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又见面了

海城来的人正是王作先安排的工程师。

一共5个人,带队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小李同志,又见面了。”

看着对方,李天明立刻记起来了。

“张工!”

这人正是当初李天明承包钢铁厂专家宿舍的时候,曾考过他的那位二建工程师。

“我叫张平!”

张平本来是从四川回来探亲的,那边刚结束一个大工程。

刚到家就接到了通知,让他来永河县参与长甸河桥梁的建设。

万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李天明,刚刚广播的时候,听到李天明的名字,他就觉得很耳熟。

“张工,这回是您带队?”

张平笑道:“怎么?信不过我?怕我设计不出一座好桥!”

和张平一起来的助手说道:“张工可是咱们国内知名的桥梁设计师。”

国内知名?

“看着不像?”

张平明显不像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么严肃。

“像,不对,您就是!”

王作先这是把高手中的高手给派来了。

“走吧,我们去实地考察一下!”

张平是个实干派,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长甸河,只不过桥怎么建,还是要到实地看过之后,才能给出设计方案。

“不急,您大老远过来,还是先休息休息,明天再干也不迟。”

“休息就不必了,来的路上已经休息够了,咱们还是先工作。”

二建还积压了大量的工作,张平可没时间休息。

更何况……

他也是被打倒的,如果不是国内的建设实在缺人,他现在还住牛棚呢。

只有一刻不停地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才能摆脱造反派的骚扰。

听张平这么说,李天明也只能带着几人去了长甸河。

各种测绘工具亮出来,张平带着四名助手立刻开始忙活。

“小李同志,能不能提供一条船,我们需要到河中心进行测绘。”

李天明闻言,立刻跑到上游,这里停着好几条小木船,以前有人靠着摆渡过活,不过时代洪流开启之后,就不被允许了。

以前那几个摆渡的,甚至还被打成了河匪,没少挨批斗。

真不知道那些人是咋想的,就这么宽的一条河,还河匪?

就该让那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只会瞎折腾的人挨个吃上一碗馄饨和板刀面。

这边一直干到了天色将黑,午饭都是李天明给送来的。

收工后,不少乡亲都来看热闹,知道张平等人是来帮着他们修桥的,一个个满是期待。

长甸河要是能有座桥,往后去大柳镇可就方便多了。

当然,这座桥如果不是用他们的钱,那就更好了。

掌握了详尽的数据之后,当天晚上,张平和他的助手们就开始对数据进行汇总,先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转天,李学庆去了大柳镇,找到李学国,说了修桥的事。

得知二建的工程师到了,李学国也在第一时间召集了几个村的主任开会。

“当初说好了的,李家台子出钱,其他五个村出人,这会儿谁也别装孬,工程等秋收之后就得干起来,都说说各村能出多少人?”

架桥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更何况之前已经表了态。

“没说的,大鱼淀就是壮劳力多,要多少人都有,听镇上的安排,让我们村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

“我们村也一样,听安排。”

“架桥是好事,我们村全力支持。”

几位村主任都表了态,李学国看向了李学庆。

“学庆,你还有啥说的?”

“建筑材料这一块,需要市里解决,钢筋,混凝土啥的,我们可没那么硬的关系。”

“这点你放心,王主任已经做了指示,市里的物资局全力支持。”

长甸河上的桥,不单单是李学国的政绩,对于王作先来说,也同样大有好处。

尤其是政治意义十分重大。

李家台子发展集体经济,赚了钱支援国家建设。

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好的宣传。

宣传不光要嘴上喊,更要落到实处。

这个时候,长甸河水位最低,上游正在储水为冬灌做准备,水流不急,也不需要截流。

张平等人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把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给拿出来了。

盖房子,李天明在行,可要说架桥,李天明就不懂了。

不过施工方案还能看得明白。

先在河里下几根钢筒,然后把里面的河水抽干,再用混凝土浇筑,将桥基立起来,上面的桥面用钢筋水泥板。

“张老师,这座桥的最大载重量能达到多少?”

“承载55吨是没有问题的!”

张平说得很自信,作为国内知名的桥梁建筑专家,在长甸河上架一座桥,对他而言,完全没有难度。

这段时间,市物资局发来的各种建筑材料也陆陆续续的到了。

只等着秋收结束,立刻开始施工。

张平等人在完成了设计之后,并没有离开,王作先下达了最新指示,由张平出任长甸河桥建设的副总指挥。

总指挥是……

李学国!

显然,王作先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推李学国上位了。

至于李天明,则成了李学国的助手,负责现场施工调度。

11月中旬,天渐渐变冷,地里的活也都忙完了。

该上交的公粮全都送去了县里,集体储备粮也全部入库。

本该到了农闲的时候,可李家台子依旧忙得热火朝天。

电风扇厂在完成了石市的生产任务之后,市物资局又下了5000台的订单。

养殖场的生猪、活鸡,也都到了出栏的时候。

李天明给孙立打了个电话,转天,六十多辆大卡车便开进了李家台子。

来的不光有孙立,还有电机厂的牛广志。

之前说好了的,今年卖给他们200头生猪。

“孙哥,1000头猪,光你们钢铁厂吃得完吗?”

一头头二师兄被抬上了卡车,孙立正忙着和会计算账。

“吃的完吗?你再来1000头也能消灭干净,这年头,还有吃不完的肉?”

今年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不错,可各类物资依旧短缺,特别是肉类。

不是说,别人就不懂养猪,可交上去的任务猪要用来出口赚外汇。

还要支援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比如某阿姓白眼狼,还有越姓白眼狼。

李天明之前在报纸上看到,国家为南边提供了20多个亿的援助,气得牙根儿痒痒。

这还只是第一笔,后面又陆陆续续提供了多笔援助。

结果呢?

200个亿养出来个狼崽子。

“活鸡记得给我留5000只,这段时间你往城里去的少了,工人们都有意见了,等会儿鸡蛋我拉走一车,你们这边要是忙完了,抓紧多送点儿鱼,还有……”

李天明赶紧掏出根烟,把孙立的嘴给堵上了。

野鸭子,大雁,还有草甸子里的老鳖,可不能露了。

孙立反应过来,也尴尬的笑了。

这笔营生,他从中也没少捞好处。

“刚才来的时候,我看河边有不少人干活,又准备做什么?”

“架桥!”

“这可是好事,要是有了桥,以后从海城来你们村,就不用再绕路了。”

孙立说着,压低了声音问道。

“王主任给你们批的?”

孙立听孙福满说过,李天明如今是王作先跟前的红人。

“市里可没这笔钱,架桥的钱都是我们村自己拿的。”

我……艹……

孙立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呼。

自己掏?

那得多少钱啊!

不过想到李家台子又是卖鱼,又是办养殖场,又是生产电风扇。

这么多来钱的路子,架一座桥好像没啥大不了的。

可这笔钱原本是要进村民口袋的,现在拿出来架桥。

孙立只能说:“兄弟,你们是真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