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流民

“哀哉流民,

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哀哉流民,

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

……

哀哉流民,

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

……

哀哉流民,

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

哀哉流民,

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

……”1

桃李堂内,邱夫子面色沉重地带着小学子们吟完这首诗。

“想来你们都听说了黔中动乱,流民四散的事情。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流民逃来了浔州,无处落脚。”

“书院已经决定,停课一段时日,将书院空出来,暂时用于安置流民。”

“念完这首诗,你们就可以回生舍收拾东西了。”

桃李堂的学子们还有点懵懵懂懂的,听说不用上学了,都赶紧跑回去收拾东西。

苏知知论放学收东西,动作那叫一个快。

她像往常一样拉着顾青柠和薛澈跑到书院门口的时候,突然那顿住了脚步。

书院门外,挤满了即将住进来的流民。

面黄肌瘦。

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

黔中道暴动的消息传到京城,自然也传到了相邻的地区。

岭南就在黔中道南方,二者紧邻。

暴动的消息传到岭南时,从黔州、锦州、辰州等地逃跑而来的流民也到达了岭南。

大量的流民蜂拥而至。

每一天,城门外都一群新的面孔等待进城。

岭南不比长安洛阳繁华,各个县城规模都小,一时之间难以容纳如此多的外来人口。

在岭南有亲戚的还好些,可以投奔在亲戚家住一段时日。

有钱的也能撑一撑,可以租个院子或者住客栈。

可绝大多数还是没钱也没亲戚的流民,因突然发生的变乱被迫奔走,根本无处可栖身。

苏知知所在的白云县也涌进一大批流民。

县里的百姓都对流民避之不及,连茅草巷的人都把流民往外赶。毕竟人吃不饱饭的时候,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

县里唯一主动对流民打开大门的地方,是醉春院。

醉春院的老鸨在门口设了个摊子,专门招那些十几岁的长得看得过去的姑娘。

有些长得标致的男童也收。

没有哪个正经人家会愿意送孩子去那种地方做皮肉生意,可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总会有人家拿儿女去换吃食。

或者有些孤女把自已卖了,至少能日日有饭吃。

宋县令这几日因为流民的事情很头大,他不想看着卖儿鬻女的事情发生,可是也没法一下照顾这么多人。

黔中大乱,流民短期内也不会返乡,只能先安置在县郊的破庙和空了的庄子里。

后来破庙和庄子住满了,连州学、县学、书院也全都空出来安置流民,学子们都暂时停课归家。

人是住进去了,可是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吃。

宋县令年纪轻,做官不过两年,以前又在京城,哪里见过这般悲苦之状?

他几个晚上睡不着,愁得头发都白了两根,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流民跪在人家门口与狗抢食的场面。

“已经入夏了,春种时节过了,给他们分田耕种也来不及……”

“县里的粮仓就算空了也不够吃。”

“送去乡下的话,很多村子怕危险,也不会接受流民……”

宋县令琢磨着,最好也要有一个地方,有足够的土地,有不怕危险的村民,又可以充饥的粮食……

宋县令的眼神游移,恰好落在了桌案上的黑山墨上。

浑身一个激灵!

“良民村!”

可想到之后,又犹豫,良民村好不容易日子好起来,现在大批流民过去,会不会造成村民们难以控制的麻烦?

“大人!良民村派人来了。”一个衙役匆匆走进来。

宋县令眉心一跳:“快让人进来,可有说何事?”

衙役也是满脸震惊:

“他们说、说请大人把城里的流民送到他们村里去。”

…………

连绵起伏的山峦如沉睡的巨龙盘在两侧。

中间一条山谷小道蜿蜒曲折。

一群流民走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走得很慢。

队伍中人不少,约莫有两三百人。

不同于之前仇冥带人假扮的流民,这一批人是真的很瘦,跟一批行走的竹竿一样。

有些年纪大点的老人家,简直就像一个骷髅架外紧紧裹着一层皮。

带着他们的衙役也不催,因为看这些人的样子,感觉再走快点的话,可能路上就没气了。

他们是送人的,不是赶尸的。

人群中有一对祖孙互相搀扶着。

魏七扶着爷爷魏大栓,走几步就歇一下。

魏七看着约莫十五六岁,而魏大栓双眼凹陷,瘦得看不出年纪。

他们是黔州来的流民,一路上逃得很不容易。

黔州最先乱起来,于是他们相依为命的祖孙带着银钱去锦州避一避。

结果到了锦州没两日,锦州又乱了。

他们只好又去了辰州,还没到辰州呢,就见辰州的百姓拖家带口呼啦啦往外跑。

行吧,那辰州也不去了。

祖孙俩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选择了南,一路往岭南跑。

因为觉得岭南鸟不拉屎的地,应该涌过去的流民不多。

这个想法其实没错,只是正好有不少人也是这么想的……

正值夏日,花草繁茂,小道两边都长了许多灌木丛。

魏七眼尖地看见一串浆果,恰好有个半大的孩子也看见了,双方同时伸手去摘,一人抢到了半串浆果。

魏七把浆果给了爷爷,自已只舔了舔手心的汁水:

“爷爷,是甜的,快吃。”

魏大栓实在是饿得快晕倒了,接过浆果吃了下去。

祖孙二人又随手摘了些青草和野花,像牛一样嚼在嘴里吃下去。

吃得稍微有了点力气,又继续往前走。

队伍中的其他人也是一样在边走边吃路边的花草,毕竟县城里连墙角的花草都吃光了。

“爷爷,这地方怎么越走越偏,不像有村子的地方。”

魏七垫了肚子,这会儿才有心思打量周边的环境。

白云县的宋县令告诉他们,乡下有个山村愿意收留他们,只要他们肯干活,就有地方住,有东西吃。

县里还会帮他们重新落户籍,让他们扎根留下来。

宋县令没说在哪座山,但是说了那村叫良民村,想来是很良善纯朴的。

很多流民听说能吃上饭,自然是愿意的,他们在老家也是一穷二白,在这里扎根也没什么不行的。

也有部分人不愿来,因为不知道岭南这边乡下是个什么破落境况,更不打算在这边久待。

宋县令也不勉强,只让衙役带着愿意走的流民一起去。

可现在这走着走着,哪里像是去村子?分明像是要去深山野林啊。

“爷爷,他们该不会是想把我们骗到山里,然后把我们杀了吧?”

魏七打了个寒颤,惊恐地看着衙役腰间的佩刀。

他对于所谓的地方父母官实在没有信任感,这个姓宋的说不定也是满口谎话的狗官一个。

魏大栓摇头,敲了一下孙儿的脑门:

“不会的,我们这么多人,凭那几个衙役杀,刀都得砍钝了。他们真想动手的话,我们一人上去咬他们一口,就能把他们吃得骨头不剩。”

魏七觉得爷爷说得有道理,正觉得放心,又听爷爷补道:

“他们顶多把我们骗进深山里自生自灭。”

魏七:……

一群人终于在日落前靠近了黑匪山。

魏七动了动鼻子:“爷爷,我好像饿迷糊了。我闻到菜粥的香味了。”

魏大栓也使劲嗅着:

“阿七,爷爷也闻到了。”

不只是他们祖孙俩,整个队伍的人都闻到了。

那一瞬,整条小道上的人猛然抬头,犹如诈尸的僵尸一般。

“香!好香!”

“村子肯定就在前面了。”

“走走,快走!”

行进的步伐瞬间加快,对食物的渴望促使大家拼命往前走,生怕晚了一步,食物就被抢光了。

咕——

一只好大好大的鹰从头顶飞过。

大家一边小跑,一边惊诧地抬头看鹰。

夏日的云霞热烈,天空烧成烙铁一样明亮灼目的红色。

橘红色的霞光浸透了鹰羽,浸透了所有人的衣衫和皮肤。

巨鹰在前方落下。

它身边有个脸蛋和云霞一样红的小女孩,正朝他们招手:

“伯伯婶婶们快来!要开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