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憨憨太子
褚非羽不理解的是。!精\武+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景淮渊为何会问太子。
因为太子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必然赞成孟氏这番话。
总不能说,他觉得孟氏说的不对,这批语是意指孟氏乃凤命。
父皇你该废了我妈,让她当我新妈。
太子应当不会如此憨憨吧?
果然,太子没这么傻,但也挺憨的。
“儿臣觉得,孟表姑这解读中肯且颇具大义。”
褚非羽现在看太子,忍不住感叹基因的随机性。
这货是他爹的景淮渊的儿子?
有他,也不知对景淮渊而言,是福或是祸。
他爹都不认这表妹,且刚刚质疑过孟氏的德行。
他就在这口称表姑,还夸赞大义?
很棒!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喝水你刹车。
旋即又心生担忧,翙儿不会也惨遭基因随机性的戕害吧?
这念头一冒出来,褚非羽赶忙止住乱窜的思绪。
她在脑中怒嚎,“打住,不许想!”
别好的不灵坏的灵。
好在景淮渊的声音,彻底转移她注意力。
“嗯”,景淮渊点点头,“只是,皇后沐泽大邺女子,缘何这批语偏偏落在孟氏身上,必是有常人难以参透的缘法在里面。¨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
太子想了想,再次转桌:“想来,是孟表姑出身高贵,又德行兼备的缘故。”
景淮渊瞥眼太子,忽浅笑道:“太子倒是颇为欣赏孟氏。”
这话传至褚非羽耳中,心思还未转到头,脑海中又飘过两句话。
表哥开门,我是儿媳。
父皇开门,我是表妹。
她一时还未抓住这念头的根源,这两句话一落定,褚非羽愣愣的看了眼孟氏,又看了眼太子。
这……
太子同样愣怔的看了眼父皇。
景淮渊仿若生怕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意思,扭头问还在状态外的皇后:“太子转过年也十二了吧?”
“是。”皇后正欣喜于孟氏的回答与太子的孝心,这会儿几乎本能应答。
话一出口,皇后察觉出异样。
这会子,皇上问起太子的年龄做什么?
无缘无故的,皇上不会提及这个。
主要,对于太子,皇上不可能不记得年龄。
往往问起,便只能是准备做出某种旨意的开场白。
皇后心中有了猜想,可又不敢确定。
还是未央大长公主率先反应过来,她急切道:“太子欣赏自家表姑,也是常理。”
这就是在强调差了辈。·2.8-看′书?网` ·更,新¢最~全^
这会子,褚非羽几乎抓住了方才飘忽的猜测。
实则,这辈分无关紧要。
一则,出了三服的无品阶外姓女,与皇家人排的哪门子辈分,你都不在玉牒上。
二则,皇家在这方面大乱炖,自古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嗤”又是安王忍不住嗤笑出声。
他还是方才那副吊儿郎当的做派,“太子不知,永和侯老夫人总该知晓,太子合该称呼孟氏一声表姐。”
未央大长公主听他张嘴又是“永和侯夫人”。
心里快怄死了。
现下称呼,自然是优先称呼最高品阶的封号。
只是,这安王一向是没个正形,也没人多苛责他。
况且,现在最为要紧的是自家孙女的前程。
未央大长公主放下这称呼里的恶意,只愤愤扭头看向安王:“你莫要满嘴胡沁。”
安王慵懒的晃着他那折扇,扇面上一只五颜六色,很骚包的公鸡在晃动下似要展翅高飞。
他睨一眼未央大长公主,收起折扇指指孟秀女:“本王怎是胡沁,永和侯老夫人方才也说,出嫁从夫,若要论孟氏与太子的辈分,自然要从永和侯处着手。”
不给未央大长公主说话的机会,安王自顾自道:“本王素日无事,就爱听个家长里短,这听多了,对各家的姻亲关系倒是颇为熟知。本王记得,皇后娘娘曾姑祖母的小姑子的夫家侄女儿,嫁给了永和侯老夫人的公爹的弟弟,如此算来,太子与孟氏可不就是同辈。”
褚非羽虽没捋顺安王口里的关系,但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开口:“如此听来,皇后娘娘还要唤永和侯老夫人一声姨母呢。”
倒推也知道,这就是给未央大长公主降辈分。
左右,搅浑水就完事了。
“贵妃嫂嫂聪慧。”安王一拱手。
皇后张张嘴,看了眼未央大长公主,终是没开口。
心里暗忖,这门亲事,也不错……
未央大长公主听这两人一唱一和,皇上却挂着浅笑静静听着。
她心中凄怆万分。
明知皇上有废太子的心思,自家孙女若定给太子。
自身的前程暂且不论,谁知日后会不会连累永和侯府。
景淮渊含笑看了眼孟氏,随后起身下阶,亲自扶起未央大长公主,温声道:“永和侯不成器,姑祖母担忧永和侯府的前程,朕能体谅姑祖母的苦心。难得两个孩子投缘,有姑祖母在,孟氏也算出身显贵,便将孟氏带回去再好好教养几年吧。”
这就是给太子定下孟氏的意思。
皇室若提早看中哪家的姑娘儿孙做媳妇或者驸马,提早告知本就是循规。
以防错过看中的人家。
驸马人选,或还会暗中委婉表达。
主要顾及公主的名声,也是因公主最终只能下降一家。
可媳妇不同。
皇室看上你了,大可以明目张胆的宣扬。
多定几个也无妨。
毕竟,皇子除了正妻,还有侧妃。
景淮渊敲定此事,褚非羽笑盈盈看向皇后道喜,也不能说什么喜得佳媳这样的话。
她便只感慨道:“原来孟姑娘这批语,竟是藏着此等缘法。”
可不嘛,成了皇后儿媳,皇后的月光怎么能不照你这星。
皇后一听褚非羽这话,也有些顿悟。
这是最好的结果,强于孟氏进宫百倍。
她的儿媳,说是凤命也说得过去,还能得未央大长公主这个助力。
丝毫未察觉,现在正是庆恩公一案的节骨眼上。
也忽略了方才景淮渊对孟氏的申饬,以及他最后那句话。
带回去再好好教养几年,言外之意,就是现下教养的不好。
一位皇上眼中教养有缺的姑娘,却定给了太子……
但景淮渊又再次强调她出身显贵,明面上,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也没说一定是太子妃。
这婚事也只是都心领神会,谁也不会首接戳破。
未央大长公主抬头看眼皇上,最后只能讪讪道:“是,臣谢皇上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