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多方博弈

这一路上,李雄与边令诚的关系更加密切,两人时常暗中交流,共商大计。而高仙芝则一心忙于军务,对两人的暗中勾结并未察觉。

数月之后,大军终于快要顺利返回了安西都护府。然而高仙芝在边令诚的怂恿下,将此次西征的经过,提前详细的上奏给了皇帝陛下。

然而此次汇报,并没有经过安西都护府大都户,夫蒙灵察的阅览就直接汇报给了长安,为此还惹出了麻烦,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李雄的英勇表现与战功。

而边令诚则在密报中大肆称赞李雄的事迹,将其描绘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

李隆基收到奏报后,龙颜大悦。他深知,大唐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忠勇之士的付出与努力。于是,他下旨嘉奖高仙芝与李雄等人,并赐予了他们丰厚的赏赐。

李雄接到晋升自已为定远将军的圣旨后,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自已多方努力的结果,也是自已未来仕途的起点。

虽然只是定远将军,领兵8000,但是这是实打实的领兵人数,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自已就能够统兵一万多人,也算是一方实权大将了。

而且身处西域,本来就是帝国边疆,各种冲突不断,再加上高仙芝这个战斗狂人,接下来战斗绝对不会少。

而边令诚则在暗中窃喜。他知道,自已通过此次西征,不仅成功地拉拢了李雄这位年轻将领,还为自已在皇帝陛下心中树立了一个识人善任的形象。

然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边令诚虽然一时得势,但并未能长久地保持自已的地位。

而李雄,则凭借着自已的勇猛与智慧,在后续的征战中屡建奇功,逐渐成为了大唐的一员名将。

因为高仙芝汇报给长安的战报,没有通过夫蒙灵察,众人刚一回到安西都护府驻地,高仙芝便被叫去一顿臭骂。

这时候,高仙芝也反应了过来,自已这是越级上报,难怪夫蒙灵察会火冒三丈,便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承认了自已的错误。

结果没想到,这件事情很快便在安西都护府传开,甚至越传越离谱,说什么的都有。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高仙芝,必将受到夫蒙灵察的针对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让人措手不及。

这天就在事情越演越烈的时候,夫蒙灵察突然召见了高仙芝。

众人皆猜测,夫蒙灵察定不会轻饶了高仙芝,其必将受到刁难,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夫蒙灵察不仅没有斥责高仙芝,反而对他大加赞赏。

原来,夫蒙灵察并非气量狭小之人,他看重的是能力与实绩,只是生气高兴是越级上报,没有通过自已。

高仙芝虽越级上报,但战功确实卓著,如此人才,夫蒙灵察又怎会打压,毕竟高仙芝,可是自已一手提拔起来的。

经此一事,众人也明白,高仙芝的地位没有动摇,这也导致了高仙芝,在安西都护府的威望也越来越重。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大太监边令诚。

当高仙芝受到打压的消息,传到边令诚耳边的时候 ,他怎么能够容忍,自已好不容易看好的人受到打压。

再说打压高仙芝,不就意味着变相打击自已吗?尤其是现在朝廷上,多方势力角逐,李林甫现在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和其他人的斗争确越演越烈。

自已好不容易外放督军,一定要拉拢自已的势力,才能保证自已的权势,不会受到影响,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圣旨刚刚下达,奖励高仙芝和李雄,现在就传出高仙芝被打压,简直就是打皇帝的脸。

于是,边令诚一封密报,直接奏到了皇帝李隆基的案头,对夫蒙灵察打压高仙芝各种添油加醋。

大体意思就是说陛下,你看好的人,现在正在被打压,这简直就是打你的脸,你再不出手的话,看好的高仙芝就彻底废了。

大唐,就将失去一个守卫帝国边疆的重要支柱,皇帝陛下,你赶紧把夫蒙灵察调走,把高仙芝扶正,这才是明智之举。

这封密报,可以说把李隆基看的是火冒三丈,对于绝对自负的李隆基来说,自已看好的人被打压,这简直就是不可饶恕。

是你夫蒙灵察飘了,还是我李隆基起不动刀了?前边圣旨刚刚下达,后脚就传来自已看好的人被打压,这不是赤裸裸的打我的脸吗?

于是一道圣旨,从长安发出,圣旨传至安西都护府,调任夫蒙灵察回朝任职,任命高仙芝为四镇节度使。

夫蒙灵察无奈接旨,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能奉旨行事。高仙芝顺利接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成为西域地区的实际掌权者。

然而,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背后,却是一场权力的纷争。李林甫和杨国忠皆欲借此机会扩大自已的势力范围,而边令诚则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

高仙芝深知此番任免涉及复杂的朝局,决心稳固地位,守护安西疆土。

他整顿军务,加强防守,同时与周边各国修好,以确保西域的安宁,守好大唐丝绸之路的畅通。

然而,不管高层如何博弈,李雄在接收兵马以后,则是积极训练,时不时请教李嗣业,联络感情的同时力争打造一支强军。

同时也兑现了承诺,把从小勃律国带来的3000人,编入了先锋营,这一下,加上自已实际统帅的8000人兵力,一下达到了11000人。

他将这一万多人分成不同的队伍,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先锋营的士兵们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每日的晨练,他们的口号声响彻云霄,让整个安西都感受到了这股新生的力量。

高仙芝也时常前来视察,看到李雄的训练成果,心中甚是欣慰。

他在军帐中与李雄商议战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李雄,如今局势虽看似平稳,但背后的暗潮涌动从未停止。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万一。”

加上高仙芝的有意培养,李雄彻底坐实了,成为一名手握重兵的实权将军。

李雄将之前带领的1000人,打散融入这支军队中,成为这支军队的基础。

短短半年时间,加上系统给自已的磐石奖励和二十条指挥线的能力,没过多长时间便已经彻底掌握这支军队,并且已经有了强军的基础和实力,只差一战。

这时候,李雄亲自找到高仙芝,希望自已能够去蒙池都护府,也就是碎叶城所在地驻守。

说是为了高仙芝排忧解难,其实李雄知道,接下来的石国之战,便是从碎叶城发兵。

自已此时先去打前站,也能更好的了解情况,到时候此战自已肯定也就能参加,毕竟想要在安史之乱中有自主权,现在自已的职位可还不够。

只有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爬到足够高的位置,才能不处处受制于人。

高先知自然不知道李雄的打算,听到李雄愿意为自已排忧解难,便欣然同意,虽说是西域各国臣服于大唐,但是派一员猛将镇守是必不可少的。

征的高先知的同意后,李雄便率领部下向碎叶城出发,而李雄也由此真正踏上了自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