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永远的星光旅人
夕阳西下时,大家站在桃树下合影。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一群海鸟正好从头顶飞过,翅膀上的金光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像给合影镀了层金边。
照片洗出来后,被挂在了“初心学校”的走廊里,旁边写着行字:“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每天都有孩子在照片前驻足,听老师讲那些关于逃亡、关于坚守、关于重逢的故事。
有一天,那个叫“小悟空”的男孩指着照片里的孙悟空,问:“老师,他们现在还在‘逃亡’吗?”
马嘉祺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不啦,他们现在在‘播种’呢。”他指着窗外的菜地、桃林、太阳能灯,“播下希望的种子,播下勇敢的种子,播下记得彼此的种子。”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颗桃花籽:“那我把这个种在操场边,等它长大了,也能给大家挡雨吗?”
“当然能。”丁程鑫笑着说,“它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会结满星星,每个星星里,都藏着我们的故事。”
风吹过操场,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般清脆。远处的城市灯火璀璨,近处的农场绿意盎然,山谷里的桃树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而那些曾经在废墟上奔跑的身影,如今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像一颗颗会发光的种子,把星光与初心,播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原来最好的结局,不是停在某个完美的终点,而是带着所有的经历与感动,继续往前走,让每一步都成为新的开始,让每束光都照亮更多的路。他们永远是星光旅人,永远在奔赴有光的地方。
多年后,那棵由桃花籽长成的大树已经枝繁叶茂,孩子们总爱在树下追逐嬉戏。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捧着一本泛黄的相册,指着其中一张磨损的合影问:“老师,照片上的哥哥们,真的能听见我们说话吗?”
正在修剪枝叶的老人抬起头,露出和照片上年轻时极为相似的眉眼——是已经头发花白的刘耀文。他放下剪刀,笑着揉了揉小姑娘的头发:“当然能。你看这树影摇晃的样子,不就是他们在点头吗?”
不远处,贺峻霖正带着几个年轻人调试新的太阳能板,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脸上,皱纹里都透着笑意:“当年我们总担心灯不够亮,现在好了,这些板子能照亮整个山谷,连夜里回家的路都暖烘烘的。”
厨房里,严浩翔系着围裙,正教孩子们做桃花酥,面粉沾了满脸:“知道吗?这配方是当年八戒师父传下来的,他说做点心和做人一样,得揉够了劲,才能甜到心里。”
傍晚时分,孩子们围着篝火听故事,讲故事的是坐着轮椅的老人——是腿脚早已不便的张真源,他手里转着颗磨得光滑的鹅卵石:“这是当年在河里捡的,你们看上面的纹路,像不像咱们学校的轮廓?那时候啊,我们就坐在这河边,商量着要建一所能让孩子们安心读书的地方……”
夜空中,星星次第亮起。树下的孩子们突然指着天空喊:“看!那颗最亮的星在动!”
刘耀文抬头望去,眼里闪着光:“那是他们又出发了哦。”他指向远方,“有人去了雪山,给那里的孩子送课本;有人守在海边,教渔民识别风暴;还有人钻进了森林,记录下每种快消失的植物……”
张真源笑着补充:“就像这棵树会结果,我们播下的种子,也在别人心里发了芽。”
篝火噼啪作响,照亮了“初心学校”的牌子,也照亮了孩子们眼里的光。那些曾经的星光旅人,或许老去,或许远行,但他们留下的故事、种下的希望,早已长成了一片森林,每片叶子都在说:
“别怕,有我们呢;别急,我们在呢。”
而那本泛黄的相册里,那张桃树下的合影始终崭新,照片上的每个人都在笑,仿佛在说:“我们从未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继续做你们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