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北疆基地

终于,一个巨大的能量护罩张开,

将整个工地笼罩其中。

狂暴的风雪被阻挡在外,

里面温暖如春!

&34;太神奇了!&34;

白狼由衷赞叹:

&34;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34;

危机过后,

建设工作继续推进。

月瑶带队深入地下实验室,

发现了大量珍贵资料:

&34;远古文明在研究极寒环境生存&34;

&34;他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34;

&34;这些技术如果复原出来&34;

&34;整个北疆的面貌都会改变!&34;

小六检查着古代设备:

&34;很多零件都还能用,&34;

&34;只需要稍加改进&34;

&34;就能重新启动!&34;

就这样,

在各方通力合作下,

北疆联合实验基地终于建成。

基地外观融入了北疆元素,

像一只巨大的雪狼匍匐在雪原上。

内部设施却极为先进,

各种实验室一应俱全。

首个研究项目,

就是开发新型地热能源系统。

&34;这是我们的初步方案&34;

小六展示着设计图:

&34;利用远古技术改进取暖设备,&34;

&34;效率提升十倍!&34;

&34;而且完全清洁环保!&34;

白狼看得双眼发亮:

&34;有了这个&34;

&34;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寒冬了!&34;

突然,月瑶发现了新线索:

&34;殿下,您看这个!&34;

她指着一份古代文献:

&34;远古文明不仅研究了御寒技术&34;

&34;还开发出了改造环境的方法!&34;

&34;他们称之为&34;

&34;气候调节系统!&34;

赢天眼前一亮:

&34;继续深入研究!&34;

&34;这或许能帮助更多人!&34;

三个月后,

第一批新型取暖设备问世。

安装简单,节能环保,

效果却出奇的好!

&34;太暖和了!&34;

&34;用的燃料还这么少!&34;

北疆各部落纷纷要求安装,

就连南方来的商人也争相购买。

白狼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感慨万千:

&34;记得当初还有人反对建基地&34;

&34;现在都成了最大的支持者!&34;

赢天望着远处的雪原:

&34;这只是个开始。&34;

&34;等气候调节系统研发成功,这片荒原将焕发新生!&34;

月瑶在一旁补充:

&34;而且我们发现,远古文明的实验室网络,远不止这一处!&34;

&34;他们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建立了研究基地!&34;

&34;只等我们去发掘!&34;

小六已经在规划下一步:

&34;沙漠研究基地&34;

&34;海洋研究基地&34;

&34;高原研究基地&34;

&34;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科研网络!&34;

夜幕降临,北疆的星空格外璀璨。

实验基地的能量护罩泛着微光,

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雪原上。

赢天站在观测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研究人员,心中充满期待:

&34;这里将成为新的希望&34;

&34;让科技的光芒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34;

白狼带来最新消息:

&34;各部落已经组建了联合议会,&34;

&34;以后会定期在这里开会,&34;

&34;共同推进科技发展!&34;

这正是赢天想要的效果:

让科技成为连接各族的纽带,

让发展惠及所有人!

&34;传令下去,&34;

&34;扩建实验基地,&34;

&34;准备迎接更多的研究人员!&34;

&34;让北疆成为大秦科技研究的新高地!&34;

咸阳城西,一座崭新的建筑巍然耸立。

&34;工匠培训学院&34;的牌匾上,还能闻到新漆的清香。

赢天站在校门前,看着络绎不断入学的工匠,心中颇为欣慰。

&34;太子殿下真是深谋远虑啊!&34;

李斯感叹道。

&34;科技发展太快,&34;

&34;传统工匠确实需要培训。&34;

学院内,各类实验室一应俱全。最先进的冶炼设备,精密的机械工坊,还有远古文明的技术资料室。

&34;看,这是我们的第一批学员。&34;

月瑶介绍道。

&34;都是各地最有天赋的工匠,&34;

&34;年龄从十六岁到六十岁都有。&34;

老工匠鲁师傅正在教学:

&34;这种新式冶炼炉&34;

&34;温度比传统的高三倍!&34;

&34;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34;

年轻工匠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突然,意外发生了!

&34;啊!&34;

一声惨叫传来。

原来是年轻工匠小王,在尝试新技术时被高温灼伤。

&34;快送医!&34;

赢天立即下令。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引发了一些恐慌。

&34;新技术太危险了!&34;

&34;还是老方法安全&34;

有人开始动摇。

赢天亲自来到医馆,

看望受伤的小王。

&34;殿下&34;

小王有些愧疚:

&34;都怪我太急躁了&34;

赢天安慰道:

&34;这不怪你。&34;

&34;是我们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34;

回到学院,他立即召集各部门负责人:

&34;必须强化安全措施!&34;

月瑶提出建议:

&34;我可以根据远古文献,&34;

&34;编写更详细的教材。&34;

&34;把复杂的原理,&34;

&34;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内容。&34;

小六补充道:

&34;每个实验室都要配备&34;

&34;完整的安全设施!&34;

&34;绝不能再出意外!&34;

就这样,培训体系逐渐完善。

月瑶编写的教材,深受工匠们欢迎:

&34;太好懂了!&34;

&34;原来这些新技术&34;

&34;也没那么可怕!&34;

老工匠鲁师傅感慨:

&34;四十年的手艺,&34;

&34;现在又要重新学习。&34;

&34;不过&34;

&34;这些新知识真是太神奇了!&34;

三个月后,

第一批工匠即将毕业。

赢天特意举办了成果展示会,

让他们展现学习成果。

展会现场,

创新作品令人眼花缭乱。

&34;请看!&34;

一位年轻工匠自豪地展示:

&34;这是融合新老技术的青铜器,&34;

&34;造型沿用传统纹样,&34;

&34;但强度提高了五倍!&34;

另一边,

老工匠鲁师傅的作品更是惊艳:

&34;这套农具采用新式合金打造,&34;

&34;却保留了传统的使用习惯。&34;

&34;农民们一学就会!&34;

最引人注目的,是小王的参赛作品。

那个差点被高温烫伤的年轻人,

现在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34;这是新型冶炼炉的改良版,&34;

&34;加入了多重安全保护,&34;

&34;完全避免了意外发生的可能!&34;

看到这一幕,赢天倍感欣慰:

&34;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34;

&34;让新技术为传统注入活力,&34;

&34;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34;

李斯感叹道:

&34;匠人有术,国之利器。&34;

&34;太子这步棋走得妙啊!&34;

展会结束后,第一批学员正式毕业。

他们将奔赴各地,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骨干力量。

临行前,赢天专门召见了小王:

&34;你的改良很有意义,&34;

&34;要不要留在学院&34;

&34;当个老师?&34;

小王激动得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