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雁翎刀
阴霾的天空下,小院中气氛凝重,众人围坐,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哥哥们切莫责怪了,我也是一时糊涂,现如今事已至此,怎生想办法赔罪为要”
赵匡胤苦着脸抱怨着。
“还能如何,备好重礼,登门负荆请罪”
刘光义抓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抹了一把嘴,把嘴里茶叶囫囵吞了下去:“我们一起去便是”
石守信年龄最小,被激起了性子,大叫道:“不去不去,俺不去,我等皆是禁军将官,我就不信徐大广敢把我等怎样?”
“你这贼厮,胡说八道,那徐灏是陛下爱婿,又偌大的名气,天下谁人不知,还与晋王殿下私交甚笃,人家是侯爷,你是什么东西?也是你能怠慢的?”韩重赟张口便骂。
赵匡胤眼珠乱转,良久之后,长叹一口气,说道:“不需哥哥们相陪,俺自已去,要杀要刮,俺一个人接着”
这下以退为进,颇为高明。
几个把兄弟面面相觑,一齐开口道:“我等义结金兰,便当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岂能让你一个人去”
韩令坤想了想,开口说道:“我与铁骑都指挥使高怀德相厚,我去把他请来做个中人”
兄弟几个计议已定,涌出门去,吵吵嚷嚷的去找高怀德了。
高怀德这人很有来历,他是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将门之后,勇冠三军。
从后晋年间就随父出征,屡败辽军,积功做到铁骑都指挥使,管着精锐的铁骑军左右两厢,七八千人,虽只是五品,却能参与机要,所以权利极大。
赵匡胤他们找到高怀德的时候,他正在坐衙理事,听到这帮人的来意,高怀德愣住了,这赵匡胤一个区区七品小官,什么时候能得罪大名鼎鼎的徐灏,真是奇哉怪也。
不过这么多禁军将领来找,他也不好拒之门外,韩令坤又是铁骑散员都虞候,是他直接下属,也是他很器重的一个人,更加不能不管。
当下一大帮人浩浩荡荡直奔徐灏府邸而去,到了武英侯府,徐灏却并没在家,管家说侯爷去城中兵器店铺了。
“哈,这就是我要的刀”
兵器铺中,徐灏拿着一把长刀,手舞足蹈,这刀长约四尺,厚身薄刃,刀身挺直,刀尖处有个弧度,刀背和刀刃开了两道血槽,中国古代专有名词叫“开樋”,主要是为了减轻刀身重量,整个雪亮的刀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板由衷的恭维:“小人完全按照大人要求打造,啧啧啧,大人果然高明,这刀不论或劈或刺,都要比横刀来得方便,请大人为此刀赐名”
徐灏哈哈大笑,抡起刀来,虚劈几下,笑道:“将军出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tuo二声)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此刀便名为雁翎刀”
“刷”的一下,收刀入鞘,问道:“这刀多少钱一把”
老板苦起脸:“侯爷,这刀通身用夹钢法打造,侯爷一次要十把,小店不敢挣侯爷的钱,实实在在四贯钱一把”
又从柜台下面拿出一把刀,这刀镶金砌玉,观之便不是凡品。
“这把要十贯钱.......”
老板生怕徐灏不给钱,语气凄惨无比。
“这把刀是献给陛下的,不拘多少钱也要这么做”
徐灏拿着刀,爱不释手,这雁翎刀是中国刀的巅峰之作,南宋始定型,流行于明清,如今提前几百年出现在他手上,让他如何不喜。
但是也是真不便宜,这个时代普通百姓一日两餐,两贯钱够大概一户三口之家吃一年饱饭,一把刀就是四贯钱。
成本还是太高了,主要是这个时代钢铁产量太低。
“一共四十六贯是吧,你让伙计去我府里搬钱吧,嗯,找孟管家,对了,把其他的刀也给我送去,这把刀一定要好好保管好,这是献给陛下的,若是有了磕碰,本官唯你是问”
自已拿起一把刀挂在腰上,手里拿着一把,又丢给跟随来的郑四一把,笑道:“走,去开封府,给柴大哥送刀去”
看到如此好刀,郑四早就馋唾欲滴,又不敢开口讨要,这时终于得到一把,大喜过望,拿在手里再不松手,跟着徐灏出门而去。
他们刚刚出门不久,高怀德几个人就到了,一问之下,又一次错过,众人又浩浩荡荡追往开封府.....
“好刀好刀,这是你找人打的?你是怎么想的?”
开封府后院中,柴荣见到这雁翎刀,果然爱不释手,无论是握持的手感,还是刀身的重量,都十分的合适,他是战场厮杀出来的,明白一口宝刀代表着什么。
徐灏嬉皮笑脸的,连连作揖:“兄长喜欢就好,小弟得了宝刀,立时便想起兄长,兄长不会赖了小弟的刀钱吧?”
柴荣哈哈笑道:“混账小子,跟我算钱?行,你说多少钱?”
徐灏立刻满脸认真,满目诚恳:“不敢挣兄长的钱,实实在在十贯一口........”
郑四猛地转过身去,肩膀剧烈颤抖起来。
柴荣顿时会意,斜睨着徐灏:“十贯?”
徐
灏讪笑道:“要不......五贯?兄长可不能和小弟讲价钱.......哎呦......别动手啊”
柴荣气得举起刀鞘,满院子追着徐灏打。
兄弟两人打闹一会,有小吏来报:“王爷,铁骑都指挥使高怀德求见”
柴荣一愣:“他找我何事?”
小吏低着头,恭敬的说道:“还有禁军的几位大人........”
徐灏心中一动,扭头对柴荣说:“小弟若所料不差,应该是找我来了”
“找你?........”柴荣奇道。
徐灏哈哈一笑:“我想请问兄长,这赵匡胤,与兄长是何关系?”
柴荣立刻明白过来,回头对那小吏说道:“让他们在书房候着”
打发走了小吏,柴荣正色道:“这赵匡胤到底如何得罪了贤弟?”
徐灏犹豫一下,想到这事就算自已不说,赵匡胤自已也会说,当下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
“其实论起来,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此事如何定论,我听兄长的便是”
这下倒是给柴荣将了一军,不免有些踌躇,这赵匡胤出身下级军官,没有根基,柴荣要培养自已班底,赵匡胤就相对比较好控制。
更重要的是,张永德和李重进这两人,前者和徐灏一样,是郭威的女婿,尚晋国公主,后者是郭威的外甥,都很受皇帝信任,两个人一个是殿前都虞候,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掌管着殿前亲军。
尤其李重进,是皇帝外甥,血缘关系比柴荣还近,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还掌握着兵权,柴荣现在虽然已经算是皇储,但是要想顺利继位,就必须压服这两人。
要想制衡他们,柴荣就必须在禁军内培养忠于自已的势力,这就是他不想放弃赵匡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