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里的女人卖菜的小菜花

第270章 泛黄的钢印(1)

暴雨如注,铅灰色的天幕仿佛被撕开无数裂口,冰冷的水流裹挟着初冬的寒意,疯狂地冲刷着省厅大楼厚重的玻璃幕墙。水流在玻璃上扭曲蜿蜒,将窗外城市闪烁的霓虹拉扯成一片模糊、晃动的光斑,如同濒死者涣散的瞳孔。林悦办公室内只开了一盏台灯,昏黄的光晕勉强撕开一隅黑暗,将她伏案的身影投射在身后冰冷的墙壁上,拉长成一个沉默而孤峭的剪影。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在阴影里沉默,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陈腐的气息和一种挥之不去的、铁锈般的血腥味——那是来自刀疤强袭击后尚未散尽的硝烟与恐惧。

“咚、咚、咚。”

敲门声突兀地响起,不轻不重,却带着一种穿透雨幕的沉稳力道。林悦猛地抬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瞬间凝聚起锐利的光。这个时间点,这种敲击节奏……

“进。”她的声音干涩嘶哑。

门被推开,带进一股湿冷的寒气。徐振国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深色的大衣肩头被雨水浸透,呈现出深沉的墨色,水珠沿着衣角不断滴落,在光洁的地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水迹。他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淬火的寒星,穿透室内的昏暗,直直落在林悦脸上。他没有寒暄,反手轻轻带上门,隔绝了门外走廊的光线和雨声的喧嚣。

“悦丫头,”徐振国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东西,带回来了。”他解开大衣扣子,从内侧一个极其隐蔽、带有防水层的特制口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多层防潮油纸和黑色塑胶袋严密包裹的长方形物体。那东西不大,约莫A4纸大小,但包裹得异常仔细,棱角分明。

他走到林悦桌前,将包裹轻轻放在台灯的光晕之下。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包裹方正冷硬的轮廓。徐振国没有立刻打开,布满老茧、骨节粗大的手指在包裹边缘缓缓摩挲了一下,仿佛在触碰一段尘封的、带着刺骨寒意的历史。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如同耳语,却字字千钧:“从部里绝密档案室最底层,‘棺材’里启出来的。

这几个关键词如同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林悦紧绷的神经!她猛地站起身,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锐响。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冲上头顶,让她眼前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眩晕。她死死盯着那个包裹,仿佛里面蛰伏着一头足以颠覆一切的洪荒巨兽。

徐振国深吸一口气,如同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动作极其缓慢、极其慎重地,一层层剥开那严密的包裹。油纸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死寂的房间里被无限放大。最后一层黑色塑胶袋被揭开,露出里面一份颜色已然泛黄、边缘微微卷曲的硬壳文件夹。文件夹的封面是那种老式的深蓝色硬卡纸,上面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只有顶部居中位置,用老式打字机敲出的、略显褪色的黑色仿宋字体:

《干部考察材料(绝密·长期)

考察对象:周正阳

考察单位:zy组织部干部三局

“周正阳”三个字,如同淬毒的匕首,在昏黄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林悦的呼吸瞬间停滞!她伸出手,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轻轻抚过那冰冷的、带着岁月尘埃的封面。触感粗糙而真实。她缓缓翻开。

第一页是标准的干部考察登记表。表格是那种老式的蓝黑墨水钢笔填写,字迹端正有力,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刻板与严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入党时间、现任职务……一项项罗列清晰。在“现任职务”一栏,清晰地填写着:“西南xx省xx地区行署专员办公室秘书(副处级)”。

林悦的目光如同扫描仪,飞速掠过这些基础信息。她的指尖停留在表格最下方,“考察组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处。

那里,签着一个力透纸背、刚劲有力的名字:王振邦!

名字下方,盖着一个清晰的、颜色已有些暗淡的鲜红印章印迹——zy组织部干部三局!

王振邦!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林悦脑中炸响!那个十年前因涉巨额贪腐、滥用职权、买官卖官等数项重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那个曾经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最终轰然倒塌的庞然大物!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急速攀升!林悦感觉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在瞬间冻结!她猛地翻开下一页。

是考察谈话记录摘要。字迹依旧是蓝黑墨水,记录着当年考察组与周正阳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谈话要点。字里行间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高度政治化的评价语言:

“……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够自觉同zy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突出……”

“……作风正派,团结同志,群众基础较好……”

这些看似褒扬的套话,在林悦此刻看来,却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虚伪气息。她的目光锐利如刀,在字缝间搜寻着任何可能被忽略的蛛丝马迹。突然,她的指尖停在了一段被记录者用括号标注为“(xx同志补充)”的评语上:

“该同志大局观强,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近期处理xx事件(注:此处字迹被墨水涂抹,难以辨认)过程中,表现出色,展现了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深得主要负责同志信任。”

“xx事件”?被涂抹的关键词?深得“主要负责同志”信任?这个“主要负责同志”是谁?是王振邦本人吗?这段语焉不详的“补充”,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林悦心中巨大的疑团!这所谓的“xx事件”,是否就是周正阳得以进入王振邦核心圈子的投名状?!

她强压下翻涌的心绪,继续向后翻。后面是考察组综合评议意见。意见写得四平八稳,肯定了周正阳的优点,也“委婉”地指出了一些“年轻干部经验有待积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不痛不痒的“不足”。最后是考察结论:“经考察,周正阳同志基本具备担任更高级别领导职务的素质和潜力,建议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