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孙允斌出现了
前几天乔依心带了乔家的人护卫着吕冠瑛和吕家,这几天那孩子被端侯府接回去了,吕冠瑛也露过脸了,现在元京好多人的目光都在吕家身上,她暂时是不会有危险了。
按理说乔依心应该带着人撤了才对,可是难保她最近跟吕冠瑛走得近了些,这几天还会去吕家探望,难道是在那儿遇上的?
算算时间,孙允斌是该出现了,而且还比上一世出现得晚了呢。
葱白摇头道:“不是吕家,是咱们侯府,就在门口呢。这几天咱们府上不是说要帮二公子和青姑娘找文墨师父么?这孙允斌是来自荐的。”
“他说他有秀才功名,无论是画作还是文墨,他都能教。而且他是先太后老家那边的远宗,有当地城府的保荐文书,那文书上写了他人品可靠。”
“本来是应该先记下来,等多几个人来,凑在一块儿再给侯爷和夫人过目。可是这个人……小的之前不小心听到夫人跟乔姑娘提起过,见到这个人就要打出去。”
“现在这个孙允斌就在门口站着,是不是要把他打出去?是的话,小的这就去办!”
夏明嫣进门之后,华靖离就事事顺遂,不仅那么重的伤都好了,现在还和东宫缓和了关系。
还有邓澜,这位贵妾虽然进门以后都没跟华靖离在一个屋檐底下待过,可是以这位的品貌、才干,夏明嫣敢纳这样的女子进门,可见心胸宽广。
还有那云翠居就更别说了,夏明嫣安置那些退军家眷,也是安了他们这些人的心啊。他们想到万一哪一天自己遭遇不测,也有人照料他们的家人,他们就更安心了。
华家是将门世家,就连底下的人都喜欢主母是这种有闯劲儿又有仁慈之心的人,现在都恨不得立刻就为夏明嫣卖力呢。
夏明嫣跟华靖离对视了一眼,二人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丝惊异之色。
华靖离手心向下摆了摆:“先给他找家相熟的客栈住下,看好他,看看他会跟谁走动。不管是谁,全都记下来,哪怕只是一个跑堂的、一个小厮。”
“若是有其他想做这文墨师父的,也一样安顿,不要让他看出异样。要是他问起来,就说我和夫人还要再选一选。行了,你先去吧。”
夏明嫣点了头之后,葱白才退下,他非但没有沮丧的样子,反而更加跃跃欲试,走路都抖了起来。
“看看,现在连葱白都帮着你了,谁都知道你这儿的差事好,还有意思。”
华靖离不是在开玩笑,他真是这么觉得的,跟着他是建功立业,跟着夏明嫣是立竿见影,整个过程还更有趣。
夏明嫣最近也乐得跟他斗嘴皮子,一点儿不客气地道:“那是,咱们侯爷做事一板一眼的,大伙儿一路跟着你也累了,在我这儿略微松散一些,也能有点意趣。”
她神色一正,“这孙允斌怎么找到这儿来了?难不成上辈子他跟乔家姐姐是凑巧了?按理说在这种大事儿上,该有些重合才对。”
就好比,邓澜这辈子没嫁给李玦,但她也曾经跟李玦有过婚约。
何夫人这辈子没能把吕家那孩子藏上十几年,但她也的确曾经将孩子藏进了一心观。
还有,乔依心虽然没去道观小住散心,可是她是动过这门心思的,是被劝说之后才没有……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就是这辈子的事儿可以跟前世不一样,但都是多少有些关系的。
以乔依心的性子,她要是见过孙允斌,哪怕只是见过而已,因为之前的提醒,她也至少会派个人来知会一声的。
现在乔依心什么都没说,就说明孙允斌跟她还没有交集,这孙允斌怎么就突然来钩翊侯府了?
华靖离沉思着道:“这就要先想想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了,我们看到的相似和差异,或许只是表象,不是根本。”
“从本质上想想,孙允斌这个人出身外戚远宗,他小的时候,先太后还在,家族尚有荣光在。从他日后的成就来看,别管如何善于钻营,本事还是不错的。”
“如果先太后还在,或是他们宗族的女子再在宫里得了势,尽管他只是远宗,可是只要嫡支肯分给他一杯羹,凭借着他的本事,也是能有所成就的。”
“可是没想到,不仅先太后仙逝了,就是先太后的侄女也止步在了贵妃的位子上,还被打入了冷宫。这外戚远宗的身份非但没有给他的前途带来好处,反而成了他的阻碍。”
本来就是远宗,嫡支分给他点雨露,他都得诚惶诚恐地接着,后来嫡支都不行了,就连贵妃都犯了错被打入冷宫了,就更没人敢搭理他了。
这孙允斌是个干才,就是在科举功名上不太行,刚开始只有个秀才功名,后来勉强成了举人,功名上就再无进益了,可是这个人很能成事儿。
不要管他是用了什么手段成功的,他的确成为了一代权相,与李玦分庭抗礼,把持朝政,架空了登基为帝的谢维。
而且按理说他跟李玦虽然是勾结在一起上位的,可当他们得到了权势之后,按理说就算没有将对方除之后快的心,也不可能太和睦的,可是这个孙允斌硬生生地成了李玦背后的谋士。
尤其是后期,李玦沉溺在跟夏明月破镜重圆的喜悦和成就感中之后,孙允斌实际上连李玦也控制住了,这个人的能力不容小觑。
这样的一个人,成也容易,败也容易。
武人若想入仕,哪怕只是平头百姓,只要有武艺、肯拼命再有懂谋略的潜质,只要入了军中,哪怕从一个小卒做起,也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
可是文臣就不一样了,要是功名未及进士,后面想要身居高位,几乎没有可能。
孙允斌这样的人,他再有能耐,要是没有人给他机会,没有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大台子,他再有本事都不可能成事。
他原先便认清了这一点,才想着借着孙家嫡支的帮扶先谋一个官职,先有了施展才能的“大台子”,等都做出了成绩,凭功绩往上升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