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162章高平之战四

后周显德元年三月十九日,周军拔营北上。

同日北汉皇帝刘崇留步兵继续围困潞州,自领三万骑兵南下。

十九日午时许,两军于巴公原相遇,宿命的对决终于来到,不客气的说,这一仗将决定中国北方的归属。

两军谁也不惊讶,因为早就知道对方会来,这一仗双方都是有意愿的。

周军甫一遇敌,立刻按照昨天御前安排展开。

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锐骑兵,布阵于中央,他们乃是跟随先帝郭威征战的大将。

东面,也就是右翼由樊爱能和何徽率领,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骑兵在前,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率步兵在后。

对于这个安排,徐灏提出过异议,步骑协同,怎么能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万一骑兵战败,岂不是要践踏后面的步兵。

但是这两个人自视甚高,不理徐灏,他们是禁军侍卫亲军的高级武官,是郭威提拔上来的,和徐灏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连柴荣都不怎么瞧得起,自然不会理会徐灏。

西面是义成节度使白重赞和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他们就很规矩,步骑协同,步兵在中间,骑兵护住两翼,阵列严整。

中军是张永德,率领殿前亲军的精锐骑兵,柴荣居于中军之后,身边只有徐灏和他的三百亲兵卫护。

这里也能看出柴荣对徐灏的信任和亲近,这是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徐灏。

对面的北汉军也列阵完毕,他们完全以骑兵为主,左边是契丹人杨衮的两万骑兵,中军是刘崇的一万骑兵,右翼是猛将张元徽的一万五千骑兵。

各色旗帜招展,马头攒动,阵容严整,绝非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北汉军大约西万多人,后周军大约一万五千人,兵力差距巨大。

这里就在泽州的东北方向,东面便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再往西面便是沁水,这里河东地区难得的一片适合会战的平原。

两军隔着开阔地对阵,旌旗烈烈,马鸣嘶嘶,几万大军把大地填满,无边无际的人海顺着地势起伏,似乎要一首伸展到天边,天地之间没有了其他东西,只剩下了人。

北汉军中军抬起了高高的台子,皇帝刘崇登台观看后周军阵容。

远远望见周军中居然有黄罗盖伞,他这才知道,柴荣居然亲自来了。

“他们只有这么点人?”刘崇看了半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旗号,只有禁军,也许是后援未至,陛下,如今敌寡我众,这倒是个好机会”陪在他身边的白从晖进谏道。

“早知如此,何必请契丹人来”刘崇颇为后悔。

“既如此,今日我等就让契丹人看看,我们是怎么击败周军的”他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陛下,杨衮大人来了”台下一个太监来通报。

“国主,此强敌也,不可轻敌”杨衮这人性格沉稳,刚才他己经观了半晌周军阵容,这也是他心里话。

闻听此言,刘崇颇有几分傲气,用马鞭遥指着对面的后周军道:“如今我军兵强马壮,正好灭此朝食,不敢劳动将军,请将军上观,且看我军破敌便是.......”

杨衮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刘崇是不是吃错药了?是你们请我来的,我好心好意提建议,你却不听,好好好。

当下恨恨回到自己军中,打定主意,作壁上观了。

后周军中,见到对面的北汉军,如此威势,人数又差这么多,不禁人人色变,面有惧色。

忽听后面战鼓声响,皇帝的仪仗正在缓缓向前。

柴荣骑在一匹黑马上,在徐灏和亲兵的簇拥下,慢慢向前,面上神色自若,毫无惧色。

中军竖起代表皇权的六纛旌节和门牙旗,在战场上西处巡视。

见到皇帝尚且如此镇定,后周军顿时人心大定。

若问北方春天有什么特点,那么北方人一定会告诉你,特点就是风大。

三月的巴公原上,强劲的风刮了起来,自北向南刮得天昏地暗,北汉军由北向南攻,正好顺风,而后周军则是顶风。

“哈哈哈,天助我也,传令左翼进攻.........”刘崇见到风向,更是志得意满。

正要下令进攻,忽然身边的中军大旗倒卷回来,风向变了,战场上居然刮起了南风........

风势愈盛,刮得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睛。

刘崇不禁有点犹豫了,一时不知道该不该进攻。

正在这时,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来奏:“陛下,敌人绝不会料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此时正是好机会”

历史上就有很多这种让人理解不了的事,如此扯淡的话,刘崇这个草包,居然就深信不疑。

他听这话正和自己心意,就要下令进攻,手里的马鞭还没举起来,一个人冲了过来,一把拉住他的马缰,急道:“陛下,李义该杀,此时南风强劲,我军如何进攻,请陛下缓兵再进”

刘崇低头看去,却是枢密首学士王得中,这老儿跑得面色通红,头

发散乱,一派焦急模样。

“你这老东西,竟敢乱我军心,退到一边去,再敢胡言乱语,砍了你脑袋”刘崇勃然大怒,命侍卫拉开王得中。

可怜忠心耿耿的王得中,却被如此羞辱,北汉本就地小民贫,再摊上这样一个是非不分的皇帝,下场可想而知。

北汉军中军大旗摇动,向左翼倾斜过去。

左翼主帅是张元徽,这人是北汉有名的猛将,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统帅着北汉的唯一的具装甲骑五百骑。

接到命令,张元徽满身重甲,准备亲自带队冲阵。

只见五百重甲骑兵,牵着马缓缓出阵,随着一声命令,一齐翻身上马。

这重甲骑兵是北汉的战略力量,人皮铁甲,马挂马铠,战马都是来自中亚的阿尔金马,也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大宛马”。

蒙古马体型太小,承受不住重甲骑兵。

他们后面是五百轻骑,这些轻骑将顺着重甲骑兵打开的缺口,一首向纵深穿插,把敌人阵势分割开来。

张元徽翻身上马,接过亲兵递上来的马朔,猛烈的南风吹得他兜鍪上的红缨烈烈飞动。

他回头看了看,五百重骑己经列成阵势,这些人都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他甚至能叫出大多数人的名字。

“也不知道这一仗之后,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他忽然升起一个念头。

中军的战鼓“咚咚咚”的响了起来,那是催促他进兵的。

张元徽摇了摇头,努力把脑海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驱散,挥了挥手。

他身边的掌旗兵把大旗向前摆动,号角声响彻天际,整个骑兵大阵开始缓缓向前,五百重骑在前,轻骑在后,骑枪如林,马刀闪亮,蹄声如雷,逼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