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DF计划新作者区欠弓长
第337章《神奇植物》
“管它成不成呢!现在不踩,以后可没这个机会了!”马文庸说着,又在烂泥里使劲踩了个大大的“人”字印,泥浆溅得裤腿上都是。
大家也跟着玩得不亦乐乎,你踩一个我的名字,我画一个笑脸,泥地里很快变得热闹非凡。
小豆子苗苗光着脚丫在泥里蹦蹦跳跳,凉丝丝的泥土裹着脚掌,舒服得让她眯起了眼睛:“中生代的泥土踩着真舒服啊!软乎乎的像棉花糖,哪像咱们城市里,到处都是水泥地和高楼大厦,想找块裸露的土地都难如登天。我看今天这气候湿度刚刚好,肯定能留下脚印!”
确实,中生代的龙亘山就像被大自然格外偏爱,雨水丰沛得仿佛永远下不完,植物也因此长得异常繁茂高大。抬头望去,成片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粗壮的树干得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浓密的枝叶交织成一片绿色穹顶,只有零星的阳光像碎金般从叶缝间漏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植物学家曲木戈武走到一棵巨大的古树前,仰着头望着几乎看不到顶的树冠,忍不住发出感叹:“中生代的物种真是太丰富了,比我预想的还要多出成千上万倍!果然如文献和考古记载的那样,这一时期完全是裸子植物的天下。”
苗苗仰着小脸,望着树上羽状的叶片好奇地问:“戈武哥,像这样的树,在咱们现在的时代还有吗?是不是早就灭绝了?”
戈武指着旁边一棵长着细长羽状叶的植物说:“你看这棵,这种三叠纪就出现的陆生裸子植物,比如木贼类和石松类,现在还有少量遗存,算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而更常见的松柏、苏铁和银杏,更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植物,只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化,现在的品种在叶片质地、树形大小上和中生代的祖先有些微妙差异。不过到了这个阶段,被子植物已经开始悄悄萌芽发展了,只是还没形成气候。”
包晓彤忽然在不远处的灌木丛后惊喜地喊道:“大家快来看!这花长得好特别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棵足有两人高的苏铁树下,几簇淡黄色的雌花正悄然绽放,花瓣上覆盖着细密的柔毛,在树荫下闪着柔和的光泽。
戈武眼睛一亮,兴奋地小跑过去,蹲在花前仔细观察:“好大的苏铁树!你们看这雌球花,开花后胚珠会慢慢长大,等成熟了,种子会变成鲜亮的桔红色,这正是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是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裹。”
小豆子苗苗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说:“戈武哥,你天天讲裸子植物,我真有点糊涂。什么开花不开花什么的,听着就晕乎乎的。”
戈武耐心解释道:“你呀,裸子植物虽然也能开花结果,但它们的花和被子植物不一样。雌花形成的球果,是由许多呈螺旋排列的大孢子叶组成的……”
“什么大孢子、小孢子、球果,这植物术语比绕口令还难记,听得我头都大!”郝小雨也皱着小圆脸嘟囔,“我只知道东北人常说‘傻狍子’。”
郭振虎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赶紧凑过来问道:“那你知道啥叫‘傻狍子’不?这可是我们东北的‘名角儿’。”
郝小雨摇摇头,一脸好奇:“不知道,是长得很傻的袍子吗?”
郭振虎憋着笑解释:“傻狍子是指东北的一种鹿科动物。以前山里人打猎,遇上狍子要是第一枪没打中,它吓得跑掉后,你根本不用追。过一会儿,它准保会自己跑回来,好奇地站在原地瞅你,就像在问‘刚才啥玩意儿响了’,正好出现在你的瞄准镜前。”
郝小雨一脸不解地瞪大眼睛:“为啥呀?它不怕人吗?”
“傻呗!”孟阳在旁边大声接话,见小雨还是一脸懵懂地眨巴眼睛,大家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连树上的鸟儿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起来。
郭振虎笑得直拍大腿,补充道:“它呀,就是好奇心太重,非要回来看看刚才到底发生了啥……”话音未落,不远处突然传来“啪嗒”一声巨响,像是什么重物砸在地上,震得周围的树叶都簌簌往下掉。
众人齐刷刷地回头望去。
小阿乌指着前方一棵三十多米高的大树,笑着解释:“那是‘啪啪树’,我们龙山人都这么叫它。它的果子成熟时会自己从树上掉下来,每次落地都‘啪’的一声响,可清脆了。”他话音刚落,又是“啪嗒”一声,果然有个拳头大的果子从那树上坠落,重重砸在地上。
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裸子植物的果子已经摔得稀烂,米白色的果肉混着褐色的果壳散开,一股清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人忍不住想凑近闻闻。
郭振虎用鼻子使劲嗅了嗅那香甜气息,又抬头望了望枝头挂满的青绿色果子,咂咂嘴说:“这味儿倒是挺香,就是掉下来的速度也太快了!我看咱还是赶紧躲开吧,别被砸中了。”
大汉阿古拉却偏不信邪,梗着脖子说:“怕啥?这么大的树,果子掉下来能有多大劲儿?”他说着就弯腰凑近地上的果子,想仔细闻闻香味。就在他低头的瞬间,又一颗成熟的果子“啪”地落在他脚边,泥点溅了他一裤腿。阿古拉吓得“嗷”一声跳起来,拔腿就往旁边飞奔,活像被老虎追着似的。
郝小雨笑得直不起腰,指着他的背影喊道:“真是个傻狍子!”
阿古拉惊慌失措地回头,拍着胸口说:“怎么这么快就又落下一个?这树成精了不成?”
马文庸故意板起脸问他:“知道为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吗?”阿古拉愣了愣,摇摇头:“不知道,这跟果子掉下来有啥关系?”
马文庸又问:“那你说,要是丢根骨头出去,狗是绕着圈跑过去捡,还是直奔骨头去?”
“当然是直奔过去了!”在牧区养过狗的阿古拉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狗鼻子灵着呢,一眼就瞅准骨头在哪儿。”
马文庸哈哈大笑:“这不就解了?连狗都知道走直线最快,你咋非要凑到树底下等着果子砸呢?”这话逗得大家笑得更欢了,连空气里都飘着快活的气息。
阿古拉知道马文庸在调侃自己,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宽厚爽朗,挠着头傻呵呵地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在离科学考察队营地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用树干和茅草搭成的简陋小屋,屋顶还盖着几块防水布。那里每天都有队员轮流站岗值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这是为方便科考工作推进,小豆子陈苗苗和计算机通信专家方盛国一起,在临时营地旁搭建的一间综合性多媒体数码港。
在白垩纪,这现代化设施的一切能源都得向自然借力,风吹动风车带动发电机,阳光被太阳能板吸收转化,山涧的水流推动简易水轮,科考队的临时基地也是靠着这些清洁能源维持运转的。这一切让这片远古的土地亮起了微弱却坚定的文明之光。
在数码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大家誉为“幸福旅行者”的组合电脑装置,它功能强大得惊人,既能通过时空镜像仪与现代社会的所有网络信息实时链接,即便在信号不稳的极端条件下,也能通过量子互应技术复制2052年的核心数据,轻松完成邮件收发、新闻浏览和电视节目点播。
邹东旭对这套设备赞不绝口,称它是“全智能聪明绝顶的多媒体神器”。因为在这里,队员们能轻松进行音频视频的采集、整理与编辑,甚至能制作特效多媒体相册、备份高端科研数据。
而计算机专家方盛国对它的稳定性更是赞不绝口,因为只要是时空镜像面保持稳定,信息传送就始终可靠流畅;即便临时出现故障,“幸福旅行者”也会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模式,隔离故障模块并自主修复,丝毫不会影响基础功能使用。
而它便捷的个性化交互功能则是年轻队员们都喜欢的,因为这里已是团队的联系中心,队员们通过超意腕式仪就能在此接收任务、汇报进展、规划工作,闲暇时还能用来休闲娱乐,所以这间多媒体工作室,渐渐成了年轻人最爱聚会的热闹据点。
通过多媒体数码巷,二十一世纪得到了更多的鲜活内容。但此时,“幻灭瘟疫”却开始蔓延。城市的霓虹在厚重的雾霾中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橙红与冷蓝在灰幕里洇开,像极了感染者眼底那些逐渐消散的重影。
三年来,“哈拉哈病毒”,这场被世卫组织命名为“幻灭瘟疫”的灾难,正以最温柔又最残忍的方式蚕食着现代文明。
大家也跟着玩得不亦乐乎,你踩一个我的名字,我画一个笑脸,泥地里很快变得热闹非凡。
小豆子苗苗光着脚丫在泥里蹦蹦跳跳,凉丝丝的泥土裹着脚掌,舒服得让她眯起了眼睛:“中生代的泥土踩着真舒服啊!软乎乎的像棉花糖,哪像咱们城市里,到处都是水泥地和高楼大厦,想找块裸露的土地都难如登天。我看今天这气候湿度刚刚好,肯定能留下脚印!”
确实,中生代的龙亘山就像被大自然格外偏爱,雨水丰沛得仿佛永远下不完,植物也因此长得异常繁茂高大。抬头望去,成片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粗壮的树干得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浓密的枝叶交织成一片绿色穹顶,只有零星的阳光像碎金般从叶缝间漏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植物学家曲木戈武走到一棵巨大的古树前,仰着头望着几乎看不到顶的树冠,忍不住发出感叹:“中生代的物种真是太丰富了,比我预想的还要多出成千上万倍!果然如文献和考古记载的那样,这一时期完全是裸子植物的天下。”
苗苗仰着小脸,望着树上羽状的叶片好奇地问:“戈武哥,像这样的树,在咱们现在的时代还有吗?是不是早就灭绝了?”
戈武指着旁边一棵长着细长羽状叶的植物说:“你看这棵,这种三叠纪就出现的陆生裸子植物,比如木贼类和石松类,现在还有少量遗存,算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而更常见的松柏、苏铁和银杏,更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植物,只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化,现在的品种在叶片质地、树形大小上和中生代的祖先有些微妙差异。不过到了这个阶段,被子植物已经开始悄悄萌芽发展了,只是还没形成气候。”
包晓彤忽然在不远处的灌木丛后惊喜地喊道:“大家快来看!这花长得好特别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棵足有两人高的苏铁树下,几簇淡黄色的雌花正悄然绽放,花瓣上覆盖着细密的柔毛,在树荫下闪着柔和的光泽。
戈武眼睛一亮,兴奋地小跑过去,蹲在花前仔细观察:“好大的苏铁树!你们看这雌球花,开花后胚珠会慢慢长大,等成熟了,种子会变成鲜亮的桔红色,这正是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是裸露在外,没有果皮包裹。”
小豆子苗苗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说:“戈武哥,你天天讲裸子植物,我真有点糊涂。什么开花不开花什么的,听着就晕乎乎的。”
戈武耐心解释道:“你呀,裸子植物虽然也能开花结果,但它们的花和被子植物不一样。雌花形成的球果,是由许多呈螺旋排列的大孢子叶组成的……”
“什么大孢子、小孢子、球果,这植物术语比绕口令还难记,听得我头都大!”郝小雨也皱着小圆脸嘟囔,“我只知道东北人常说‘傻狍子’。”
郭振虎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赶紧凑过来问道:“那你知道啥叫‘傻狍子’不?这可是我们东北的‘名角儿’。”
郝小雨摇摇头,一脸好奇:“不知道,是长得很傻的袍子吗?”
郭振虎憋着笑解释:“傻狍子是指东北的一种鹿科动物。以前山里人打猎,遇上狍子要是第一枪没打中,它吓得跑掉后,你根本不用追。过一会儿,它准保会自己跑回来,好奇地站在原地瞅你,就像在问‘刚才啥玩意儿响了’,正好出现在你的瞄准镜前。”
郝小雨一脸不解地瞪大眼睛:“为啥呀?它不怕人吗?”
“傻呗!”孟阳在旁边大声接话,见小雨还是一脸懵懂地眨巴眼睛,大家顿时笑得前仰后合,连树上的鸟儿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起来。
郭振虎笑得直拍大腿,补充道:“它呀,就是好奇心太重,非要回来看看刚才到底发生了啥……”话音未落,不远处突然传来“啪嗒”一声巨响,像是什么重物砸在地上,震得周围的树叶都簌簌往下掉。
众人齐刷刷地回头望去。
小阿乌指着前方一棵三十多米高的大树,笑着解释:“那是‘啪啪树’,我们龙山人都这么叫它。它的果子成熟时会自己从树上掉下来,每次落地都‘啪’的一声响,可清脆了。”他话音刚落,又是“啪嗒”一声,果然有个拳头大的果子从那树上坠落,重重砸在地上。
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裸子植物的果子已经摔得稀烂,米白色的果肉混着褐色的果壳散开,一股清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人忍不住想凑近闻闻。
郭振虎用鼻子使劲嗅了嗅那香甜气息,又抬头望了望枝头挂满的青绿色果子,咂咂嘴说:“这味儿倒是挺香,就是掉下来的速度也太快了!我看咱还是赶紧躲开吧,别被砸中了。”
大汉阿古拉却偏不信邪,梗着脖子说:“怕啥?这么大的树,果子掉下来能有多大劲儿?”他说着就弯腰凑近地上的果子,想仔细闻闻香味。就在他低头的瞬间,又一颗成熟的果子“啪”地落在他脚边,泥点溅了他一裤腿。阿古拉吓得“嗷”一声跳起来,拔腿就往旁边飞奔,活像被老虎追着似的。
郝小雨笑得直不起腰,指着他的背影喊道:“真是个傻狍子!”
阿古拉惊慌失措地回头,拍着胸口说:“怎么这么快就又落下一个?这树成精了不成?”
马文庸故意板起脸问他:“知道为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吗?”阿古拉愣了愣,摇摇头:“不知道,这跟果子掉下来有啥关系?”
马文庸又问:“那你说,要是丢根骨头出去,狗是绕着圈跑过去捡,还是直奔骨头去?”
“当然是直奔过去了!”在牧区养过狗的阿古拉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狗鼻子灵着呢,一眼就瞅准骨头在哪儿。”
马文庸哈哈大笑:“这不就解了?连狗都知道走直线最快,你咋非要凑到树底下等着果子砸呢?”这话逗得大家笑得更欢了,连空气里都飘着快活的气息。
阿古拉知道马文庸在调侃自己,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宽厚爽朗,挠着头傻呵呵地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在离科学考察队营地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用树干和茅草搭成的简陋小屋,屋顶还盖着几块防水布。那里每天都有队员轮流站岗值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这是为方便科考工作推进,小豆子陈苗苗和计算机通信专家方盛国一起,在临时营地旁搭建的一间综合性多媒体数码港。
在白垩纪,这现代化设施的一切能源都得向自然借力,风吹动风车带动发电机,阳光被太阳能板吸收转化,山涧的水流推动简易水轮,科考队的临时基地也是靠着这些清洁能源维持运转的。这一切让这片远古的土地亮起了微弱却坚定的文明之光。
在数码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大家誉为“幸福旅行者”的组合电脑装置,它功能强大得惊人,既能通过时空镜像仪与现代社会的所有网络信息实时链接,即便在信号不稳的极端条件下,也能通过量子互应技术复制2052年的核心数据,轻松完成邮件收发、新闻浏览和电视节目点播。
邹东旭对这套设备赞不绝口,称它是“全智能聪明绝顶的多媒体神器”。因为在这里,队员们能轻松进行音频视频的采集、整理与编辑,甚至能制作特效多媒体相册、备份高端科研数据。
而计算机专家方盛国对它的稳定性更是赞不绝口,因为只要是时空镜像面保持稳定,信息传送就始终可靠流畅;即便临时出现故障,“幸福旅行者”也会自动启动安全保护模式,隔离故障模块并自主修复,丝毫不会影响基础功能使用。
而它便捷的个性化交互功能则是年轻队员们都喜欢的,因为这里已是团队的联系中心,队员们通过超意腕式仪就能在此接收任务、汇报进展、规划工作,闲暇时还能用来休闲娱乐,所以这间多媒体工作室,渐渐成了年轻人最爱聚会的热闹据点。
通过多媒体数码巷,二十一世纪得到了更多的鲜活内容。但此时,“幻灭瘟疫”却开始蔓延。城市的霓虹在厚重的雾霾中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橙红与冷蓝在灰幕里洇开,像极了感染者眼底那些逐渐消散的重影。
三年来,“哈拉哈病毒”,这场被世卫组织命名为“幻灭瘟疫”的灾难,正以最温柔又最残忍的方式蚕食着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