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弹劾2
礼部尚书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替黄首辅说话,毕竟他和吕阁老眼下都算黄首辅的人。
沈思之见状立刻打断他:
“李阁老莫不是想替黄首辅遮掩?臣听说,李阁老的儿子在漕运司任主事。
去年黄明私吞漕粮时,你的儿子可是知情不报!”
李阁老脸色一白,顿时噤声,其余官员见状,更是无人再敢替黄嵩说话。
秦珩看着阶下的黄嵩,又看了看身旁的卫辞。
想起卫辞往日教他读书时说的“君臣之道”,当即努力拿出帝王的威严来:
“黄首辅,卫阁老和沈阁老拿出了这么多证据。
你却只说他们污蔑,你可有证据证明自己清白?”
黄首辅张了张嘴,卫辞与沈思之骤然发难,他根本没有准备,自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平日里把持朝政,以为小皇帝年幼可欺。
从未想过卫辞和沈思之能搜集到这么多证据。
加上卫辞是小皇帝的老师,小皇帝自然是偏心卫辞的。
卫辞见时机成熟,上前道:
“陛下,黄首辅身为辅政大臣,却纵容亲眷贪腐漕粮、盐税。
还公报私仇贬斥言官,此等行为已违先帝遗诏,若不严惩,恐难服众!
臣请陛下下旨,将黄明、张启元革职查办,追回贪腐银两。
黄首辅疏于管教亲眷,包庇罪行,应罚俸一年,削去辅政之权,以示惩戒!”
沈思之也附和道:
“臣附议!如此处置,既显陛下公正,也能警醒朝中百官,莫要再行贪腐之事!”
秦珩只是年纪小,政治敏感度可一点都不低,他早就察觉到了黄首辅有揽权的想法。
他自然不想看着黄首辅做大,以后自己这个皇帝变成傀儡。
如今太傅和沈阁老好不容易给他制造了打压黄首辅的机会,他自然要接。
秦珩的手紧紧攥着龙椅扶手,眼底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声音虽尚带着少年清亮,却字字掷地有声:
“传朕旨意!”
内侍忙躬身应“是”,手持纸笔候在阶下。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小皇帝身上。
“漕运总旗黄明,借漕船遇风之名私吞漕粮,贪墨银两两千两,着即革职拿问。
交大理寺严刑审讯,务必追回全部赃粮赃银,若查实还有同党,一并严惩不贷!
江南盐运使张启元,勾结盐商贪污扬州盐税三万两。
又借黄首辅之势打压异己,着革去所有官职,押解回京与黄明同案审理。
江南盐运司相关吏员凡知情不报者,一律降职两级,发往边地协助粮草转运!”
两道旨意下完,秦珩稍作停顿,目光再次落在黄嵩身上,语气里添了几分沉重:
“首辅黄嵩,身为先帝托孤辅政大臣,却疏于管教亲眷,纵容其贪赃枉法。
事发后又百般抵赖,更有公报私仇、阻塞言路之嫌,此等行为已失辅政之德。
朕念及先帝旧情,暂不夺你尚书之位,然‘首辅辅政大臣’之权即刻削去。
罚俸三年,此后在朝需谨言慎行,若再敢有半点逾矩,朕定不轻饶!”
“还有,”
秦珩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
“前御史王彦,因弹劾张启元被贬云南通判,实属冤枉。
着即调回京城,恢复御史之职,仍掌监察百官之权。
其在贬所遭受的冤屈,着户部赐银五百两以示补偿!”
旨意一出,殿内瞬间响起整齐的叩拜声:
“陛下圣明!”
唯有黄首辅跪在地上,眼神阴森可怖。
他万万没想到,小皇帝竟然下手如此之狠。
当机立断削了他的首辅和辅政之权,这意味着他从此再无插手朝堂要务的资格。
他想反驳却又不能,皇帝终究是皇帝,哪怕他还没亲政,他在朝堂下的旨意也是不容违逆的。
最终他只能咬着牙,声音沙哑地叩首:
“臣…臣领旨谢恩,陛下圣明。”
秦珩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心里松了口气。
随即转向卫辞和沈思之,语气缓和了些:
“卫太傅、沈阁老,今日多亏二位卿家秉公执言。
搜集证据揭穿贪腐之事,护得朝堂清明。
往后朝中之事,还需二位多费心辅佐,莫让奸佞之徒再钻了空子。”
卫辞与沈思之忙上前躬身行礼:
“臣等遵旨!定当尽心辅佐陛下,不负先帝嘱托,不负天下百姓!”
秦珩点了点头,又道:
“大理寺审理黄明、张启元一案,需每日将案情奏报内阁,不得有丝毫隐瞒。
另外,江南盐运司空缺,也要立刻拟定合适人选。
务必选清正廉洁、通晓盐务者接任,莫再让贪腐之辈坏了盐税要务。”
说完这些秦珩才抬手道:
“今日朝议便到此处,众卿退朝吧。”
百官再次叩拜后,依次退出大殿。
黄嵩背已经挺的直直的,路过卫辞身边时,他停下脚步。
眼神阴鸷地盯着卫辞,低声道:
“讼之今日好手段,老夫认栽,往后咱们走着瞧。”
卫辞面色平静,淡淡回了句:
“卫辞随时恭候。”
黄嵩冷哼一声,越过卫辞大步流星离开了。
卫辞与沈思之并肩走出殿门,沈思之忍不住感叹:
“陛下今日之举,倒是让人刮目相看,看来咱们此前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卫辞眼中满是欣慰:
“陛下聪慧过人,只要咱们悉心辅佐,待他亲政之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沈思之连连点头,转头却又道:
“今日虽挫了黄嵩的气焰,却未能伤其根基,日后怕是还有波折。”
卫辞望着远处的宫墙,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只要能拖到陛下亲政,一切便有转机。
如今黄嵩行事定会收敛,咱们正好趁此机会推行新政。
我已拟好奏折,想在科举乡试、会试中加入算学。
培养更多能办实事的人才,沈阁老以为如何?”
沈思之早就知道卫辞的想法,他不是正经科举走出来的文官,自然也更能理解卫辞的心思,点头笑道:
“此计甚好!如今朝中多是只会吟诗作赋的文官,缺乏懂算学、善理财的人才。
加入算学正好能弥补此弊,我与你一同递上奏折,咱们争取早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