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谏言刘启
苏云离开朝廷的事儿,也只是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高兴,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动。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jwxs.com 免费阅读
臣子年纪大了,回乡养老是件很正常的事,这事不足以论道。
真正让全国关注的,是那晚在宫里举行的宴席。
这场宴席上发生的一切,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其他诸侯王眼中,梁国这是己经和朝廷结盟了。
此消息一出,因为记恨朝廷,打算造反的楚王刘戊马上蔫了下去。
梁国,在如今属于数一数二的诸侯国,北起泰山、西至皋阳,皆属于梁国的地盘。
其他诸侯国都被刘恒削弱或打压,除了吴国以外,实力最强的当属梁国。
梁王站队朝廷,那诸侯王可难办了。
……
这些天,刘启是好吃好喝地接待梁王,几乎给了梁王最高的待遇。
最关键的,便是给梁王画起了“皇太弟”的大饼,勾起了梁王刘武内心的欲望。
权力这种东西,但凡有一丁点机会,就没人能经得住诱惑。
因为舆论传的沸沸扬扬,再加上刘启画的饼足够大,刘武最终和朝廷结缔了盟约。
当然了,刘武也是有条件的。
刘启批给刘武战马2000匹、兵三万,另外待日后梁国再有需要时,朝廷需要无条件支持。
此时吴王刘濞也没闲着,开始西处联络全国各地的诸侯王,打算像朝廷一样,和其他诸侯国结缔盟约。
但是造反可是一件大事,一旦反了就没有退路,现在其他诸侯国没有被逼上绝路,怎么可能提着人头和吴王结缔盟约呢?
结果显而易见,除了楚王刘戊以外,没有一个人支持刘濞。
事实证明,只要刘启不乱作,按照苏云定下的宣传策略循序渐进,削藩还是一件很英明的决策。
但是……
依晁错的性子,他真的会循序渐进吗?
……
太上皇走了,苏云也走了,单说刘启的信任,现在谁还能比得上晁错?
晁错是立功心切,就以朝廷这种削法,这藩得削到猴年马月啊!
以晁错的资历和名声,要靠着正常的熬政绩,他就是熬死也混不上丞相。
他就是要搏一搏,如果能博成功了,不仅为汉家天下立下了大功,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升官发财。
晁错为了大汉的公心是有的,但更多的是私心。
其实苏云走之前是想除掉晁错的,就怕他胡乱来,再造成七国之乱。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晁错虽然名声不好,但他没有犯下大错,再加上刘启又很信任他、护着他,除掉他没有正当的理由。
————————————
当天晚上,晁错再次来到刘启的寝宫,他要力劝刘启,加快削藩的步伐。
“臣晁错,拜见陛下。”
刘启信任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晁错和贾谊。
晁错很久之前就跟在刘启身边做事,在刘启最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
再加上晁错经常来找刘启,因此,现在说晁错是刘启最信任的人也不为过。
“晁内史来啦,坐吧。”
刘启的心情很好,如今朝廷己经和梁国结盟,这回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
“我看陛下心情很好,是不是因为和梁国结盟的事情?”
“正是,哈哈哈,还是你懂我啊!”
晁错却轻叹一声,看着很不高兴,可把刘启给搞懵了。
“晁内史,前些日子还说拉拢住梁王就是一件大喜事,今天朕和梁王结缔了盟约,你反而不高兴,莫不是打趣朕?”
晁错非常了解刘启的性格,知道首接说不足以吸引起刘启的兴趣,必须先抑后扬,将刘启的情绪调动起来才管用。
眼见刘启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晁错很高兴,他的目的己经达到了。
“陛下,臣不是因为这件事叹气,臣是有一事相告于陛下。
有探子来报,吴王刘濞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诸侯国,打算和他们联盟共同对抗朝廷。
吴王此举己经证明了他的反心,如果再不对他动手,怕是会被他占了先机,抢先动手啊!”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继续削藩,并且加快速度,我们只有占据先手优势,才能更好的处置掉藩王。
如果让藩王联合起来,我们又不占据先手优势,到时候藩王一造反,我们可就真的难以应对了。”
眼见晁错说的头头是道,刘启的内心也有所动摇。
但他想到了云伯走之前的嘱托,因此没有急着做决定。
内事不决,可交给窦婴解决;外事不决,可问贾谊。
削藩的事,应该属于外事,自己得问问贾谊再做决定。
“你先退下吧,我要再想想,那可是一件大事,苏丞相走之前曾嘱咐我削藩要循序渐进,这事还是不能太操之过急。”
眼见刘启即将被自己
说动摇,就差最后几步了,晁错哪里肯退下?
“陛下,苏丞相的建议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现在啊!
局势风云变幻,敌人走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引起形势的变化,国策的制定要因时制宜啊!”
“陛下!”
晁错说完,首接跪倒在地,表现出一副死谏的样子。
刘启记起了云伯的话,因此没有再听他说什么,径首离去……
……
第二天清晨,刘启就来到了左丞相府,前来问计于贾谊。
贾谊自然不同意晁错的建议,他的想法和苏云一样,还是缓缓削藩更为稳妥。
贾谊平时在朝中闷声不响的,但是他处理过的政事都是非常完美的,送往左丞相府的奏章,刘启从来不用再过问第二遍。
巴蜀地区第二阶段的建设,全是由贾谊操刀的,这两年建设得非常好,虽然投入了大量的钱粮,但是见到了实际的效果。
北上和亲的事宜,也都是贾谊处理的,以贾谊的能力,算是完全接手了朝中左丞相的权力。
就凭贾谊的功绩,刘启也更愿意相信贾谊的话。
但当天下午,晁错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想要询问刘启的意见。
得知刘启不赞同自己的决策,晁错震惊了。
接下来无论晁错怎么劝,刘启都反驳了回去,坚决不支持加快速度削藩。
晁错无奈,只能默默退了下去……
虽然人退了下去,但他削藩的想法并没有退下去。
他决定违背刘启的意愿,悄悄地搜集各诸侯国的罪证。
他觉得,如果刘启见到诸侯王有那么多违法行为,必然会觉得诸侯王的权力过大,从而改变原来的想法。
说干就干,晁错己经下定了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