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国贼列传
他怎么就没想到!
“天机阁”那帮人,个个都以精英自居,以正统自诩!
所使用的密码,必然也与这些儒家经义,脱不了干系!
“臣,告退!”
许卓恍然大悟!
他再也顾不上任何礼仪,拿着那张账本残页,便冲出了皇宫直奔悬镜司!
“来人!”
“将我大梁所有,儒家经典,无论经、史、子、集,有一个算一个,尽数,给我搬来!”
悬镜司,档案室之内,灯火一夜未熄。
许卓,带领着数十名悬镜司的顶尖高手,将那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一本一本地进行着尝试与破译!
《论语》?不对!
《孟子》?也不对!
《春秋》?《尚书》?《礼记》?
都不对!
经过了一整夜的,疯狂尝试。
就在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即将照亮天际之时。
许卓,终于在一部阐述了古代最理想化的官僚体系与国家礼制的典籍之上!
找到了,那把足以解开所有谜题的钥匙!
那本书,正是——《周礼》!
“天机阁”的狂妄!他们的野心!他们那所谓的“千年王朝”之理想!
竟统统,都隐藏在这,最是古老,也最是正统的经义之中!
当许卓将《周礼》作为“密码本”,再次去破译那张残页之上的符号之时!
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上面记录的,并非是金银!
而是一批批,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却又数量惊人,用途诡异的特殊物资!
“调拨,西域上等珍稀药材千年血乌,三百斤!”
“调拨,用于精密打磨之顶级昆山玉石粉,一千斤!”
“调拨,西域水银,五百斤!”
“调拨,专供皇家织造之顶级天蚕丝,一万匹!”
而所有这些,珍贵的物资!
其最终的流向!
都齐齐,指向了位于江南腹地,被誉为天下文枢,受整个大梁所有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最高圣地!
白鹿书院!
当这四个,在整个大梁王朝代表着“文道昌隆,天下圣地”的字眼,从那本秘密账本之上浮现出来的时候。
许卓的心,猛地一沉。
他立刻便意识到,“天机阁”这帮疯子,他们的下一个据点竟是这处名满天下,超然物外的白鹿书院!
这个发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让他感到棘手。
他知道,此事绝不能动用武力。
白鹿书院,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大梁立国数百年来,所有读书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圣地!
其现任院长何敬,更是被誉为“当代大儒”,名满天下,桃李满门!
他门下的记名弟子,遍布朝野,其中甚至不乏像御史大夫魏征这般,位极人臣的朝堂重臣!
在士林之中,这位何院长的地位,近乎于神!
若自己,敢动用悬镜司,强闯书院。
那无异于,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彻底为敌!
其所引发的政治后果,不堪设想!
到那时,恐怕就连一向对他信任有加的女帝,都保不住他!
但,查是必须要查的。
许卓当即,密令潜伏在江南之地的“赤心卫”,对白鹿书院展开外围调查。
然而,调查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赤心卫”的密探,根本无从下手!
白鹿书院,本身并无任何重兵把守。
但,任何试图靠近书院,进行调查的举动,都会被当地的官员与士绅,立刻斥为“官府鹰犬,欲辱斯文”!
并会立刻,引来巨大的舆论压力!
调查,再次受阻。
无奈之下,许卓只得再次前往大将军府,向自己的父亲请教。
大将军府,后院。
许定远听完儿子,充满了憋屈与烦闷的叙述之后。
非但没有半分的担忧,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他指着许卓,笑骂道:
“你这个臭小子!”
“你打仗的脑子,用在跟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讲道理上。”
“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
他看着许卓那依旧是充满了困惑的眼神,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对付这些,最是爱惜羽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
许定远的声音,充满了沙场宿将独有的简单而又粗暴的智慧!
“你,不能比他们更横!因为,你横不过他们那张嘴,那支笔!”
“你要,比他们更有理!”
“更得人心!”
茅塞顿开!
他当机立断!
立刻,秘密调集京城所有的资源,将那刚刚才初见成效的,《大梁日报》的活字印刷作坊。
在短短数日之内,秘密扩大了十倍!
无数的工匠,被召集起来!
无数的纸张与油墨,被源源不断地运入秘密工坊之中!
而许卓自己,则将自己关在书房之内三日三夜未曾合眼!
亲自撰写了数篇,言辞犀利极具煽动性的文章!
他,没有去写那高深莫寄的道理。
他只是,将之前京城与江南叛乱之中,那些同样是读书人出身的叛徒。
如“棋圣”李牧,如“天官”司马徽,如“才子”赵令君……
将他们,那伪善面具之下的,所有肮脏的罪行!
他们,是如何制造“毒币”,坑害百姓的!
是如何发动赤水,企图淹没江南,毒害数十万军民的!
又是如何,一边高喊着仁义道德,一边却又干着搜刮民脂民膏,通敌叛国的无耻勾当!
他将这些,所有的罪证,用最通俗,最易懂,也最是能煽动普通百姓情绪的生动的故事!
再配上,由京城最好的画师亲手绘制的,触目惊心的插画!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文章,统一命名为。
《国贼列传》!
“传我将令!”
许卓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大梁日报》,立刻加印!”
“一百万份!”
“通过红娘子的漕运渠道,连夜给我发往整个江南!”
“我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亲眼看一看!”
“当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拿起屠刀之时!”
“他们会比这世上,任何的屠夫都更加可怕!”
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随着那一百万份《大梁日报》的抵达,在旦夕之间席卷了整个江南!
江南的各大城镇,街头巷尾。
无数的百姓,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聚集在了那些,由漕帮和赤心卫安排好的说书先生的周围。
他们听着那报纸之上,一个个关于大人物的新故事。
当那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点睛之笔,从说书先生的口中,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语调,念出来之时!
整个江南的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