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林振华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好,邱部长,我准时到。”
挂了电话,他靠在窗沿上,目光又落回公示栏。
红色文件在阳光下格外扎眼,像是在宣告一个旧格局的结束。
他想起昨天跟段福贵通话时,对方还说“常委会有分歧,再等等”,可现在,所有的“等”都成了泡影。
秘书敲门进来,手里捧着刚整理好的涉案干部名单:“林书记,这是郑书记那边送来的补充材料,涉及国土局的两个科长。”
林振华接过文件夹,却没翻开。
指尖在封面上摩挲着,脑子里全是邱永逸的电话。
不用想也知道,明天的谈话内容——无非是强调班子团结,让他支持张扬,不要再打自己的小算盘。
“放在桌上吧。”他挥挥手,声音有些沙哑。
秘书看他脸色不对,没敢多问,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寂静,只有空调的嗡鸣声在耳边打转。
林振华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他刚到嘉和时的照片——那时他站在沧澜河边,身后还是一片荒地,意气风发地规划着城市蓝图。
可现在,蓝图还没完全铺开,局面却已经失控。
陈明远倒了,七个核心部门空着,张扬又强势崛起,他这个市委书记,越来越像个摆设。
烟盒里还剩最后一根烟,他点燃,深吸一口,尼古丁的味道呛得他咳嗽起来。
他想起第一次跟张扬开会,对方刚到嘉和,就在常委会上拍着桌子说“职工安置费不能拖”;想起新区规划评审时,张扬拿着地图,一笔一划地画跨河大桥,说“这条河该成为嘉和的引擎”。
那时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太急、太冲,不懂官场的平衡之道。
可现在才明白,那些“急”和“冲”,恰恰是嘉和最需要的。
而他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权衡和算计里,早就没了当初的锐气。
不过现在想这些好像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二天早上,林振华提前半小时到了省委组织部。
楼下的停车场里,他看到了张扬的车。
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张扬也来了?
走进办公楼,走廊里静悄悄的。
邱永逸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
林振华站在门口,犹豫了片刻,还是敲了敲门。
“进来。”邱永逸的声音传来。
推开门,林振华愣住了——张扬竟然真的在里面,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正跟邱永逸说着什么。
看到他进来,张扬抬了抬头,礼貌地笑了笑:“林书记。”
邱永逸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振华同志来了,坐。”
林振华在椅子上坐下,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张扬手里的文件,上面“新区跨河大桥招标方案”几个字隐约可见。
他心里更不是滋味——这才刚任命,张扬就已经开始推进项目了,动作快得让他措手不及。
“张扬同志刚跟我汇报了新区的进展,思路很清晰,节奏也把握得不错。”邱永逸放下手里的笔,目光落在林振华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压力:“振华同志,嘉和现在的情况,省里很清楚。
二十七名干部涉案,七个核心部门空缺,财政赤字二十三个亿,这些烂摊子,不是靠等就能解决的。”
林振华握着水杯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他知道,邱永逸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
“这次任命张扬同志为代市长,是常委会集体研究的结果,也是基于嘉和实际情况的考虑。”邱永逸继续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张扬同志敢碰硬、能干事,在国企改革和民生项目上都拿出了实招,这正是嘉和现在需要的。”
林振华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邱部长,我明白省里的考虑。只是……张扬同志资历毕竟浅,在班子协调上,可能还需要多历练。我担心……”
“担心班子不团结?”邱永逸打断他,目光锐利了些:“振华同志,班子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和气,是要围绕着干事创业。
你是市委书记,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而不是纠结于谁的资历深、谁的脾气硬。”
张扬在旁边适时开口:“林书记,以后工作中,我会多向您汇报,遇到问题咱们一起商量。
嘉和的改革和建设,离不开市委的领导,也离不开您的指导。”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足了林振华面子,又明确了工作方向。
林振华看着张扬,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年轻人,不仅干事快,说话也很有分寸,比他想象中更难“拿捏”。
邱永逸满意地点点头:“张扬同志这个态度很好。
振华同志,省里希望你能认清当前的形势,把精力放在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上。
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了嘉和的大局。”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些:“陈明远的案子还在查,后续可能还会有干部被牵扯出来。
这个时候,班子要是再出问题,省里没法向中央交代,也没法向嘉和的老百姓交代。
你是老党员、老领导,应该清楚这里面的轻重。”
林振华的脸微微发烫。
邱永逸的话,像是在他脸上打了一巴掌——既点破了他的小心思,又明确了省里的底线。
他知道,自己再想做什么小动作,已经不可能了。
同时邱部长的话也让他担心起来。
陈明远的案子还不算完吗?
会不会把他牵扯出来?
这才是林振华最为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