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她最后看向曹先,语气诚恳:“曹书记,嘉和现在就像一艘破船,漏着水,还少了掌舵的。

张扬同志就是能补窟窿、能把方向的人。

咱们要是因为‘先例’‘性格’这些理由把他放下去,恐怕明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得在这里讨论嘉和的烂摊子。”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赵瑞敏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之前僵持的局面——所有人都明白,她说的是实话:嘉和等不起,也耗不起。

赵瑞敏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的沉默让人喘不过气。

长条会议桌两端的青瓷茶杯,水汽早已散尽,杯壁上留下的水痕,倒像是无声的注脚。

段福贵沉默片刻,忽然拿起面前的干部履历表,指尖重重戳在“任职时长”那一栏:“赵省长说的是实话,可规矩不是用来破的。

咱们省去年刚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细则》里写得明明白白,处级干部提副厅,需在原岗位任职满两年,特殊情况破格,也得有省级重大专项实绩支撑。

张扬同志在常务副市长岗位上才七个月,就算算上县区任职时间,也凑不够破格的硬条件——总不能因为嘉和情况特殊,就把全省的选拔标准都打乱吧?”

他抬眼扫过众人,语气里添了几分坚持:“再说,重大专项实绩怎么算?

华宇重工复产是好事,可那是企业自救加政策扶持,不能全算在他一个人头上;沧澜河新区规划刚过初审,连块地都没平整,这能算‘实绩’?

真要这么算,底下市县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拿个‘规划方案’来要提拔?”

很显然,段福贵依然不甘心让张扬上位。

马湾立刻接话,将陈明远案的卷宗往桌中央推了推,纸张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段省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还有个隐患没人提——张扬同志跟陈明远的案子,虽然没直接关联,可审计局查出来的那些问题,都是在他分管财政期间暴露的。

现在陈明远刚被查,他就接市长,老百姓会不会多想?

会不会觉得‘换汤不换药’?

到时候信访量上去了,舆论闹起来,谁来收场?”

他手指点在卷宗里的银行流水页:“王磊招供里提到,去年纺织厂设备拍卖款被挪用,当时张扬同志刚分管财政,就算他不知情,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这种时候提拔,不仅没法给老百姓交代,对其他被问责的干部,也不公平——凭什么别人担责,他反而升官?”

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都绕着“规矩”和“舆论”两个坎,把赵瑞敏之前的话又堵了回去。

曹先端起茶杯,却没喝,目光落在桌角的时钟上,秒针走动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省委书记吗,不急着表态,他要等到最后时刻才会登场。

赵瑞敏没急着开口,先拿起段福贵面前的《选拔任用工作细则》,翻到“破格提拔”那一页,指尖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重大专项工作推进中表现突出”那行字下划了道线:“段省长,细则里没说‘必须满两年’,只说‘一般应满两年’。

嘉和现在的情况,算不算‘重大专项工作’?二十七名干部涉案,七个核心部门瘫痪,财政赤字二十三个亿,这比任何‘突发事件’都难处置——张扬同志用半年时间稳住国企职工、推进改革、拿出新区规划,这不算‘表现突出’,什么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