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梦境中的修士3
熙德看了看木盘上的半条鳟鱼,又瞧了眼杯子中一层浅浅的红色酒液。曾经的教会修士们在大斋期时只能食用陈面包与酸涩的葡萄酒,这被视为一种苦修。但在本格维八世陛下的改革后,鱼肉亦被当成了素食,于是它也顺利地加入到了修士们在大斋期期间的食谱之中。自然而然的,面包与葡萄酒也随之改善。
我们应该感谢神明为我们带来了食物,熙德想。但他还是急不可耐地丢下手中的面包,跟随他的同侪们的步伐,离开了食堂长厅。
挤挤攘攘的人流,自四面八方向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涌去,瞬间形成了一片灰色的海洋,其间夹杂着零星的红点。在广场正中心,已经架设好了一座绞刑台,一个瘦弱的身影此时正跪立于高台之上。
那不过是个孩子,一个仍未成年的小女孩,熙德暗忖到,但如今却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女巫”。
事实上,在审判日之前,熙德早已经得知女巫将在圣城受到审判的消息。事情的源头便是新王堡的“女巫”事件。不过在最初,王国的御前会议一直矢口否认有女巫的存在,直到越来越多的传言在王国境内不胫而走,再加上教宗陛下给的压力,亲王殿下终于松口,承认了在那晚的宴会上出现了一个能够操纵火焰的女巫,并且伤害了他的妻子,而这也是他妻子去世的原因之一。
往后,圣城亚恩与雷蒙城间的往来书信愈加频繁,恰好每一封信都会经过熙德之手,然后再传递至教宗处。不需要去偷窥信件上的内容,只消看看教宗陛下的脸上一天比一天轻松的神情便可知道教会与王国的谈判的进展如何。
五天前,教宗陛下正站在教宗塔的露台上,眺望着落日消失于圣赫米里提峰之后,熙德将新的信函送至他手上。当他解开封印,急忙忙地卷开羊皮纸,扫过上书的文字后,一抹微不可察的笑容短暂地出现在了他的脸上。当天晚上,教宗陛下便又一次去了修女院。
安贪、听命、禁欲。这是修士与修女们发下的誓愿,但鲜有人能履行,即便教宗也不例外。
翌日,在晨祷时的钟声响起前,熙德去往修女院侍奉教宗,随后他们自密道回到教宗塔。在密道中,教宗蓦地提及了前一天的信件上的内容。“加洛亲王同意将女巫押送至圣城亚恩接受神明的裁判。”他说,“这意味着神明的正义重现世间,也意味着教会的又一次胜利。”
熙德由衷地为神明,为教宗陛下感到高兴,他将手作半圆祈祷状贴于胸前。
“神明保佑,愿神明以公正审判世人。”教宗回以相同的手势道。
熙德收回思绪,将目光投向绞刑架的高台。“女巫”被一个黑色的头罩遮挡住了脸庞,她垂下头蜷缩着身子,像一只蔫了的爬虫。
人群涌动的速度渐渐地缓了下来,修士们不约而同地为绞刑架高台留出了一片圆形的空阔区域。随着一声“轰”的巨响,圣奥古斯丁大教堂的沉重木门被打开,一束金光瞬间自门隙间射出。
那些围站在大门前的修士立即向两侧避开,留出了一条连接大门与绞刑台的空道。背着红金色的光芒,本格维八世自大门中精神矍铄地走出,其后跟着一袭红衣的枢机主教们,嘈杂的广场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教宗陛下来到广场讲台旁,目光扫过整个广场,随后开始宣讲。
“同侪们。”他朗声道,“自神判之战的胜利已过去十五年。教会与统一王国为着和平与正义共同努力,然而同时却也有着一股邪恶的力量在不断地侵蚀着这份来自不易的美好成果。”
“唔……”广场上的修士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吁声,以示对邪异的不满。
“教会不遗余力地打击邪恶,铲除异端,为神明正义的事业殚精竭虑。”教宗接着说道,“如今,异端邪神命其仆人将邪恶之手伸向王国,伸向教会,这无疑是对正义的不屑,更是对神明的亵渎,”
“亵渎,亵渎……”灰白长袍们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呐喊浪潮。
教宗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继续说道:“神明通过神之眼注视着世间的罪恶,祂洞悉一切,掌握一切,然这来自邪异的罪恶对我们来说则是一种不得不经历的苦难,克服它我们才能得到救赎,才能更进一步接近神明。”
“现在我们得到了机会,邪异的阴谋败露。”教宗将声量再一次提高,“女巫于此将接受我们的审判,接受火焰的裁决,接受神明公允的判罚。”
“裁决,裁决,裁决……”修士们对这邪恶的女巫同仇敌忾,情绪彻底爆发。
“让我们揭开女巫的真面目。”教宗挥开长袍的袖子,“让我们记住她令人憎恶的模样,记住她的罪与恶。”教宗说罢,一位身穿白色铠甲、白色滚边羊毛披风的骑士昂首阔步走上绞刑台。
在英挺站立的骑士身边,女巫的身形显得格外娇小,甚至看上去不足他身高的一半。当骑士从她头上撤掉黑色头罩后,她的身体不由地一阵颤抖,随后缩得更紧,恨不得将头埋入双腿之间。
白骑士的巨手抓住女巫的红色长发,然后狠狠地向后一拽,引得她闷哼不休。但她立马闭上了嘴,不再发出一丝动静。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原本喧闹的广场此时也陡地安静下来,熙德甚至能听到周围修士紊乱的喘息声。是因为女巫的样貌?他立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女孩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圣洁,火红的长发下,纤长的蓝眼神采炯炯地望着灰暗的天空,白皙的脸颊浮上了粉红的血色,红润嘴唇使劲抿住,宣示她的不屈。
即便心如止水如熙德,他也必须承认这是他见过的女士中最漂亮的一个,而有着与他相同想法的人也不会是少数,广场上围观的修士们的反应便足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