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兴土木
三支水师,就得花三十亿钱。
荀彧沉吟道:“鼎盛时期,桓帝岁钱收入为六十亿钱,灵帝后期为十亿钱,陛下建设水师消息传出,必将举国哗然。”
数目太庞大了。
刘辩不在乎。
钱就是拿来花的,造钱坊还在拼命印,百姓在借他钱,赋税还有很多躺在国库里发霉。
不赶紧花出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让他们躺着纯粹就是废纸一张。
从各个方面募集来的金钱,再加上造钱坊,刘辩准备凑出三百亿。
先帝不是三百亿打了场大败仗,打空了大汉家底吗?
他就用三百亿,来让世人见识一下,钱该怎么花,仗该怎么打!
刘辩大手一挥,笃定的说道:
“朕意已决,分三年拨钱三十亿,用于水师建设,拨钱二十亿,责令司金府打造装备,拨十亿钱,用于骑兵三军建设,马匹由并州提供。”
天子已经做了决定,谋臣们立刻抱拳:“臣等遵旨。”
朝廷这下动作真不小。
对百姓来说,未来三五年内,赚钱的机会大了去了。
水师的建设,恐怕需要十几万工匠、几十万民夫参与。
朝廷现在极少靠徭役,都是给钱招人,不仅不会引起什么动荡,还能创造出一大批就业。
就业稳定,百姓就会鼓劲造娃,没成家的会成家,对未来有利。
其次就是武器,二十亿钱造装备,分配合理的话,能造十万套盔甲加八十万把刀、二十万把剑、弓一百一十万张!
刘辩要给数万精锐汉军人人配盔甲和剑。
州军和备倭兵,人人配刀和弓。
以上全配齐,装备还有富余,那就造霹雳车、床弩等装备,给精锐汉军用上。
至于箭矢,之前让韩暨造的估计还没造完,这种消耗品可以把钱下拨到各军,各军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去找大司农要钱,然后去司金府下单。
还没完,刘辩又继续开口:
“朕决心拨钱五十亿,由大司农府拨钱,用于民生上的建设,北方六州若有需要,需别驾以上官吏,亲自到洛阳申请,着御史大夫对专项钱款进行督查,着司隶校尉、锦衣卫指挥使监督!”
还来。
朝廷不仅要借钱给百姓租地,还要在各州郡掀起一股新修水利等民生的风潮。
北方六州,徐州不怎么需要金钱投入,剩下五州,平均每州能得到十亿钱的资金!
十亿钱等于一两年前朝廷全年赋收!
这么笔钱投下去,就是砸也能砸出十几年丰收!
百亿钱眨眼间刘辩就规划完成。
还没完,为了使钱花的最值,刘辩再次下令。
“水师第一军,于昭宁二年在荆州动工,着太尉府调遣官兵前往荆州先行训练,水师第二军于兖州建设,水师第三军由各州郡自己申请,条件是必须有供大船航行,直通长江的航道。”
兖州不像后世,如今水系发达,数个上古大泽遍布全州,各种流域直通长江。
虽然造船业不咋地,远远比不上荆州,在兖州搭建水师花费会更大,但是能创造就业,能拉动经济,就值。
而且还能让兖州豪强们捞上一笔,说过让他们跟着一起挣钱,就一起挣。
这股东风要惠及到每个人,有力的出力,有资源的出资源,都能换到到手的好处。
就算有人黑一部分都无所谓,总要有人造船吧?总需要有几十万流民吧?他们能拿到钱就行,哪怕少点,比以前提心吊胆等着被饿死强!
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朝廷该做的事,哪怕会受到一些议论,说他这个天子舍近求远,宁愿多花钱也要昏聩的跑兖州去折腾,他都认了。
至于第三军,豫州、青州、徐州三个州,自己去找大司农扯皮吧。
反正谁能要到自己州郡去建设,五年内造船业必将蓬勃发展,为几十万流民创造工作,府库以木材换取巨额的造船收入。
还有一两百亿,该怎么花呢?
刘辩准备某天早朝再与百官议论。
这场私下的议政,决定了未来大汉五年的走势。
朝廷以土地、房屋为初始资产,百姓苦了那么久,为汉廷攒下了启动资金。
接下来就是大力建设期,可以预见,十年内,大汉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廷并没有隐瞒的意思,放出风声去后,首先就是洛阳沸腾。
这绝对是昭宁元年最重磅的消息,比皇甫嵩取得大捷还要扣动百姓心弦。
洛阳官吏同样震惊,有顽固的认为,三十亿造水师,就是祸国殃民。
聪明的已经准备从中大捞一笔了。
比如杨彪,杨彪给弘农杨氏写密信,秘密召集、雇佣懂造船的工匠,哪怕是到南方去把人绑来。
听说杨家投入了天大的资金,准备借着这股东风大赚一笔。
毕竟朝廷几乎是往外撒钱!
杨家动了,带动更多人动。
牛鬼蛇神都在出面。
司隶商人在糜竺的率领下团结的很,糜竺几乎兑现了他的诺言,带着所有人一起赚钱,而这一次,他要带着司商进一步发财。
司商凑出资金,开始朝周边辐射,四处建木材坊。
尤其是水系发达的州郡,已经被他们规划好了。
百姓间,同样沸腾。
司金府放出消息,将再招收二十万名工匠,不懂工匠活的,司金府可以以老带新。
司金府要工匠是因为闻到了味道,朝廷要投入二十亿钱造装备,五十亿民生水利,他们哪造的过来。
但工匠现在是香饽饽。
满宠,这位铁面判官可不仅仅是会判案,他当晚下令司隶各郡统计工匠数,一个人也不给司金府。
你免费培训是吧?我就出钱雇!不仅培训,平日还给工钱。
满宠是为了啥,为了创收。
天子没说司隶就不能参与造船呀。
满宠有想法,水师第一军和第二军不是分别被荆州、兖州拿下了吗?可你们一口气总吃不完吧,一些赤马舟、走舸,动辄数百艘,你们能在短时间内造完吗?
肯定造不完,既然造不完,司隶可以分担啊。
朝廷给大司农府下旨意,大司农府给兖州拨钱,他再去找兖州牧刘岱商量,你分我五亿,我帮你造一些你造不过来的,没问题吧?
他就不信就兖州那情况,能在一两年内造这么多船出来。
只要兖州肯出钱,伐木工、运货的民夫、懂造船的工匠、做饭的厨子,甚至连暖炕的女人他都愿意找来送去。
既要抓汉律,也要抓经济!
满府君三字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