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我的儿

第281章 我的儿

士人一窝蜂的再次找到满宠。

这次满宠很老实,规矩的接旨,将他们请入治所。

赵家人多少有些狐疑。

有人询问道:

“人呢?为何还不赶紧将人送出来?”

满宠收起圣旨,淡笑道:“怕是要你们到狱中去请。”

众人面面相觑,满宠将赵家往大牢引。

赵萌他爹一边走,一边紧张的问道:

“我儿不会被你打出个好歹,走不动道了吧?”

如果是这样,流放途中怕是要吃苦头了。

满宠摇头,脚步不停,“那倒没有。”

众人松了口气,有士人哼道:

“满宠啊满宠,你刚到洛阳就惹天子不快,又气死了太师,你大祸临头了。”

满宠不发一言,带他们来到审讯的地方。

面前有个十字架,上面绑着个无头尸体。

地上、墙上满是鲜血,空气潮湿阴冷,总感觉有股阴风顺着脚底板往上爬。

进来的人大多待一会儿就面色惨白,甚至有人看到那无头尸体就想吐,跑到一边干呕着。

赵家还好,人家武官家族,心理承受力强一些。

人群还在往里走,满宠停下脚步。

赵父被地上的人头挡路,他朝上面啐了一口,一脚踢飞,然后耐不住性子的转身,皱眉问道:

“汝愣着干什么?小辈莫非是想选在这个地方吓唬我?给我赵家下马威不成?可惜我赵家不吃这套,快将我儿带出来。”

满宠看着被他踢飞的脑袋,陷入沉默。

其他赵家人见他没动作,纷纷呵斥起来。

“干什么呢?人呢?”

在他们的视线中,满宠终于动了,他朝那枚被踢到墙角的人头走过去,一声不吭的捡起来,细心擦拭着五官,然后抱着人头走了回来。

赵家人说是不怕,看他抱着个脑袋走过来的样子,还是有点发怵,后退了好几步。

这里环境这么吓人,视线昏暗,不怕才怪。

赵父壮着胆子喝道:“我儿到底在哪?”

“接着。”

满宠把人头抛向赵家人。

赵家人汗毛倒竖一下子散开,脑袋不偏不倚的砸进赵父的怀里。

“操!”

赵父面色大变,想赶紧丢掉这晦气东西。

结果这时候,满宠幽幽的说道:“人交给你们了,没什么事的话就回去吧。”

这句话让赵父扔脑袋的动作一滞,他下意识的低头看。

牢中阴暗,火把摇曳的光亮映在血淋淋的脸上跳动。

赵父视线落下的一瞬间,整个世界安静了,紧接着嗡的一声,耳鸣让他脚步一个踉跄。

牢房内响起一道凄厉的喊叫声。

“啊!我的儿!”

……

今日不上朝。

刘辩闲的没事,出北宫视察几个重要地方。

三公九卿听到消息,几乎全凑来了。

本来刘辩打算今日的行程之一,就是到太师府去看看王允。

结果老东西红光满面的出现,跟九卿们谈笑风生。

他倒没事。

反而是黄琬摔的不轻,听说没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哦对了,马日磾直到今日还在家养病。

刘辩问道:“诸卿既然愿意陪同朕,那就到司金府先看看如何?”

“遵旨!”

大臣们齐声附和。

众人簇拥着刘辩一路来到司金府。

面前府邸十分气派,比起三公府都不遑多让,身后有大臣酸溜溜的说道:

“现在朝廷就属司金府的人最张扬,臣等找大司农要钱十次难批一次,反观韩暨,要一次给一次。”

刘辩微微一笑一笑,“科技兴国,进去看看。”

进入府邸,不同于其他地方装修奢靡,里面尽可能的空出场地给工匠折腾,敲敲打打的声音不绝于耳。

韩暨带着府中之人前来迎接。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刘辩看着四周忙碌的工匠,满意点头,目光落在韩暨身上,笑道:

“韩卿,朕这一路过来,诸卿对你司金府的花费颇有微词,卿今日可得拿出些好东西,拿出来了,日后用度翻倍,拿不出,朕治你的罪。”

韩暨并不怕,相反还很有底气,主动让路伸手有请。

“陛下里面请。”

刘辨迈步进去,其余人跟上。

平日里司金府神神秘秘的,还有甲士把守,对于朝廷诸卿来说,还是第一次步入这奇怪的地方,大伙都在好奇的张望。

先来到的地方是打造兵器之处,桌面上摆着箱子。

韩暨为大家介绍道:“此乃北军要求的十万支箭,运用新技术,三天就造齐了。”

三天?

士人们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

刘辩拿起箱子里的箭观察起来。

并未发现特殊之处,硬要说特殊的话……

箭头和箭杆都刻有名字。

韩暨顺手拿起一支,他用力一扯,箭头和箭杆分开,为众人介绍道:

“此箭为分段式制造,我将水排置于河流中驱动,带动工作面周而复始转动,工匠在工作面旁操作,第一人制作好箭杆,箭杆顺工作面来带第二人面前,第二人打上烧印,箭杆再次往下,第三人……”

“这烧印主要是方便溯源,若我司金府制造出的东西有问题,可以精确追溯到所制造、检查的工匠本人。”

奇思妙想。

荀彧沉吟一阵后,道:“先秦相邦吕不韦曾掌天下兵器制造,倒是与公至所用方法,有几分相似之处。”

韩暨客气回道:“荀令君见多识广,正是由此而发。”

诸卿手里都抓了一支观察交谈起来,不断有人赞叹和点头。

刘辩把箭矢放了回去,笑道:

“我看箭矢上都刻有你的名字,若是出了问题,朕可要第一个找你麻烦,卿不怕?”

韩暨面不改色,躬身抱拳道:

“臣不怕,换而言之,若是箭矢无坚不摧,臣的名字,将随着汉军到达任何地方。”

“有想法。”

刘辩并未纠正这种念头。

狭隘的君王或许会觉得,你身为一个臣子,凭什么比朕的威名传播的更远?

实则不然。

把名字刻在箭上,不得被敌国士兵成天咒骂。

刘辩心念一动,提议道:“既然是以流水驱动水排而工作,不如这种铸箭模式,就称呼为流水线如何?”

“彩。”

“好名字,陛下圣明。”

大臣们送上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