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二手集市与顶流的砍价艺术
小区要办二手集市的消息一传开,陆子昂家的储物间就遭了殃。王大妈领着几个老姐妹直接上门,指着角落里那把断了弦的吉他问:“小陆,这个卖不卖?听说这是你第一次登台用的?”
“王阿姨,那是我上周在网上买的,还没拆封呢。”陆子昂无奈地扒拉开堆积的旧物,“而且我第一次登台用的是借的吉他,早就还给人家了。”
“那这把呢?”李大妈又举起一个落满灰尘的奖杯,“最佳男配角!这个总该有点纪念意义吧?”
陆子昂凑近一看,乐了:“李阿姨,那是个饮料瓶盖,我拿来当烟灰缸的。”
最终在大家的怂恿下,陆子昂还是收拾出了一批闲置物品:几件没拆吊牌的品牌赞助服装,几本写满批注的剧本,还有一堆各地粉丝送的手工艺品。阿杰听说后,主动贡献出自己的工作室当临时仓库,美其名曰“明星二手物品特展区”。
集市当天,陆子昂的摊位果然成了全场焦点。刚开始他还不太好意思吆喝,就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看书。直到一个年轻女孩拿起那件标价五十元的t恤,嫌弃地说:“这都过季了,二十卖不卖?”
陆子昂抬头看了看女孩身上印着自己头像的应援服,慢悠悠地说:“这件是限量版,当年某品牌就做了一百件。”
女孩愣了一下,仔细翻看标签,突然尖叫:“真是那件!我要我要!原价买!”
“等等。”陆子昂指了指旁边正在挑剧本的老先生,“这位大爷先看中的。”
老先生推推老花镜:“我就要这个剧本,上面还有你的笔记呢。我家孙子想考电影学院,正好给他参考参考。”
最后t恤被女孩买走,剧本给了老先生,皆大欢喜。不过陆子昂坚持给剧本打了五折,理由是“知识应该更便宜些”。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老板,这个烟灰缸怎么卖?”
陆子昂抬头,看见老周举着那个饮料瓶盖奖杯,憋笑憋得脸都红了。
“那个非卖品。”陆子昂淡定地夺回瓶盖,“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奖杯,得留着传家。”
老周终于忍不住笑出声:“行啊你,现在都会玩梗了。不过说真的,刚才那个画面被人拍下来发网上了,标题是'前顶流街头摆摊,昔日奖杯当烟灰缸'。”
陆子昂耸耸肩:“总比'过气明星生活窘迫'好听。”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二手集市竟然成了小区的年度盛事。住在别墅区的退休老教授搬来闲置的望远镜,说是当年观星用的;幼儿园老师带来孩子们做的手工;连小区门口的煎饼摊主都来摆了摊,现场教学煎饼手艺。
陆子昂的摊位始终最热闹。有个妈妈带着孩子来买他那些粉丝送的手工玩偶,他不但免费赠送,还附赠了签名照;几个大学生认出他,非要他讲讲某个经典角色的创作心得,他索性现场开了个小讲座;最后连社区主任都来凑热闹,用一本绝版书换走了他的一件旧外套。
“你这哪是摆摊,简直是粉丝见面会。”收摊时,阿杰一边帮忙收拾一边打趣。
陆子昂数着手里的一叠零钱,满意地说:“今天赚了二百八,正好够请你们吃烧烤。”
当晚,小区花园里自发组织起了庆功宴。大家把没卖完的旧物都拿了出来,能送的送,能交换的交换。陆子昂用一把旧吉他换了王大爷的书法作品,用几本书换了李大妈腌的咸菜,最后还用一个保温杯换到了阿杰承诺的“终身免费改造旧物服务”。
月光下,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烧烤。老周举着啤酒瓶感慨:“我带了这么多艺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接地气的庆功宴。”
王大妈递给他一串烤韭菜:“周先生,要不你也搬来我们小区?隔壁楼正好有户要出租。”
老周居然真的认真思考起来:“可以考虑,这小区挺有意思的。”
陆子昂在一旁慢悠悠地烤着茄子,听着大家聊天说笑。卖煎饼的老赵正在教几个年轻人摊煎饼的技巧,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闹,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拉着二胡。这一刻,他忽然觉得,比起闪光灯下的鲜花掌声,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平凡夜晚更让人心安。
第二天,他坐在阿杰的工作室里,把昨天集市上的见闻写成了一篇随笔。写到一半时,昨天买剧本的老先生带着孙子来访,说是要谢谢他的剧本。
“陆老师,我孙子看了你的笔记,说受益匪浅。”老先生感激地说。
少年腼腆地补充:“特别是你在《都市迷途》那个剧本旁边写的批注,说'演员要懂得留白’,让我很有启发。”
陆子昂笑了:“那句话的完整版是'演员要懂得留白,就像生活要学会放手’。”
送走祖孙俩后,他继续写完那篇随笔,最后一段写道:“曾经以为要站在高处才能被看见,现在明白,蹲在路边摆摊时获得的每个微笑同样珍贵。生活这场大戏,从来不需要华丽的布景,真诚就是最好的演技。”
窗外,小区的桂花开了,香气透过窗缝飘进来,和工作室里旧物的气息混在一起,酿出时光特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