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推行1

消息传回京城,卫辞正在灯下修改丈量田亩的细则。

进喜说起这事时,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

“大人,如今谁再敢骂您,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卫辞放下笔,望向窗外。

“这不是为了我。”

卫辞轻声道,

“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日子。”

而那些躲在深宅大院里的世家,听闻大兴县的事。

再想着街头巷尾百姓对卫辞的拥护,气的摔杯砸盏。

舆论战赢得胜利后,卫辞也没停止脚步,他在朝堂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

卫辞深知,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只有所有人一起动起来,朝堂上下一心,才能让新政彻底推行下去。

还要归功于先帝喜欢实干型人才,所以如今能立于朝堂上的酒囊饭袋不多。

眼下朝中对于卫辞想要推行税制改革一事,大臣们无非分三类。

一是卫辞这些年发展的党羽,他们对于卫辞要推行的新政,自是鼎力支持的。

二则是畏惧卫辞的势力保持中立的,对于这类人卫辞能发展发展,发展不了就威胁了逼他们站队自己。

三就是税制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跳脚大骂的一些人了。

对于这类人卫辞也不客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京城小报》上指名道姓写他们的家族及他们本人拼命反对税制改革。

就是因为他们的反对,税制改革一直进行不下去。

这个消息一出,百姓们瞬间怒了。

他们缴人丁税早就缴的不耐烦了,如今朝中终于出了个好官要取消人丁税。

这些贪官污吏竟然不同意,真是太坏了!

之前他们怎么煽动百姓骂卫辞,如今卫辞就怎么煽动百姓骂他们。

骂这些人骂的比秦桧还可恶,还该死!

涉及自身的利益,百姓们骂起来自然咬牙切齿,真心实意,都不用卫辞给钱收买。

都是当官的,谁的名声也经不起这样败坏。

为了不再被骂,朝堂上的大臣们有一个算一个,甭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是鼎力支持新政。

很快支持税制改革这件事就成了政治正确。

你鼎力支持才是好官,否则就是跟秦桧一样让百姓唾弃唾骂的官员。

朝堂上再无人反对后,下一步就是选地区进行试点。

税制改革不能说改就改,要先选一个地方先行实验。

确保这项税制真的能减轻百姓压力的同时,也不会让国库少收大量税银。

卫辞深知试点的重要性,只有试点成功了,税制改革才能全面推行,否则,只能半途夭折。

试点的时候,也是也是那些反对的世家最后的动手时候。

所以试点的选择便尤为重要,这件事,卫辞别人都信不过。

这些年他在地方任上虽然也培养了很多人手。

但卫辞不敢保证,这些人能经受住世家的威逼利诱。

能让他放心信任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跟他有几十年兄弟情义,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程佑安。

早在几年前,卫辞就已经把程佑安调去了常州府做通判。

为了不被人抓把柄,那次他都没有陪平平安安回乡参加童试。

去年,他又刚刚将程佑安升任常州府正五品同知。

有程佑安在常州,卫辞相信他一定会亲力亲为把新政完美推行下去。

另外,常州府知府又是卫辞的人,有程佑安监督,他想背叛都不敢。

等新政成功后,卫辞也刚好给程佑安再记一功,顺理成章给他升职。

五品同知的位置,在卫辞看来还是有些太低了。

卫辞把新政的试点地区放在了常州府,然后一纸书信快马加鞭送去了常州。

……

江南的夏季总是裹着潮湿的热意,程佑安站在常州府衙的回廊下。

手里捏着刚算好的税册,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廊外的雨淅淅沥沥,打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倒像是在为他此刻的心情伴奏,既有推行新政的审慎,又藏着几分不负所托的笃定。

“大人,各县的丈量结果都汇总齐了。”

主簿抱着厚厚的账册进来,额角还带着薄汗,

“吴江那边报上来的田亩数,比去年造册时多出三成,都是从前被豪族隐瞒的私田。”

程佑安接过账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

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带着衙役们挨村挨户丈量土地的日夜。

是顶住地方士绅明里暗里的刁难,更是卫辞在京城给他撑着的那片天。

卫辞给他书信写的很是郑重:江南是鱼米之乡,也是藏污纳垢之地。

你要做的,不是和稀泥,是把土地摊开了、亮透了。

让每一寸田都承担该有的税,让每一个穷苦百姓都卸下不该有的担子。

他跟卫辞是多年的好兄弟,程佑安深知,卫辞把此事交给自己,说明他最信任的就算是自己,他绝不能让卫辞失望。

他翻开税册最后一页,那里记着新政推行后的首月税收。

比去年同期的人丁税加田赋总和,竟多出了两千两。

更重要的是,底下附了各县呈报的“无税户”名单,密密麻麻写满了贫苦农户的名字。

这些人从前为了逃人丁税,要么让孩子隐姓埋名,要么背井离乡。

如今终于能堂堂正正地在户籍上写下家人的名字。

“把这份账册快马送进京,给卫大人亲启。”

程佑安合上账册,语气里带着释然,

“另外,让各县贴出告示,凡隐瞒田亩者三日之内自首可免罚,逾期者抄没田产,严惩不贷。”

主簿领命而去,程佑安这才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他已经把江南的世家豪族,地方乡绅能得罪的全得罪了。

那些士绅们,一开始还想用重金贿赂他。

后来见软的不行又来硬的,夜里往他住处扔石头。

到处散播谣言说他“收了卫辞的银子,要刮江南的地皮”。

程佑安只当没听见,该丈量的土地一寸不少,该收的税一分不松。

为了杀鸡儆猴,还抓了两个抗税最凶的秀才,直接革了功名,枷号示众三日。

最激烈的时候,他甚至想过哪怕先斩后奏砍几个人头,他也要成功把新政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