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书法短板
哈云低着头:“若是朝廷为难……”
“不难,这件事,本宫已经有办法了,国库虽然空虚,但是老百姓手里还是有不少钱的。”
“户部马上出公文,只要是捐献超过一万两的,赐牌匾,超过三万两的,赐皇商,超过五万两的,赐御笔亲提!”
桑染直接打断了哈云的话,给了解决办法。
这话一出,屋子里所有人都傻了眼,尤其是费丞相,这件事费丞相已经是为难好一段时间了,这些天一直都在头脑风暴,想着怎么腾挪地方,才能够把这个窟窿堵上,可是却万万没有想到,桑染给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偏偏这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主意!
“是,臣遵旨!”
户部尚书立马喜极而泣,这段时间,他真的是要被逼疯了。
国库空虚,可是偏偏各处都要钱,他恨不能自己卖身充实国库了。
“太后英明!”费丞相也是心服口服。
桑染摆摆手:“行了,你们先下去,本宫还有话要跟哈云单独说呢。”
两个人相视一眼,行礼退下。
紧接着,王女官带着两个小丫头过来,哈珠和哈玉看见哈云之后,纷纷上前,抱住了哈云:“爹爹!”
哈云看见两个女儿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急忙忙开口说道:“你们两个怎么这么没规矩?”
“无妨,小孩子就是要天真的。”
“你的两个女儿教养的很好,本宫很喜欢。”
桑染笑呵呵的摆手,看着两个小丫头的时候,十分温柔。
哈云行了一礼:“多谢太后照拂,两个小娃娃顽劣的很,怕是没少给太后娘娘添乱。”
“无妨,本宫喜欢这样鲜活的小姑娘。”
桑染温柔的笑了笑。
哈云见桑染是真的喜欢这两个小姑娘这才松了一口气。
“娘娘,可是有什么事要单独跟臣说?”
哈云有些担心地看着桑染。
桑染点点头,随后笑呵呵的说道:“珍珠部是南楚和北绒贸易的必经之路,本宫要你把这个通道封锁,没有命令不许打开,本宫给你五千亲卫,助你守城,如何?”
“是!”
“臣一定尽力而为!”
哈云立马跪在地上行礼。
桑染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笑呵呵的说道:“好了,你好不容易进宫,陪女儿好好玩玩,你们两个小丫头,带着你们的父亲,去后花园走走!”
“臣不敢。”哈云受宠若惊。
然而哈珠已经是拉着哈云往外走了。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没规矩?”哈云出门,低声训斥。
哈珠看着哈云这个噤若寒蝉的样子笑了笑,开口说道:“这段时间,太后娘娘对我们很好,跟我们同吃同住,如同姐姐一般疼爱我们,父亲你到底在怕什么?”
“放肆,这么没规矩的话,以后不许说。”
“你们在王宫一定要遵守规矩,千万不能乱来,知道吗?整个珍珠部,全都指望着你们呢!”
哈云厉声呵斥,生怕两个小姑娘僭越,冒犯桑染,连累部族。
哈珠年纪稍微大一些,看着哈云这个样子,立马噤声。
“爹爹?可是太后娘娘真的对我们很好呀。”哈玉年纪小,不懂爹爹到底为什么发脾气。
哈珠扯了扯妹妹的袖子,随后扶着哈云,乖巧说道:“爹爹放心,我们一定会克己复礼,不会给部族添麻烦的,爹爹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这次过来都比之前憔悴了很多。”
女儿总是贴心小棉袄,哈云也不忍心真的一直板着脸,看着自己的女儿越发出息,哈云心中,也是欣慰。
晚上,桑染躲在内宫写牌匾,写着写着,有些泄气。
她哪里都好,就是这一手字,实在是难看得很。
“这样的御笔亲提,简直就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桑染有些颓废的丢下了手中御笔,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萧承凛。
“阿凛,我可是见过你的字的,龙飞凤舞好看的不得了,要不,你帮我写?”
萧承凛拿过帕子,轻轻地擦拭着桑染手上的墨迹,哭笑不得的看着她。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桑染有些泄气,坐在那里随手拿起一块糕点塞进嘴巴里。
“我本来以为这个主意是万无一失的,可是却不曾想,坏在我这手字上了。”
“费丞相之前就一直都说我写的字难看,还说我批阅的奏折像是鬼画符,现在越发觉得,他说得对,实在是太对了!”
桑染越说越委屈,嘴里的糕点都没味道了。
萧承凛微微一笑,随后卷起袖子,开始帮桑染写牌匾!
他的字,如同人一样,大开大合,写起来十分的有气势,一看就知道是皇家出品!
“阿凛,你也太厉害了吧?”
“话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我也用心练字的,可是偏偏就是不行,你说这是为什么?”
桑染满脸羡慕的看着萧承凛。
“日后,我陪你练字。”
萧承凛一边回话,一边写字,两不耽误,很快,十几块牌匾,就全都写好了。
桑染赶紧找出玉玺,在上面挨个盖章!
“大功告成!”
“阿凛,你知道吗,这一块牌子,至少五万两,我有的时候都在想,要是有一天我们不做皇帝了,去卖字也不错,一字千金!”
桑染笑嘻嘻的看着萧承凛,话里话外,透着傲娇。
“若没有这大印,也是一文不值。”
萧承凛无奈,实话实说。
桑染也是跟着点点头,笑呵呵的说道:“对,你说得对!”
这话说完之后,两个人抱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个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下面的商户一个比一个积极,很快,三十万的赈灾款就筹措上来,甚至还多了二十万两出来,乐的户部尚书的嘴巴都要歪到后脑勺去了。
他在御书房噼里啪啦的扒拉算盘珠子,喜滋滋的跟桑染汇报这个好消息。
看着他眉开眼笑的样子,桑染也是没忍住,跟着笑了笑:“看来,大家还是很注重面子的。”
“这些商户,平日里低贱惯了,什么时候被这么重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