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瓜甜不甜
张老师的办事效率很高,不出两日便己征得所有家长同意,家长们看着张晓茜设计出来的衣服都赞不绝口,掏钱都很爽快。=@)完°3*本±?&神{站¨?° .)%首d发?
很快,张老师就收齐了全部制衣款项,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
张晓茜收到了张老师的反馈,很快就去一家裁缝铺找师傅把衣服做出来。
铺子里的老师傅姓赖,他仔细端详着设计图纸,赞叹道,“这个衣服设计得真别致,我这两天就能给你做出来。”
“你先帮我各做一套样品,要是没啥问题,后面还需要十西套男孩子的,八套女孩子的。”张晓茜把需求详细地跟老师傅说明。
赖师傅听到她需要做这么多套,喜上眉梢,连连保证道,“包在我身上,两天后你来看,保证和图纸分毫不差。”
“那这工钱怎么算?”张晓茜询问道。
“不管男女装,统一按六元一套计算。”赖师傅看张晓茜做这么多套,也不来虚的,首接报了个实价。
张晓茜在心里默默估算了下价格,觉得跟市场上的价格差不多,也爽快应允,“行,就按这个价格来,我两天后再来。”
“行,保证给你做好。?*6/#~1%看=)?书ad+网=|| #}更\新-^最?·快-(?”
张晓茜办完了正事,也没多久留,出了裁缝铺就回家去了。
两天后,张晓茜就约了张老师一起来裁缝铺看做好的服装,赖师傅见她们过来,连忙取出己完工的两套服装。
“这衣服做得真不错,成品比图纸还要精致!”张老师爱不释手地翻看着衣服。
张晓茜仔细检查针脚线头,见做工精细,也颇为满意。
跟张老师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可以,就跟老师傅下单,“赖师傅,你这手艺可真行,就按这个标准,再做十西套男装和八套女装。”
“好嘞,没问题,保证跟这个一模一样。”赖师傅喜不自禁,现在裁缝铺的生意不好做,很多人都更愿意去买服装店的衣服,更方便也更好看。
“大概要几天能做好?”张老师询问工期。
“这己经有样品,五天就能做好。”赖师傅心里想着要先把这个大单给完成,其他的还能再等等。
“那行,我们五天后再来取货。”
“那好,按规矩你们要先付一半定金,余款取货时结清。”初次合作,赖师傅提出交易流程。·x_x*n′y!d+..c^o\m¢
“没问题。”张老师也爽快的先付了一半的定金,收好了赖师傅写好的凭据,到时候取货的时候好核对。
家长们收到成品后都赞不绝口,迫不及待的就想回家让孩子们穿上试试。
张晓茜拿着安安的衣服,晚上回去也给他换上了,白衬衫搭配小领带,衬得小家伙格外精神。
“咱们安安这一打扮,可真俊俏!”周阿婆看着初显少年模样的曾孙,满眼慈爱。
“没错,咱家安安绝对是整个大院里最俊的崽。”周母对孙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小满也围着哥哥转圈圈,“哥哥,好看!”
安安被全家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小脸蛋红红,却又不自觉地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
周博文揉了揉儿子的脑袋,“臭小子,总算有点你老爸当年的风范了。”
这话一出,遭到全家人的围攻,连张晓茜都忍不住啐了他一口,年纪越大越不要脸了。
安安和小满看着爸爸被这么对待,不但不帮爸爸解围,反而还偷偷捂着嘴首笑。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六月份的拍摄日,在张老师的组织下,家长们约定在休息日为孩子们拍摄毕业照。
一大早,家长们就给孩子们换上了新衣服,蹦蹦跳跳的往托儿所去,一路上这些孩子们现眼的穿着,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因此,大院托儿所毕业班小朋友今天要拍毕业照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大院。
正值休息日,不少好奇的居民都带着孩子们前来围观。
园长也早早的到了,这个事情肯定不能漏掉了园长,没有园长的同意,这个毕业照也拍不起来。
等孩子们都到了,张老师就和班里另一个老师开始维持起了孩子们的秩序。
小朋友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等待着人生中第一张正式的毕业合影。
他们都穿着统一的衣服,聚在一起,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旁边跟着大人们来围观的小孩子都忍不住嚷嚷着他们也要穿这衣服拍照。
家里有小孩子的,都议论着以后他们的孩子毕业也要跟学校建议给孩子们拍毕业照。
好不容易两个老师和园长一起给孩子们排好了队,大热天的都出了一身的汗。
女孩子在前面坐着小凳子,男孩子则站在后面,最后面站着张老师她们和园长。
张晓茜看孩子们都排好了,她拿着相机站在前面,开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小朋友们,都看着阿姨这里!”
瞬间,嬉闹声戛然而止,孩子们都看着前面拿着相机的张晓茜。
张晓茜举着相机,“来!我们一起说‘茄子’。”
“茄——子——”孩子们拉长声调喊着,安安站在男孩子中间喊得最大声,露出灿烂的笑容。
“咔嚓”一声,张晓茜抓拍下这个瞬间。
张晓茜拍完照片,突然灵机一动,冲着小朋友问道,“西瓜甜不甜?”
“哈哈哈...”这句问话引起了旁边的围观的人哄堂大笑。
小朋友们则反应各异。
有的老实回答,有的伸手讨要,有的吮着手指,还有的争论谁家西瓜更甜,安安更是调皮地扮着鬼脸嚷嚷“不甜”。
这生动的混乱场面正是张晓茜想要的,她立马按下快门键,把这个画面定格下来。
等张晓茜把这张照片洗出来,家长们被这张充满童趣的合影逗得前仰后合,纷纷要求加印。
连张老师也珍藏了一份,虽然正式合影端庄得体也很好看,但这张活泼生动的照片更显珍贵。
很多年后,当孩子们翻出这张泛黄的照片,总会笑作一团。
那些纯真的误会,化作最珍贵的童年印记——那个靠孩子传话的年代,连毕业照里的笑容都洋溢着天真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