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雾海迷踪与光语传讯
浓稠如墨的海雾自天际翻涌而来,将整片海域裹进混沌的帷幕。宝儿扶着被雾气沁湿的船舷,青铜短剑的穗子沉甸甸地垂落,扫过她沾满海盐的裤脚。甲板上,潮湿的空气凝成水珠,顺着雕花栏杆缓缓滑落,滴在柚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了望手第五次扯动雾钟的麻绳,沉闷的钟声在雾中回荡,却似坠入深潭的石子,激不起半点回应。
“夫人,罗盘指针乱转!”哈桑的声音裹着焦虑,从迷雾深处传来。他握着改良后的波斯观星镜,镜片蒙着厚厚一层水雾,镜筒上的鲨鱼皮裹边也变得黏腻。宝儿凑近罗盘,只见铜制指针在刻度盘上疯狂震颤,仿佛被无形的手肆意拨弄。老舵手蹲在一旁,布满老茧的手反复摩挲着船舵,嘴里喃喃自语:“怪了,明明昨日还能望见满剌加的九层石塔,今日却……”他的声音渐渐消散在雾霭中,如同被海水吞噬的船只。
船队被迫降下船帆,八艘福船如幽灵般在雾海中缓缓漂移。船桨搅动海水,发出“咕噜咕噜”的沉闷声响,每一次划动都像是从浓稠的胶水中挣脱。宝儿突然想起《诸蕃志》里记载的“溟海之雾”——此雾能惑人心智,让航海者产生幻觉。她立刻命人取出艾草,在甲板四角燃起铜炉。青烟袅袅升起,却在触碰到雾气的瞬间被吞噬,只留下刺鼻的药香在空气中弥漫。
子夜时分,危机悄然降临。船头的了望手突然发出凄厉的惨叫:“船!前方有船!”宝儿举着牛油火把冲上前,摇曳的火光刺破浓雾,只见前方隐约浮现出巨大的黑影,轮廓扭曲变形,宛如一只蛰伏的海怪。船员们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抓起铜锣猛敲,有人慌乱地操起船桨准备防御。哈桑握紧弯刀,刀刃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寒光:“这船没有灯火,也不见帆影,定有蹊跷!”
宝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仔细观察黑影的轮廓,发现船身覆满海藻,甲板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罐——这分明是一艘早已沉没的古船。可诡异的是,它竟在雾中缓缓移动,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莫要轻举妄动!”宝儿大喝一声,声音在雾中回荡,“取铜镜来!”她记得大食商人曾说过,迷雾中的幻象遇强光则破。
当十面铜镜被整齐排列在船头时,宝儿下令将火把的光反射向古船。刺眼的光芒穿透雾气,奇迹发生了:原本模糊的船影开始扭曲消散,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破碎的梦境。船员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有人喃喃道:“是蜃气……”原来,这是海雾与光线交织形成的海市蜃楼,专门迷惑迷失方向的船只。
但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浓雾中突然传来刺耳的金属碰撞声,紧接着,右侧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有船相撞!快救人!”宝儿的心猛地一沉,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雾海中,船只一旦失去联系,后果不堪设想。哈桑焦急地说:“旗语看不见,雾钟听不清,如何传递消息?”
宝儿盯着手中的铜镜,镜面上跳跃的火光突然给了她灵感:“用反光传讯!就像在陆地上用烽火示警一样!”她迅速召集各船船长,在摇曳的火把下紧急制定规则:快速闪烁一次代表安全,两次长闪表示危险,连续急促闪烁则是集合信号。船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紧张的练习,他们手持铜镜,在雾中反复调整角度,试图让反光穿透迷雾。
然而,光语传讯远比想象中艰难。海风裹挟着雾气,不断模糊铜镜表面,船员们不得不频繁擦拭;船只在暗流中摇晃,稍有不慎就会错失反光时机。第三艘船上的年轻水手因船身剧烈颠簸,失手将铜镜坠入海中,急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宝儿亲自握住他的手,示范如何用绳索固定铜镜:“莫慌,每一道光,都是我们的眼睛。”
最惊险的时刻发生在寅时。船队突然遭遇强劲的逆时针暗流,八艘船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在雾中四散漂移。宝儿的旗舰被推向东北方向,她高举铜镜,拼尽全力发出集合信号。微弱的反光在雾中时隐时现,宛如迷途的萤火。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正当她感到绝望时,东南方向终于传来回应的闪光——那是哈桑所在的船只!
两艘船缓缓靠近,粗粝的缆绳如巨蟒般在空中飞舞,船员们不顾海浪拍打,奋力将缆绳抛向对方。当绳索成功系紧的那一刻,欢呼声穿透浓雾。宝儿望着重新聚拢的船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接下来的六个时辰里,他们凭借光语传讯,巧妙避开三处暗礁群,那些尖锐的礁石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潜伏的猛兽,等待着吞噬船只。
晨光微露时,雾霭终于开始消散。宝儿举着铜镜远眺,只见前方出现一抹金色的光晕。她心中一动,迅速发出询问信号。片刻后,一道五彩斑斓的反光划破天际——那是满剌加新修的九层石塔!塔身镶嵌的琉璃在阳光下折射出七色光芒,如同神话中的通天塔。灯塔守护者乘着小船赶来,他的羊皮袄上还沾着露水:“三日前便见大雾弥漫,正担心你们安危。这琉璃塔,正是为雾海航行所建。”
宝儿抚摸着塔基上雕刻的星象图,突然明白:人类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方向,正如在迷雾中追逐光芒。那些自创的光语、改良的观星镜、还有永不熄灭的勇气,都是刺破黑暗的利剑。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重新启航的船队上,甲板上的铜镜仍在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惊心动魄的雾海传奇。而远处的海雾,正渐渐化作水汽,融入蓝天,只留下波光粼粼的海面,见证着航海者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