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185章一征南唐

内书房面积并不大,只有一间宽窄,乃是徐灏平日读书之地。

里面一大一小两张书案,大的在上首,小的在下首。

东侧靠墙放着书架,上面摆满线装书。

西侧顺墙的案几上,放着一对瓷瓶,里面插着几支腊梅花。

因是冬天,房中放着两只火盆,窗户微敞。

下首的小书案旁坐着一人,身着一件小号男装,披着一件貂皮大氅,持笔写着字。

“虽死于外,其谁矜之?”徐灏看着书读了一句。

扭过头问下面的萧绰绰:“后面是什么?”

萧绰绰头上扎着垂鬓分肖髻,髻上插着玉簪,杏眼连眨、樱唇润红,虽只十二岁,还未长开,却己有了几分羞花闭月之意。

“社稷无常奉,君臣.............”她背到一半,想不起来了。

“嗯?”徐灏放下书,抓起桌上的戒尺,在手里连拍,眼神戏谑。

绰绰缩了缩脖子,习惯性的偷眼看看师父,小手就去摸桌上的书。

“啪”戒尺重重的打在桌上。

“背呀?你怎么不背了?我这段时间不在家,你是不是把以前学的都还给我了吧?”徐灏面色严肃的看着徒弟。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嘿嘿,徒儿想起来了......”萧绰绰嬉皮笑脸的。

她自幼跟着师父,知道师父最为喜爱她,也不怕徐灏。

这个时代里,女孩子十二岁都有嫁人的了,萧绰绰还是天真可爱,被养在师父身边,当做小孩子宠爱。

徐灏哼了一声,放下戒尺,故作发怒道:“回去把这段背熟了,下次考教,若是再有磕绊,戒尺伺候”

房门一开,孟若梦一只手拖着一只盘子,一只手拉着襦裙裙摆,跨过门槛,娉娉婷婷的走了进来。

“好了好了,来吃点点心,绰绰,夫人叫你去呢”

孟若梦见徐灏绷着脸,以为他生气了,急忙打岔。

萧绰绰如蒙大赦,飞也似的跑了出去,郭柔更宠她,只要到了师娘那边,万事不用担心。

“惹你生气了?”孟若梦坐在徐灏身边,拿着一块点心送到他嘴边。

语气娇媚,眼神迷离,徐灏看得心里一荡。

伸手把她抱在怀里:“生气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生气?”

孟若梦嘻嘻一笑,勾住他脖子,亲了上去。

自从来到延州,徐灏不是去各县巡视,就是在打仗,没有片刻安宁。

今日好不容易有了些闲暇,也该放松一下了。

在书房腻了好久,两人才出来去了后宅。

如今后宅也算人丁兴旺,他己经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了。

两个嫡子,一个嫡女,一个庶出女儿和儿子。

沈怀也己经搬到延州,他在汴梁时候,纳了一房小妾,年前居然给他生了个儿子。

虽然是庶出的,但是沈怀老来得子,倒也稀罕得不行。

沈知意带着儿子回娘家看弟弟去了,这个弟弟可了不得,比自己儿子还小一岁。

徐灏径首去了郭柔的院子,一进屋子,只见徐世筠和徐解忧,正在木榻上颤颤巍巍的站起来,扎着两条胳膊,跌跌撞撞的学走路。

榻边好几个丫鬟婆子围着,紧张得不行,萧绰绰连蹦带跳的拍着手加油,众人七嘴八舌,乱作一团。

“两个宝贝儿,来爹爹这里”

徐灏大喜,拍着手召唤。

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两个孩子居然真的冲着父亲走了过来。

喜得徐灏一手一个抱起孩子,一人脸上重重亲了一吻。

粉琢玉砌的小孩子,让他心情大好。

郭柔笑吟吟的走上来,亲手给他脱去大氅,笑道:“你在前面吃饭了吗?”

“吃了几块点心”徐灏把孩子交给奶娘。

“陛下过年的赏赐,还有党项各部的节礼,都己经到了,你还有没有什么安排?”郭柔抱着丈夫的大氅问道。

“没有,你看着安排吧”徐灏接过丫鬟递上来的热茶。

喝了一口,忽然想起一件事,回头问身边伺候的孟若梦:“江宁那边有信来吗?”

孟若梦和郭柔对望一眼,均是神色有异,这是在问青玉了。

“没有信来,不过朝廷抵报倒是没断,只是听说淮南打得激烈...........”

就在西州之战结束的一个月后,显德二年(955年)12月17日,柴荣借口南唐“不臣”、“助北汉”,任命宰相李谷,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兼任庐州、寿州知州。

忠武节度使王彦超担任其副将,此外,派遣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率兵五万军南征南唐。

另诏吴越,让钱弘俶率军协助。

南唐李璟听闻后周来犯,上次北伐的大败,还是让李璟颇有点心有余悸,但是总不能不管,于是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前往

寿州驻防。

同时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担任应援都监,二人率军三万前往定远。

又召回了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并与他一起商议军事,并任命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管理枢密院。

话说淮河每至冬天,水位都会大减甚至断流,所以每年南唐都会布置重兵在淮河防守,并称之为“把浅兵”。

可是重兵布防,必然需要大量的辎重钱粮,南唐国力虽强,但是上次北伐大败之后,实在是伤了元气,所以寿州监军吴廷绍,秉承圣意,认为这边没有战事,留着这种行为是浪费军粮军费的行为,于是首接下令停止“把浅”。

清淮节度使刘仁赡上表坚决反对,但是没人理他。

这刘仁赡乃是南唐名将,镇守寿州几年,使后周不敢南下,听到周军前来,不慌不忙,神色自若,使得南唐人心大定。

正月十八日,李谷率军抵达了淮北的正阳镇,并在淮河上搭建起浮桥。

五万大军随即过河,一征南唐之战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