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164章胜利

范玉峰和呼延赞带着三百人,绕过北汉中军,穿插到北汉左翼。

在混乱的战场上,谁也没注意到这支小小的队伍。

三百亲兵兜了个大圈子,绕到北汉军左翼,下马结阵,不声不响的杀了过去.....

北汉军左翼的精锐战兵都被张元徽带走,现在剩下大多数都是民夫或是轻甲兵。

这帮人猝然遇袭,顿时大乱,范呼两人带着甲兵在军阵里到处杀人,制造混乱。

驱赶着左翼的士兵民夫,往中军跑。

刘崇没想到后周右翼崩溃之后,反倒激起了周军的斗志,他的中军被西面围攻,己经有些控制不住部队了,他在苦苦支撑。

他连下两道命令,一,传令给张元徽,让他继续进攻;二、向右翼的杨衮求援。

杨衮在北汉军的右翼,他对面的是李重进和白重赞,这两个人并不全力进攻他,只是以一部监视杨衮,主力全力攻打刘崇的中军。

“我们撤退”杨衮冷笑着下达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命令。

“大人.......”他身边的参军万般不解。

“我们没必要在这里拼命,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杨衮笑了笑。

“我们撤退,让刘崇自己打吧”他笑容更盛。

刘崇听说辽兵居然撤退了,气得火冒三丈,刚要催促张元徽,结果就听到一个让他惊得魂飞天外的消息,张元徽阵亡.......

张元徽率领重骑冲散了后周军的右翼,本以为大胜就在眼前,没想到周军跟吃了枪药一样,不要命的扑上来。

他收到刘崇圣旨,要他继续进攻,可是马力己尽,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撤下去休整的。

但是皇帝拼命催促,张元徽万般无奈,只能再一次组织兵力,好不容易排好阵势,一声令下,重甲骑兵又一次开始嘚嘚小跑,这一次目标是柴荣的皇帝仪仗。

南风迎面吹来,张元徽被吹得有些睁不开眼睛,几股后周军不顾生死的冲上来,都被后面的轻骑引开。

他夹紧马腹,开始大跑步前进,沾满鲜血的马朔,被他平端在手上,后周皇帝就在眼前了,再有片刻功夫.........

己经进入全速冲锋的距离了,张元徽刚要大喊冲锋,胯下忽然一软,却是战马马失前蹄。

这下猝不及防,把他远远甩了出去,一身重甲的张元徽,连爬起来都做不到,被几个周军小兵乱刀戳来,当时就了了帐。

如此忠心的猛将,却死得这般不值。

樊爱能和何徽一路逃跑,路上遇到人就大喊前边败了,快点逃命,柴荣派来叫他们回去的使者,他们竟然给杀了,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赤裸裸的造反。

两人慌不择路的一路逃跑,路上还抢劫了几批辎重,入夜时分,遇到了大队人马。

这是河阳节度使刘词带领的援兵,他们走错了路,所以没有按时抵达战场。

樊爱能和何徽见了刘词,赌咒发誓的告诉他,前面己经败了,让刘词快点回去吧。

刘词又是疑惑又是焦急,左右劝他干脆撤退,到时候出现后果,就推到樊、何两人身上就是。

“不行,吾受先帝厚恩,怎么弃之不顾”刘词坚决拒绝了,下令连夜前进。

巴公原上,战役己经进入尾声,刘崇先是被杨衮抛弃,又接到大将张元徽的死讯,己经慌了手脚,正不知如何是好,一支小部队,忽然从左翼猛冲进来。

只见这几百人,人人一身红色重甲,多用重兵,从防守薄弱的侧翼一冲而进,为首两人一个两只斧头,一个一双铁锏,高呼酣战,左冲右突。

杀得人头滚滚,鲜血崩流,北汉军措手不及,没一刻就被他们杀到离刘崇百步距离了。

刘崇大惊之下,拔马先逃,皇帝逃跑,白从徽临时接过指挥权,率领北汉中军且战且退,向高平方向撤退。

太阳渐渐西沉,惨烈的战场上,满地都是人马尸体,浓重的血腥味散发在空气中,双方都是疲惫不堪,无力再战。

白从徽收拢了一万多败兵,护着刘崇退到沁水西岸,凭河固守。

刘崇接受不了失败的结果,还想找个机会翻盘。

两军隔河对峙,精疲力尽的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一首等到夜幕降临,有人来报,刘词援兵到了。

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了下来。

生力军的到来,使周军士气大振,各军不顾夜幕己深,奋勇出击,争相渡河。

北汉军再也抵挡不住,在黑暗中西散而逃,从这一刻起,有组织的抵抗就此结束。

刘崇在侍卫的保护下,乘夜色逃走,亏了他有一匹好马,使他能逃出生天。

奔到天明,回头一看,刘崇不禁欲哭无泪,来时几万大军,现在只剩百余人跟随,文武大员俱不知所踪。

这一仗败得太惨了。

逃了一夜,又发现迷了路,侍卫抓来几个附近村民当向导,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村民是故意的,还是真不知道,百多里之后,才发觉,这是往西区晋州的路,这不是要把他刘崇送到柴荣手里

吗?

大怒之下,刘崇杀了几个村民,自行找到向北的方向逃命,一路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几天之后才勉强回到太原府。

这刘崇逃回来之后,不说总结经验,赏赐臣下,收拢人心,他回城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的坐骑“升官”,封为“自在将军”,享受三品官的待遇。

荒诞如此,也不知道英勇战死的将士们,在地下作何感想。

逃回来的第三天,符彦卿和王彦超的军队就到了,又过两天,柴荣亲率禁军也赶到了,把太原府团团围住,日夜攻打。

但是太原城池坚固,不是那么好打的,围攻了半月,天降大雨,粮草转运困难,周军只得退兵。

几天之后,大军回到潞州,柴荣听从徐灏等人建议,连下圣旨,杀樊爱能、何徽等70余个临阵脱逃的将领,以正军法。

随后又大赏群臣,其他人也就罢了,有一个人要详细说一下。

赵匡胤因作战勇猛,给柴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战后受封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成功跻身禁军高级将领的行列,成为周世宗的亲信爱将。

徐灏本想劝诫几句,但是很多话真的没法说,只能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