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收服张士仪
右都督刘文耀颇有军事才能。
沈战的原计划是大明西部的四个省交由刘文耀实际控制。
这四个省包括:陕西、四川、云南和贵州。
奈何崇祯在军事上频出昏招。
不但刘文耀的军事才能发挥不出来。
还导致朝廷大臣们打心里瞧不起崇祯,藐视皇权。
既然崇祯这个工具人起不到帮助沈战聚拢各方力量的作用。
还时不时地拖沈战的后腿。
那么沈战就没必要再忍下去了。
对于大明西部四省沈战此刻的态度就两个字:硬抢!
李岩已经启程赶往陕西。
他给陕西总兵张士仪带去了三样东西:
五万两白银。
五千支燧发枪。
一瓶【忠诚药剂】。
如果张士仪收了礼物、喝了【忠诚药剂】。
那么陕西的控制权就能顺利过度到沈战的手中。
如果张士仪不配合,那么他很快就会被沈战换掉。
就凭张士仪手里那三万兵根本就不足以跟龙腾军对抗。
李定国率八万大军进攻云南。
沐王府到了这一代也算是烂透了。
云南军备松弛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李定国荡平云南问题不大。
一旦攻克云南龙腾军便会对云南进行实际控制。
周遇吉的任务是领兵入四川。
他在荡平蜀王府的势力后就会赖在四川不走。
贵州是沐王府和蜀王府的附庸。
一旦沐王府和蜀王府倒了,那么贵州便失去了根基。
到时候让张挺出兵一万就可以轻松拿下贵州。
沈战的计划可谓是环环相扣。
如果一切顺利,不出一年时间沈战便可以实控陕西、四川、云南和贵州四个省。
到时候龙腾军实控的地盘便达到了十四个省。
以十四个省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外敌。
沈战表示自己可以试一试。
北直隶和南直隶沈战要什么时候拿下呢?
这个需要契机。
从老朱家手里生抢江山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历史上有太多的君王因得位不正导致后患无穷。
沈战自然不想给自己扣上一顶得位不正的帽子。
除非是大势所趋,从上到下全都求着沈战去坐那个位置。
沈战才会考虑顺水推船登顶大宝。
那不得崇祯自掘坟墓在先嘛。
而这样的契机此刻还没有到来。
十月初一,李岩抵达陕西。
西安城。
张士仪秘密接见了李岩。
此次会面全程由锦衣卫操盘,外人毫无知觉。
密室内,李岩和张士仪二人相对而坐。
李岩开门见山,他代表的是沈战。
“大都督想法有变。
西部的四个省必须控制在龙腾军手中。
李某此行代表的是大都督的意志。
大都督正式邀请张总兵加入龙腾军的队伍!”
话说完李岩便将一张礼物清单推向了张士仪的方向。
张士仪接过清单扫了一眼。
白银五万两。
燧发枪五千支。
外加沈战抛过来的无形橄榄枝。
张士仪连半秒犹豫都没有便将礼物清单收了起来。
“末将非糊涂之人。
若无大都督横空出世大明恐已亡国。
西面的三个蒙古汗国异常强大。
末将自认没有能力与之对抗。
承蒙大都督不弃给张某建功立业的机会。
末将愿为大都督效犬马之劳!”
“聪明人啊!”李岩在心中说道。
张士仪看得很清楚。
大明武将跟着沈战混的大多风生水起。
跟着崇祯混的一般都没啥好下场。
良禽择木而栖,脑子够用的张士仪自然知道该选谁。
李岩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瓷瓶交给张士仪。
“此乃大都督赏赐的神药,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腾军非三品以上将领不可得。
还望张总兵珍惜!”
“谢大都督赏赐!”张士仪当着李岩的面将【忠诚药剂】喝了下去。
“叮!”药剂生效,张士仪对沈战的忠诚度提升到一百。
想法大变的张士仪跟李岩聊起了沈战欲攻打西域的事情。
“军师大人,末将以为大都督与西域各汗国开战极为不妥!”
“噢,张总兵何来此说?”李岩感兴趣地问道。
漠西蒙古的三个汗国这些年一直在朝着西边使劲儿。
他们很少向东袭扰大明。
陕西一直充当着缓冲区的角色。
要说对漠西蒙古三个汗国的了解程度。
那李岩肯定是比不上常驻陕西的张士仪。
张士仪给李岩分析道:
“漠西的三个汗国之间关系很微妙。
没有外敌介入的情况下他们想的是怎样吞并对方。
一旦有了强大的外敌他们就会联起手来共御外敌。
大都督若强势介入西域地区的纷争。
那么必将遭遇多个强敌的围攻。”
李岩提醒道:“张总兵可知大都督在漠南蒙古的战绩?”
沈战在漠南蒙古打跑了几十个蒙古部落。
还烧掉了所有的草场。
这种碾压式的胜利让龙腾军内部对蒙古人产生了轻视的想法。
张士仪大摇其头。
“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漠南那些部落代表不了蒙古人的真实实力。
满清祸害漠南各部在前。
我大明才能轻易平定漠南。
漠西的三个汗国皆人口众多兵强马壮。
加之各个汗国都有统一的指挥。
大都督能否战而胜之当真是不好说!”
“那以张总兵的想法我军当如何是好!”李岩谦虚地问道。
“以利示好,拉拢分化!”张士仪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
“具体说说!”李岩出言鼓励道。
张士仪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说道:
“据吾所知大都督的目的不是一口气吃下西域各汗国。
而是急于获得大量的棉花。”
“对!”李岩点头。
张士仪:“既然如此事情可变通的空间就很大。
准噶尔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皆控制着大量的产棉区。
但是他们实际种植的棉田却很少。”
“怎么可能!”李岩惊讶地说道。
大明缺棉花缺得要死。
西域各国种棉花卖到大明就跟捡钱似的。
李岩想不通对方为什么不加大种植力度。
“呵呵!”张士仪轻笑,“军师忽视了距离的问题。
西域距离大明京师5500里,距离盛京7000里。
在西域仅五文钱一斤的棉花。
运到京师价格会飙升至二十文一斤。
要是运到盛京差不多能飙升到二十五文一斤。
要是运到南方估计会涨到四十文一斤。
敢问军师我大明百姓能买得起如此昂贵的棉花吗?”
李岩听懂了。
西域的棉花想卖到大明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
一是距离太远。
二是中途的路不好。
这两个客观因素导致在西域不值钱的棉花到了大明却变成了奢侈品。
大明百姓贫瘠,他们哪买得起奢侈品。
此刻李岩想起了沈战勒令工部搞的一个大工程。
由京师直通西域的水泥官道。
一旦这条官道修成了那么西域的棉花还会那么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