之王,也不可能是。
可能是因为蔡志勇身为中国人,骨子里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维,以及童年父爱的缺失。
再加上金融以外社会经验的匮乏,让他对当时富达投资的老板产生类似父亲的感觉,甚至天真的相信保守的犹太old A金融公司,并受聘继续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
不过,由于市场环境环境不佳,他激进的投资方式导致原本资金量庞大的曼哈顿基金年年缩水,业绩更是比绝大多数策略保守的基金要差很多。
而1968年的时候,正是美国牛市即将开始衰退的前夜。
蔡志勇与CnA的那一笔交易达成,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聪明又或是最愚蠢的时刻,那只基金在交易后仅过一年,便跌去90%。
他获得惊人的财富,但他财富的急速增长便也止于此,因为他的声名在华尔街彻底变臭。
质疑声不断袭来,曾经的投资奇才从高处跌落。
比他小一岁的巴菲特则是通知所有的合伙人后方才清空自己的股票,在投资界奠定后来巴菲特难以企及的人脉。
失意之下,蔡志勇离开CnA。
1973年,蔡志勇看准时机,重出江湖,在纽约成立自己的证券公司——蔡氏公司,并在波士顿、洛杉矶设立分行。
纽约是美国及世界的金融中心,蔡志勇下定决心在此与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一较高下。
他亲自主持业务,聘请专家做顾问,大做股票生意,业务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令人瞩目的金融巨头,又被大家称为“华尔街金融之王”。
1978年,蔡志勇又作价220万美元收购联合麦迪逊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务,随后又通过麦迪逊公司掌握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在出色的表现下,蔡志勇被美国容器的老板威廉·伍德希德看中,并一心想将其收入门下。
后来,威廉以1.1亿美元收购联合麦迪逊。
4年的时间,麦迪逊的价格从220万到1.1亿,又是一次创纪录的“倒买倒卖”案例!
与此同时,蔡志勇还以1800万美元买下美国
容器公司3.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持股人。
随后担任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蔡先生,久仰大名,今日才得以相见,快快请坐。”徐洛热情打招呼,“你的莅临让我们ACC蓬荜生辉啊。”
蔡志勇哈哈笑道:“其实我来过好几次,可惜你都不在美国,你在美国的时候,我又恰好不在纽约,今日才终于见面,也不算是遗憾了。”
二人虽然是初次相见,但热情异常。
“ACC和黑市集团的大名在华尔街可谓是如日中天,你们的发展时间虽然短,但却超过华尔街大部分的公司。”
蔡志勇说道:“再过两年,相信华尔街新一代的传奇非你莫属。”
“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徐洛道,“现在还不知道未来,所以言之过早。”
简单的客套之后,蔡志勇便先聊起当前的华尔街情况,再聊聊当前的全球经济情况。
算是同行之间的交流。
徐洛道:“蔡先生,不知你是否观察过,自1982年开始,华尔街的股价走势就在持续上扬,交易量也迅速增加,整体来说,金融交易的发展速度大大已经超过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
“这是个好现象。”蔡志勇说道,“如此才能买空卖空盛行,投机进入狂热。”
他就善于这种投资方式。
或者也可能不是说真话。
徐洛笑着道:“这倒也是,接下来道?琼斯指数将会一路攀升,随便乱投资都能赚到大钱。”
对于这句话,蔡志勇深以为然,“所以我打算转型进入更能赚钱的金融企业。”
“这是个好选择。”徐洛点头,“金融企业比实体更要赚钱。”
由于二人都是初次认识,所以蔡志勇并没有聊多久就告辞。
徐洛也没有聊太多,翻来覆去的都是各种车轱辘话。
什么看好道?琼斯指数,今年经济会好转,以及一些自己的投资理念之类的东西。
蔡志勇临行前留下他名片,并表示希望下次再有相聚的时间。
徐洛一口答应下来。
送走蔡志勇,他继续忙工作。
时间很快来到晚上。
他又赶着去见米尔肯。
这次他要来一次轰动全美的大规模集资活动。
……
香港与纽约的时差是12个小时。
作为香港艺人培养中心之一的天下经纪公司正在面试几个新人。
“下一位,李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