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倾世之恋爱吃酸辣花菜的林子柒

第482章 暗叫不好

与此同时,慈宁宫那边,太后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她高坐在凤榻之上,凤榻上的锦缎绣着繁复的龙凤呈祥图案,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却也映衬不出她此刻的好心情。

太后轻轻敲打着扶手,那节奏仿若是她内心不满的鼓点,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案子拖拖拉拉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后的声音里透着不满与威严,仿若寒夜中的冷风,吹得人心底发凉,“桂嬷嬷,你去把赵弘业和员外郎给哀家宣来,哀家倒要听听,他们查到了些什么。”

桂嬷嬷领命,迈着小碎步匆匆赶到养心殿外。

见到赵弘业和员外郎,她微微福身,动作优雅得体,轻声说道:“赵大人、员外郎,太后有请,你们二位,随我去慈宁宫回话。”

赵弘业心中暗叫不好,可也不敢违抗懿旨,只好硬着头皮跟着桂嬷嬷向慈宁宫走去。

一路上,他的脚步沉重如铅,每迈出一步都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待会儿该如何应对太后的质问。

若是如实说出对萧云的怀疑,万一触怒皇上,自己这条小命可就不保了;

可要是有所隐瞒,太后这边又岂能善罢甘休?

这宫廷之中的水,实在是太深了,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他仿若置身于惊涛骇浪中的孤舟,飘摇不定,不知何处才是安身之所。

晨曦的微光透过乾清门的雕花窗棂,丝丝缕缕地洒落在金砖地面上,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之景。

乾隆高坐于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攥出水来。

乾隆轻咳一声,率先打破寂静,“朕听闻近日黄河水患又有反复,沿岸百姓苦不堪言,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声音低沉醇厚,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仿若洪钟鸣响,字字敲在众臣心上。

刘统勋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固堤坝。

据臣所知,现有堤坝多处破损,不堪洪水冲击。

需即刻征调民夫,采买石料,方能解燃眉之急。”

乾隆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福伦,“福伦,你怎么看?”

福伦赶忙出列,行礼后说道:“皇上,刘大人所言甚是。

然臣觉得,加固堤坝固然重要,可这赈济灾民之事亦不可忽视。

水患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缺衣少食。

应速拨银粮,开设粥厂,安抚民心,否则,恐生民变。”

福伦的声音沉稳中略带焦急,显然对百姓的疾苦忧心忡忡。

乾隆听后,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陷入沉思。

片刻,他缓缓开口,“二位爱卿所言俱是正理。

朕意,着刘统勋领十万工兵,火速奔赴黄河沿岸,督导堤坝加固工程,务必在汛期来临前完工。

所需石料、木料,皆由沿途官府全力配合征调,不得有误。”

刘统勋领命,跪地高呼,“臣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望!”

乾隆接着道:“福伦,你便负责赈济一事。

从户部拨银五十万两,调运粮食十万石,即刻奔赴灾区。

沿途设粥厂、发寒衣,务必要让百姓熬过此劫。”

福伦亦是跪地,大声应道:“臣领旨!愿为皇上分忧!”

乾隆目光深邃,正与诸位大臣就着朝堂上堆积如山的政务各抒己见。

你来我往间,气氛凝重而热烈,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因众人的专注与激情被点燃,变得炽热而黏稠。

而与此同时,养心殿内仿若尘世之外的静谧桃源,静谧得只剩下窗外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萧云侧身卧于锦榻之上,锦被半掩,如羊脂玉般的手臂随意搭在枕边,青丝如瀑,柔顺地散落在雪色的枕巾上。

恬静的睡颜如同春日里最娇嫩、含苞待放且不染纤尘的花朵,未被丝毫俗世的纷扰沾染,仿若世间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

慈宁宫却全然是另一番剑拔弩张的紧张景象。

赵弘业只觉头皮阵阵发麻,生平从未这般忐忑不安过。

脚下仿若踩着虚空的棉花,双腿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每迈出一步都似要耗尽全身的力气,仿若背负着千钧重担。

员外郎瞧出他的窘迫,心下不忍,赶忙伸手搀扶了一把,满脸关切地轻声唤道:“大人……”

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宫中的“暗流涌动”。

赵弘业嘴角扯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苦笑,无力地摆了摆手,“我一个人进去,你在外边等着吧。”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等如履薄冰的局面,多一个人便多一分风险,可不能连累了忠心耿耿的下属。

在这宫廷的权力旋涡之中,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他必须护得身边人周全。

员外郎眼中满是感激与敬重,用力点了点头:“好!”

能得大人如此庇护,在这危机四伏的宫廷倾轧中。

他心中自是暖烘烘的,仿若寒夜见了炭火,暖了心窝,也定了心神。

哪晓得,桂嬷嬷莲步轻移,身姿婀娜却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不疾不徐地传太后懿旨:“老佛爷有旨,宣你们二人一起。”

那声音在寂静的廊道里回荡,仿若一道“催命符”。

让赵弘业心头一沉,仿若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暗叹一声,无奈道:“那咱们就一起吧。”

语气中满是无力与妥协。

员外郎亦是微微颔首,二人整理衣冠,强压下心头的慌乱,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稳步踏入慈宁宫正殿。

一入正殿,只见太后正端坐在那精致雕花、散发着檀木清香的茶几旁,身着一袭暗紫色绣金团福的宫装。

那金线绣就的福字在光影下熠熠生辉,似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与富贵。

太后满头银丝整齐地梳向脑后,插着一支羊脂玉簪。

玉簪温润的光泽与银丝相映成趣,面容虽已刻上岁月的痕迹。

却依旧透着不容侵犯的高贵与冷峻,仿若一座巍峨的冰山,让人望而生畏。

她手中正翻阅着一本古朴泛黄的佛经,似在从青灯黄卷、梵音禅意中寻得片刻心灵的安宁。

可此刻被这后宫命案搅得心烦意乱,哪还有半分平静可言,仿若平静湖面被投入巨石,涟漪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