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舍利托梦解迷障

    大雄宝殿的青砖被晨露浸得发潮,李宝跟着僧众跪了半个时辰,膝盖早已麻得没了知觉。

    他垂眼望着蒲团上磨出的细毛,听着前排老比丘尼诵经时带痰的浑浊嗓音,忽然想起张远山昨夜说的"朱雀灵气"——可此时佛前长明灯的光落在供桌上,连供果的纹路都照得一清二楚,哪有半分诡谲?

    木鱼声陡然急了两拍。

    李宝慌忙合掌,却见知客僧的袈裟下摆扫过他脚边,青布鞋底沾着湿泥。

    原来不知何时,殿外的雾散了,檐角铜铃被风撞出细碎的响,混着经声直往人耳朵里钻。

    "早课毕。"知客僧的声音像敲在瓷碗上,清泠泠的。

    僧众陆续起身,李宝扶着供桌站起,膝盖"咔"地响了一声。

    他望着排头几位老僧佝偻着背退向偏殿,忽然想起寺里做饭的火工头陀说过,这些师父每日寅时三刻就起,挑水劈柴、诵经礼佛,连过年都只多添半碗素斋。

    他摸着后颈未消的凉意,忽然觉得这凉意倒比寺里的晨更透骨——原来修行不是坐享清净,是拿血肉之躯硬扛晨昏。

    "李居士留步。"

    空明禅师不知何时站在殿门阴影里,月白僧衣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洗得发白的灰布中衣。

    他手里攥着串沉香木佛珠,每粒珠子都油亮亮的,像是被岁月反复摩挲过的老玉。

    李宝忙合掌:"禅师早。"

    空明笑着点头,佛珠在掌心转了两转:"看你诵经时眉心总皱着,可是有惑?"

    李宝耳尖发烫。

    他本是跟着僧众有口无心地念,不想连禅师都瞧出破绽。"弟子前日读《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总解不透。"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昨日见陈旭东后颈的勒痕,又想起陈二狗腕上的红绳印......这些'色',难道都是空?"

    空明的目光忽然变得很静,像落了雪的深潭。

    他抬手示意李宝往殿外走,檐角铜铃的响便裹着松枝香扑了满脸。"你见那勒痕是'色',可勒痕因何而起?

    红绳?

    噩梦?

    还是人心执念?"他停在一株老柏树下,树皮上有道刀刻的"忍"字,已被风雨磨得模糊,"若执念是空,那勒痕何尝不是空?

    若你执着于'勒痕是凶兆',倒反被这'色'困住了。"

    李宝喉结动了动。

    前日在张远山家,他盯着陈旭东后颈的勒痕,满脑子都是陈二狗尸检报告上"机械性窒息"的结论,哪曾想过"执念"二字?

    "禅师,那......"他咬了咬嘴唇,"若弟子想深研佛法,该从哪部经入手?"

    空明的佛珠突然停住。

    他望向大雄宝殿檐角翘起的龙头,晨光正顺着龙角淌下来,把他眼角的皱纹都染成了金色。"《金刚经》可破我执,《楞严经》能照心魔。"他转头时,佛珠在指间划出半道弧,"只是这两部经......"他顿了顿,"你昨日说在看《六祖坛经》?"

    李宝点头。

    他上月在旧书摊淘到本线装《六祖坛经》,翻了两页觉得亲切,便常带在身边。

    "那便先放下其他。"空明伸手,掌心托着粒被摸得发亮的沉香珠,"佛法不是填鸭,是等水到渠成。

    你昨日问'如何不被执念所困',坛经里'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不就是答案?"

    李宝接过佛珠,指尖触到珠子上细密的纹路,像触到了某种温热的活物。

    他望着空明袈裟上洗得发白的补丁,突然想起张远山说的"朱雀灵气"——或许这寺里的"灵气",从来不是什么神怪,是这些师父用数十年光阴,在晨钟暮鼓里磨出来的?

    "多谢禅师。"他攥紧佛珠,后颈的凉意不知何时散了,倒有股热流顺着脊椎往上涌,"弟子今日想去舍利塔边读经......"

    "该去的。"空明笑着合十,转身时僧衣带起一阵风,把柏树上的雪粒子吹得簌簌落,"舍利塔前无俗念,你且读,且悟。"

    李宝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廊角,这才摸出怀里的《楞严经》。

    书页边缘有些毛躁,是他前日在寺里流通处求的。

    他信步往舍利塔走,路过斋堂时听见火工头陀吆喝小沙弥添水,锅铲碰着铁锅,响得人心底发颤。

    舍利塔在寺后小山上,青石板阶覆着薄雪,踩上去咯吱作响。

    李宝在塔前石凳上坐下,翻开经书,却见第一页写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他盯着"颠倒"二字,忽然想起俞茹出事前那晚,她也是这样捧着本旧书,说"宝哥你看,原来我们都活在颠倒里"。

    山风突然大了。

    李宝打了个喷嚏,低头想把经书往怀里拢,却见石凳上落了片银杏叶——不是秋天的金黄,是诡异的暗红,叶脉里还凝着水珠,像血。

    他伸手去捡,指尖刚碰到叶面,后颈突然泛起熟悉的湿冷。

    那感觉像有只无形的手,正顺着他后颈往上爬,爬过耳后,爬过鬓角,最后停在他左眼尾,轻轻一按。

    李宝猛地抬头。

    舍利塔的塔尖刺破云层,在蓝天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他盯着那影子,忽然觉得眼皮沉得厉害,经书"啪"地掉在膝头。

    他揉了揉眼睛,想捡书,却见书页间夹着张照片——是俞茹的笑,嘴角有颗小痣,和他钱包里那张一模一样。

    "俞茹?"他轻声唤了句,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铃铛。

    山风卷着松涛灌进耳朵,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两下,越来越慢。

    石凳上的银杏叶不知何时不见了,只余下片水痕,在阳光下泛着淡红的光。

    李宝摸了摸后颈,那里的皮肤烫得惊人,像要烧起来。

    他低头去捡经书,却见封皮上沾了片碎雪,正缓缓融化,在"楞严经"三个字上晕开个水斑。

    他打了个哈欠,把经书抱在怀里。

    舍利塔的影子正慢慢往他脚边挪,像条蛰伏的蛇。

    他望着塔身上斑驳的砖纹,突然想起空明说的"照心魔"——或许今日,他该在这塔边,照照自己心里,到底藏着什么。

    眼皮又沉了。

    李宝靠在塔身上,经书滑落在地。

    他望着头顶的蓝天,恍惚看见有红绳子从云里垂下来,缠上塔尖,缠上松枝,最后缠上他的手腕。

    他想挣扎,却听见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说:"宝哥,别怕,我来接你了。"

    那声音很轻,像俞茹出事前最后那通电话里的尾音。

    李宝闭了眼。

    风卷着经页哗啦啦响,有片碎雪落进他半张的嘴里,凉得他舌尖发颤。

    李宝的意识沉进一片混沌时,最先触到的是彻骨的湿冷。

    那冷不是山风裹着雪粒子的凉,是浸在冰潭里的透骨寒。

    他想抬手搓搓胳膊,却发现四肢像被无形的线捆住,连指尖都动弹不得。

    眼皮重得像压着块磨盘,可他分明听见有人在唤他名字——是俞茹的声音,尾音像沾了水的棉絮,湿漉漉地黏在耳后。

    "宝哥......"

    这声呼唤比任何闹钟都管用。

    李宝猛地睁开眼,却见眼前立着道白影。

    是俞茹。

    她穿着出事那晚的淡蓝棉裙,裙角沾着暗褐色的污渍,发梢还滴着水——和尸检报告里"溺亡"的描述分毫不差。

    她的脸白得像浸了水的宣纸,后颈那道青紫色的勒痕格外刺眼,本就小的痣此刻缩成粒暗红的血点,在苍白的皮肤上格外狰狞。

    李宝喉咙发紧,想往后退,后背却抵上了粗糙的砖面——是舍利塔。

    他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站了起来,背贴着塔身,而俞茹正一步步逼近,脚下的青石板在她脚边裂开蛛网似的纹路,每走一步,裂痕就往李宝脚边爬一寸。

    "俞茹......你、你不是......"他声音发颤,话没说完就被另个声音截断。

    "李哥。"

    这声"李哥"带着股尖细的尾音,是蕊珠。

    李宝转头,正撞进双乌黑的眼珠里——蕊珠的眼白全不见了,只剩两团墨色漩涡,腕上那圈红绳印子肿得发亮,指甲盖泛着青黑,正搭在他另一侧肩膀上。

    李宝的胃里泛起酸水。

    他想起蕊珠出事那天,法医掀开裹尸袋时,她腕上的红绳还勒进肉里半寸,家属哭着说"这丫头非说红绳能挡煞"。

    此刻那红绳印子正渗着血珠,顺着她青白的手腕往下淌,滴在他鞋面上,烫得他猛抽回脚。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他声音抖得像风中的经幡。

    俞茹的嘴角扯出个诡异的笑,她抬手抚上李宝的脸,指尖比冰块还凉:"宝哥,我们冷,好冷......"

    蕊珠的指甲掐进他肩窝:"李哥,带我们走,带我们离开那个地方......"

    李宝想喊,可喉咙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花;想跑,双腿却像灌了铅。

    他望着两张逐渐凑近的脸,忽然闻见股腐臭——是从俞茹裙角的污渍里散出来的,混着蕊珠腕间渗出的血味,熏得他眼前发黑。

    "不!"他嘶吼着闭眼,可那声音还是钻进耳朵里,俞茹的呼吸喷在他耳垂上:"宝哥,你不是说要保护我们吗?

    你看,我们的脖子,我们的手腕......"

    "够了!"

    这声暴喝像惊雷劈开阴云。

    李宝猛地睁眼,只见漫天阴云被撕开道金缝,金光里浮着尊半隐半现的大佛,眉眼慈悲,右手结印,左手托着粒流转着七彩光的舍利。

    俞茹和蕊珠同时尖叫,像被火烫到似的缩回手。

    她们的身体开始透明,像被风卷起的纸人,俞茹的裙角先散成碎片,蕊珠的指甲尖跟着化作黑雾,最后连那两声"宝哥""李哥"都被金光绞碎,消散在风里。

    李宝瘫坐在地,后背的冷汗浸透了衣衫。

    他仰头望着大佛,却见那尊佛的眉眼渐渐与空明禅师重合,连袈裟上的补丁都分毫不差。

    舍利从佛掌中浮起,悬在李宝头顶三寸处,七彩光在他脸上流转,照得他眼前一片璀璨。

    "执念如绳,困人亦困己。"

    佛音在耳畔响起,李宝却分不清是佛说的,还是空明禅师说的。

    舍利突然坠下,他想躲,却见那光团像融雪般渗进他心口。

    刹那间,股热流从心脏炸开,顺着血管往四肢百骸涌去——后颈的凉意没了,肩窝的刺痛消了,连这几日总在梦里纠缠的陈二狗的红绳印、陈旭东的勒痕,都像被橡皮擦抹过似的,淡得几乎看不见。

    他下意识摸向心口,那里还留着舍利钻入时的灼热感,像块烧红的炭,却半点不疼,只觉得浑身轻快得能飘起来。

    大佛的身影渐渐淡去,他最后看见的是舍利塔的塔尖,在金光里闪了闪,像颗被擦亮的星子。

    "咚——"

    额头撞上砖面的疼把李宝拽回现实。

    他捂着发疼的额头坐直,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歪倒在舍利塔上,《楞严经》掉在脚边,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

    太阳不知何时西沉了,把舍利塔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蛰伏的巨龙。

    他摸了摸后颈,那里干爽温暖,哪还有半分湿冷?

    再看脚边——银杏叶不见了,连水痕都没留,只有《楞严经》的页角被风吹得卷起,露出半行字:"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李居士?"

    张远山的声音从石阶下传来。

    李宝抬头,见他正扶着棵老松树往上爬,灰布外套沾着草屑,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芝麻糖。

    "我在斋堂没找着你,猜你许是在塔边。"张远山走到近前,目光扫过李宝发红的额头,"可是打盹撞着塔了?

    你这脸色......"他顿了顿,从兜里摸出块手帕递过去,"出了好些汗?"

    李宝接过手帕,擦了擦脸。

    帕子上沾着股淡淡的檀香味,像极了空明禅师袈裟上的味道。

    他望着张远山鬓角的白发,忽然想起昨夜这人说"朱雀灵气"时眼里的光——或许有些事,真的不是巧合。

    "没事,许是读经读累了。"他弯腰捡起《楞严经》,书页间滑出张照片,是俞茹的笑,嘴角的小痣鲜活如初。

    他忙把照片塞进怀里,抬头时正撞进张远山探究的目光。

    "陈旭东那小子,今早又来寺里了。"张远山拍了拍他肩膀,"说昨夜没做噩梦,非说我给他的符管用。

    我瞧着他那副悔不当初的模样......"他顿了顿,望向夕阳里的大雄宝殿,"罢了,明日我去他家里瞧瞧。"

    李宝攥紧怀里的照片,舍利留下的热流又涌了上来。

    他望着张远山转身往山下走的背影,忽然觉得这老小子的背挺得比上午直了些——或许有些执念,该放下了;有些因果,也该解了。

    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舍利塔,塔角铜铃发出清越的响。

    李宝抱着经书往寮房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和舍利塔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条交缠的龙,正往暮色里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