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婆孩子热炕头

解决掉鼠妖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小镇上。

然后我让其他同事全都回去了。

因为现在很多地方都妖物害人的事情发生,所以749局的同事们也是忙得团团转。

包括王惊雷也是赶去下一个地方除妖了,最后只有我和白灵两个人留了下来。

那黄大仙既然指使鼠妖毁我香火根基,估摸着这家伙应该也不会离得太远。

而且这一片还有几个村子也给我修建了庙堂,所以我猜那黄大仙接下来肯定还会对其他的村子出手。

早上的小镇大雾弥漫,我和白灵带着童童在街上闲逛了一圈,顺便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也给童童买了很多小孩子喜欢吃的零食。

因为接下来我们可能要在山里待一段时间,所以这些日用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购置妥当之后,我就和白灵带着童童赶去了附近的一个村子。

那个村子里正好也有我的庙堂,我能够感应的到。

但是现在我走进村子,却没有哪个村民能够认出我。

因为我背着大包小包,看上去完全就是个徒步旅行的背包客。

关键是还带着老婆孩子那种。

主要是村民们也不会想到,他们供奉的仙师,居然会以这种样子来到他们村子里。

山里人大都淳朴,加上这地方很少有外来人的缘故,所以村民们也很好客。

我们一走进村子里就有人询问我们是干嘛的?

当我说我们是旅游路过此地的时候,村民们都感到惊奇不已。

毕竟从来没有游客会旅游路过他们的村子。

这时候正值中午,也到了饭点了,村子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毫克的村民们还招呼我们到家里吃饭。

我也没客气,跟着村长去了他家。

村长也是个憨厚老实的实在人,把我们带回家之后,还让他老婆杀了只鸡招待我们。

我则是把背包里的零食拿出来给村长的小孙子分享。

这村长看上去也就五十来岁的样子,但是孙子都已经很大了,是一个挂着鼻涕的小男孩儿,看上去大概七八九岁的样子。

但是没看到村长的儿子和儿媳妇儿。

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儿子和儿媳妇儿都是常年在南方的厂里打工,所以由他跟他婆娘帮忙带孩子。

其实这种偏远山区,大把的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

也不是那些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不愿意带孩子,或者不愿意陪伴父母,而是生活所迫,他们根本就没得选择。

村长在院子里生起火炉,煮了一罐茶,一边招呼我喝茶,一边就聊起了他大孙子的教育问题。

毕竟隔着一代人,老一辈的思想跟不上现代化的东西,加上村长也不识字,所以对于小孩的教育就成了大问题。

尤其是很多作业课题还需要家里人辅导完成,儿村长跟他婆娘都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别说是辅导了,那文化都没有他们的大孙子高,咋辅导?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村长一聊起来大孙子的学习,那就是满面愁容。

她甚至还迫切的把他大孙子的作业拿过来,让我给看一下,指导指导。

好吧,我也是好为人师,所以自信满满的接过来看了一下。

结果看完之后,我懵逼了,完全不懂。

题目说小明和小丽家共有80头牛,小丽家的牛比小明家多5头,问小明家有多少头牛?

我算了半天居然愣是没算出来。

因为不管你怎么算,小明家都是37头半牛。

这牛怎么可能出现半头呢?最后我只能归结于他们出题不严谨。

村长则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而是叼着烟斗,骂骂咧咧的道:“这些老师真是荒唐的很,俺们村子里的牛加起来都没有80头,他们怎么想的,小明家和小丽家的牛加起来就能有80头?难道他们家是开牛场的?”

村长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这一家平均养四十头牛,确实赶得上开牛场了。

估计出题的人对于这个也是没什么概念。

不过我还是跟村长解释了一下,我说“这出题的呀,他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上面有专门出题的人,人家是专业的。”

“专业的?就这?”

村长忍不住砸了下嘴唇,“就他们出的这题,还他妈专业的,找我们村子里放牛的来出,都比他们出的好。”

“那是,这有些人呀,就是待在那个岗位上,然后在自己完全不擅长的领域大做文章,就像那些所谓的狗屁专家,可能都没有见过农村是什么样子,就对农村的现象大放厥词,说什么农民都不辛苦,庄家都是在地里自己长出来。”

我也忍不住吐槽了一下。

因为我忽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新闻,说是有这么一个专家说过类似的话。

这种专家估计连粮食是怎么来的都没有概念,他以为种子撒下去,第二年就等着把粮食装进袋子,剩下的一切庄家自己就完成了。

就像他以为有了小麦,面前就能变出一碗面条来,中间的部分可以完全忽略,小麦会自己把自己去皮,然后磨成粉,再把自己擀成面条,煮熟放到碗里,再顺便自己炒一碗卤,浇给自己,然后端到他面前。

那个专家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我还是想对他说一句,我Cnm。

“现在的专家都不能信。”

说起专家,村长也是连连摆手。

然后我们俩就着这个话题,吐槽了大半天。

吃过午饭后,村长又让他婆娘给我们收拾了一个空房间,还把炕烧了起来。

到了下午的时候,天空忽然变得阴阴沉沉的,紧接着就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

山里的气候,一下雨就会变凉,不过好在炕头烧的很热。

我跟白灵,还有童童三个人坐在炕头上,看着窗外屋檐上不断滴下水珠。

然后水珠滴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彻底连成线。

这时候雨已经大了起来,天也黑了。

忽然就有了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适和安逸。

我坐在炕头上,听了一整夜的雨水滴落的声音。

白灵和童童则是躺在边上安详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