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128章内斗

南唐的内斗都斗到这里了,内斗要亡国,亡国更要内斗,最后的结果就是玉石俱焚。

纵观历史,多少强盛的王朝倒在内斗上,明末时,李自成在外面拼命的打,北京城内的大小官僚在后面拼命的贪,给皇帝逼得没办法,崇祯不得已向大臣们摊派,借钱打仗,意思是咱先打退反贼,你们在接着贪行不?

明朝大臣一齐回答,不行,你不让我贪,那我换个能让我贪的,没几天就打开城门,把皇帝给卖了.......

说远了,皇甫晖这一慢不要紧,直接反应在战场上,反倒让增援而来的李重进进退维谷了。

当日禁军军议,已经定下策略,还是选择先打敌最弱的西路军,等歼灭了敌人,再掉过头来收拾中路的李弘冀。

李重进带着两万禁军,与镇安节度使王绪合兵五六万,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在许州等了七八天,敌人却迟迟不来。

战场上形势一日数变,让李重进指挥僵硬,缺乏应变能力的缺点暴露无疑,他这个时候最正确的选择,要么是主动迎上去,寻机歼灭敌人,要么是果断转身,利用时间差,集中兵力去打击敌中路军,主动给中路战场减轻压力。

而不是徘徊无措,兵法中的“以逸待劳”可不是这么用的。

可是李重进竟然呆在许州不动,飞马向汴梁请示,这一来一回,又是几天时间,徒然贻误战机。

郭威接到战报,纵观整个战局,敏锐地发现一丝不妥。

东路军的边镐在那夜溃败之后,逃出上百里才稳住阵脚,收拢了两万多残兵,也许是怕就这么回去,皇帝要怪罪,干脆领兵去攻击宿州。

南唐兵虽然野战能力不行,士气低落,但是攻城还是能做做样子的。

宿州是徐州门户,不容有失,郭威传旨王彦超,守好宿州,便是大功一件。

西路的皇甫晖虽然像是乌龟一般,一天走十里就停下,但那也是确确实实的三万大军,不得不防。

中路的李弘冀手里是唐军主力,足有十二万人,这个重兵集团如果挡不住,就会一直逼到汴梁城下,汴梁四面旷野,无险可守,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就麻烦了。

现在后周的问题很明显了,那就是兵力不足。

王彦超手里只有那一万多人,兵力使用已经到达了极限,又要防守宿州到徐州的广大地域,实在抽不出兵力。

而中路的归德节度使刘信,手里也是不到两万人马,实在挡不住敌人十二万大军。

如果敌人抱成一团,步步为营的逼上来,那可是十二万人,该如何应对?

李重进这个混账东西,不去支援刘信,反倒在许州蹉跎。

郭威对李重进失望透顶,立即传旨,罢李重进南面招讨使,拜柴荣为大将军,领兵出镇宋州,节制各军。

这个时候,被郭威忌惮的李弘冀在哪里呢?

答案是李弘冀过了淮河,走出五十里以后,就扎营不动了........

皇甫晖好歹一天还前进十里,他李弘冀干脆一动不动。

每日里只是派出骑兵,向前搜索,外加掳掠。

“好好好,你立了大功了”

李弘冀乃是李璟长子,今年二十八岁,年富力强,军事能力出众,先前驻守润州,大破来犯的吴越军,斩首万级,在军中威望很高。

他身着一身紫袍,头戴软脚幞头,拿着一张纸条,哈哈大笑,脸上带着几分潮红。

“殿下,要不要抄送东西两路大军”周峤在一边提议。

周峤是连夜赶来的,得到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他先是核实了一下,一旦确定为真,不敢怠慢,立即南下,把情报送到了李弘冀案头。

当日青玉给周峤的情报是真的,为什么不给他一份假的呢?因为谁也不是傻子,大军出动,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粮草辎重,被服药材,都要先期出发,这些痕迹是抹不去的,所以她就算给人家假情报也没用,一核实便知。

但是徐灏要奇袭鄂州这一步,青玉却没有给到周峤,所以李弘冀还不知道徐灏已经绕到南平去了。

既然周军的主力不在这里,按理来说,他应该兵贵神速,直逼汴梁才对,可是内斗害了南唐。

“不要管他们,那两个人皆是宋齐丘一党,边镐和冯延巳还是儿女亲家,哼,一帮腐儒,有朝一日,我定要砍了他们脑袋.........”李弘冀咬牙切齿的说着话。

南唐的三个主要将领就是皇甫晖、边镐和李弘冀。

而皇甫晖、边镐一向和宋齐丘他们交好,和李弘冀根本不亲近,李弘冀巴不得他们死了才好。

如果那俩人死了,那么就只剩下他李弘冀了。

李弘冀打的主意就是借刀杀人,借周军的刀,杀了这两个有资格和他争抢兵权的人。

然后再顺理成章的扳倒宋齐丘等人。

那怕一时杀不了、扳不倒,也不能再让他们勾结在一起掌握兵权。

李弘冀手里十二万大军,战兵达四万之众,那是南唐举国之力打造的精锐野战兵团。

他要做的,就是坐

观其他两路败亡,而他李弘冀只要把这些精锐部队完整的带回去,那他就有功无过,就能掌握更大的权利。

其实比起皇甫晖和边镐,他更恨的是他亲爹和亲叔叔。

因为他是皇帝李璟的长子,居然不把储君之位传给他,反倒是立李璟的弟弟,也就是李弘冀的亲叔叔为“皇太弟”他娘的,还有没有天理了,只要老子有了兵权,我看你让不让我继位。

所以历史上的统一往往是自北而南,南方政权的北伐基本都失败了,这不是南方人没有战斗力,而是领导北伐的人实在不靠谱。

柴荣是六月二十日,带领三千骑兵赶到宋州的,一到宋州,就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第一,命令李重进迅速进兵,主动与敌西路军交战,寻机在野战中歼灭敌人,然后侧击敌人中路军左翼。

第二,命令王彦超紧守宿州,不得让敌东路军一兵一卒加入中路战场。

第三,面对着按兵不动的李弘冀,虽然判断不出他的目的,但是战场上不容侥幸,他亲率两万人马,向南机动,主动与敌接触,试图判明对方意图。

第四,催促徐灏,速速进兵,争取打破南唐的战略部署。

若问这个世界上,最能花钱的事是什么,恐怕就要数到战争了,单纯的比拼国力,不可否认,南唐是要强于后周的。

如果战事迁延日久,后周是坚持不住的,到时候恐怕不用敌人来打,国家自已就先破产了。

所以后周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而李弘冀这样按兵不动,虽然是出于恶意和私心,却歪打正着,正好打在后周的七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