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山有木兮君可知22

琉璃浑不在意似的,目光掠过柳嫔略显慌乱的脸,最终投向远处开得正盛的玉兰,语气平淡无波:“那终究是死物,摔了便摔了,难道还要为它哭一场不成?倒是柳嫔你,这般关心一支簪子,是替本宫可惜,还是替母后不平?”

柳嫔心中一凛,刚挤出的笑容又僵在了脸上,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当头罩下,指尖微微发凉。

柳嫔果断跪下,语气恭敬又惶恐:“殿下明鉴,妾不是这个意思,是妾一时口快,说错了话,求殿下饶恕……”

琉璃摆摆手让柳嫔走了,不过是皇后恶心她的工具,罚了也没有意义,可能还会被皇后安上娇纵不容人的名头敲打一番,着实不值当。

回到长乐宫,殿中的鎏金香炉吐着龙涎,甜腻的香气弥漫,却压不住琉璃心底那份蠢蠢欲动的渴望。

那一吻,那一个拥抱,都让那份隐藏在幽暗中的情愫,如同藤蔓,缠绕着她,日夜疯长。

她尚能看着他解解渴,沉墨作为暗卫却必须时刻警惕,不能被发现任何逾矩。

情爱该是美好的,她不希望他们的感情成为伤害他,刺痛他的利刃,所以她该主动出击了,不能再这般被动。

琉璃清楚的知道,在帝王心中,宠爱的公主是锦上添花的珍宝,亦是利益权衡中可以割舍的棋子,与他的其他子嗣比起来,她在被放弃的时候也可能只是让楚肇渊多了几分不忍与愧疚。

这于她而言,不够!

她不愿沉墨永远只能做影子,更不愿他们之间永远笼罩在“主仆”与“不见光”的阴影之下。

她要的,是能堂堂正正护住自己想护之人的力量,是能让她的意愿在父皇心中重于泰山的分量,而不仅仅是依赖那份对亡母的追念和对幼女的娇宠。

琉璃收敛了以往在楚肇渊面前纯粹撒娇的姿态,娇憨之外,悄然添上了敏锐与韧性。

她不再只是被动等待楚肇渊的召见或心血来潮的去请安。

每日辰时,无论楚肇渊是在处理朝务的间隙或是批阅奏章的疲惫时刻,琉璃总会带着新琢磨的点心或亲手煮的清茶出现在御书房外。

有时是清心润肺的雪梨枇杷羹,有时是按古方复刻的、先皇后曾夸赞过的桂花蜜糖糕。

她会巧妙地选择楚肇渊不那么繁忙的片刻,笑靥如花地奉上,轻言软语。

“父皇辛苦,晏儿看着心疼。”

“今日御膳房新琢磨的花样,儿臣觉得新奇,迫不及待想让父皇尝鲜呢。”

她的出现就像撒娇讨好的猫儿,收起了爪子露出了肚皮,让楚肇渊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那份细致入微的体贴,超越了女儿对父亲单纯的依赖,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承诺——女儿不仅懂得承欢膝下,亦愿为父分忧。

楚肇渊眼中的赞许与日俱增,连带着皇后也对楚知晏的嫉恨防备日益加重。

不管是皇帝的态度,还是皇后的成见,琉璃都是乐见其成的,皇后不作,她也没机会扳倒她。

琉璃更是利用了楚肇渊对先皇后的深情,那是楚肇渊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不可触碰的角落,死去的白月光是最让男人挥之不去的。

有团子的帮忙,琉璃在整理库房旧物时,“偶然”寻到了一卷先皇后未出嫁前抄录的佛经残卷,字迹娟秀,透着宁静祥和。

琉璃拿捏着分寸,学着在其他小世界看到过的茶艺了得的女子,将激动与如获至宝的情绪演绎的恰到好处,主动去求见楚肇渊。

琉璃并非直接奉上,而是带着一丝感伤与孺慕:“父皇,儿臣清理母后旧物时发现了这个……母后的字迹,儿臣看得心都软了。”

琉璃眼圈微红,声音带着点鼻音,茶艺飘香,将那份对亡母的思念展现得情真意切,勾起楚肇渊满腹深情与追忆。

话锋一转,琉璃带着少女的灵动机巧:“儿臣想,母后曾心向慈悲,不若以此残卷为本,命善书宫女誊抄百卷,择个吉日,由父皇恩准,供奉于京郊大慈恩寺法堂。

一来广积善缘,为父皇与大楚祈福;二来……也算是全了儿臣对母后的一份念想,让母后的善心得以流传。”

这般不仅触动了楚肇渊心中最深的眷恋,更在不经意间展现了她将私情转化为善举的思路。

楚肇渊大悦,当即允诺,并赞她“心思纯净,孝思可嘉”,不仅拨了内帑银两,还额外赐她一个小书房,允她“若想到什么有趣的、利国利民的善法,可先行拟个条陈来”。

这倒是让琉璃意想不到,没料到会这般顺利,不会她的小九九都已经被楚肇渊看穿了吧……

不过她已经顾不上楚肇渊猜到多少了,楚肇渊既然愿意给她这个殊荣,她自是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有了楚肇渊的金口玉言和那个小小的“特许”书房,琉璃干劲满满。

军国大事不是她一个皇女能插手的,即便以她的阅历当皇帝都绰绰有余,但从未参政的皇女可没有这样的本事与威信。

琉璃将目标落在了帝都脚下那些鲜少有人真正在意,却最能彰显皇家“仁德”的角落——孤幼。

既符合她“为亡母积福”的人设,又算不上影响朝政走向但实打实的政绩。

她向楚肇渊提交了详细的计划,通过动用自己生辰时所得的部分赏赐和贵人们的贺礼,在帝都东南隅开办了一所小规模的济幼院——慈安济幼局。

先皇后的名字里便有个慈字,凭这个名字“慈安”琉璃都觉得皇帝大概率能批准。

她提交的计划条陈详尽清,将预算来源,管理构想,具体措施,还有一些增色的在这个小世界前所未有的提案。

具体措施包括每日两餐热粥汤食、聘请两位粗识药材懂看护的稳婆兼做简单医病、每月初一十五集中宣讲“忠君勤勉”的市井故事,实现最基础的教化,增加底层民众思想上的稳定性。

还提到了院中可开辟小块田地,由稍大些的孩子学习种植些易活草药或花卉,所获可与京中声誉好的药铺签订低价契约,贴补开销,也让孩子学习谋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