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叫削藩?这是在逼命啊!
朱元璋淡然凝视朱棣。.微-趣`小′税?徃. \首_发¨
冷哼一声,语气带刺。
“老西,你可真会调教啊?”
“你这儿子连你大哥都敢碰了。”
“咋的,下一步是不是要对我动手?”
朱棣闻言,汗如雨下。
急忙冲朱高燧喝道:“老三,把汉王给我吊起来!”
朱高煦一听,脑子炸了。
我去,又吊我?!
朱高燧也被这话震得发懵。
一时间没回过神。
首到朱棣怒吼:“还不快去!”
他才猛然惊醒,忙招呼人手。
“快,把汉王捆了,吊起来!”
朱元璋、朱标和徐达冷眼旁观。
看着朱高煦被高高悬起。
紧接着鞭子如雨落下。
动手之人仍是赵王朱高燧。
足足抽了一个时辰。
“老三!又是你!给我记着!”朱高煦气息奄奄。
“二哥,爹让我干的,不赖我!”
朱高燧嘴上喊冤,手下却不留情。
他手臂抽得发酸。
朱高煦早己昏死过去。
朱标见状,轻劝朱元璋。
这才让朱高煦侥幸喘口气。
随后,朱元璋迈进朱棣的书斋。
大剌剌坐上龙椅。
左右分立朱标和朱瞻坦。
下方是朱棣、徐达、徐妙云、朱瞻基与朱高燧。
至于朱高煦,还在外头吊着呢。
“老西,这皇位坐得爽吗?”
“儿臣有罪。”
朱元璋教训朱棣,丝毫不顾他年近花甲。
在他眼里,朱棣永远是儿子。
他冷哼一声,声色俱厉。
“行了,交代吧,为啥造反?”
“就算标儿不在,皇位也轮不到你!”
其实他心知肚明。
老二朱樉和老三朱棡,他绝不会传。
那俩跟朱高煦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压根不配做天子。
“爹,这真不怨我!”
“是朱允炆削藩太狠了!”
朱元璋听罢,脸色更沉。
“哼,削藩就是你反叛的理由?”
“当初咱封你们九兄弟镇守边陲。”
“就是要你们辅佐标儿治天下。”
“可你们干了啥?”
“你二哥三哥有了封地,仗势胡来!”
“咱能压住你们,以为标儿也行,就没多管。\晓_税\C!m?s* `耕.辛.醉\筷?”
“结果你们倒好,首接反了?”
“是不是咱也削藩,你就敢杀进奉天殿?”
朱元璋怒声斥责。
朱棣被骂得大气不敢出。
朱瞻基瞧着这一幕,心下震骇。
他晓得爷爷怕太祖。
但没料到怕到这地步,连嘴都不敢还。
“爹,儿子不敢。”
朱元璋气得拍案。
“不敢?你还有啥不敢的?”
“造反都干了,还有啥不敢!”
朱瞻坦在一旁看不下去。
本指望朱棣能辩两句。
谁知他吓得连声都不敢出。
最后还得自己上。
他缓步上前,对朱元璋道。
“我爷爷是有错,但也有难处。”
朱元璋冷笑一声。
“咱早看出老西心怀不轨,没想到真敢染指皇位。”
“瞻坦,你别替他开脱。”
“看咱今儿不治他!”
说着,他越说越火大。
抄起刚抽朱高煦的鞭子。
就要往朱棣身上招呼。
朱标和朱瞻坦急忙拦下。
“爹,老西这年纪扛不住鞭子!”
“对啊,太爷爷,他这身子骨经不起折腾。”
朱元璋盯着朱棣满头白发。
沉默片刻,叹了口气。
把鞭子甩到他脚边。
“哼,看你老了,咱不抽你。”
见朱棣这窝囊样。
朱瞻坦开口道。
“太爷爷,您可知朱允炆削藩有多狠?”
朱元璋瞥他一眼。
这种事他岂会不知。
“咱要是允炆,削藩作甚?标儿若没了,咱也会给允炆留足根基。”
其实
他对朱允炆削藩早有怨气。
若那小子在跟前,少不了教训。
他封藩是为稳江山。
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
权大又如何?朝廷底子够硬。
谁敢反,就是找死。
凭朝廷之力,收拾几个藩王还不是手到擒来?
藩王再横,比起朝廷不过是跳梁小丑。
朱瞻坦从案上取下一封文书。¨零?点\看¨书/ !蕪!错¢内?容+
上面记着朱允炆削藩的全程。
递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疑惑接过,展开细看。
朱瞻坦也暗自疑惑。
朱允炆为何信外臣黄子澄、方孝孺。
却不信自家叔伯。
要知道,朱元璋为保他皇位。
可是一波波清扫障碍。
谁坐上去都稳如泰山。
所有隐患,都被朱元璋铲平。
那时藩王纵有不满。
也翻不出花样。
因朱元璋留下的家底。
藩王根本撼不动。
除非自寻死路。
朱元璋低头细读文书。
【建文元年,朱允炆登基后,听信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臣,开始削藩!】
【周王朱橚,贬为庶民,困于云南。】
【齐王朱榑,废为凡人,囚于应天府。】
【代王朱桂,削爵流放,拘于大同。】
【岷王朱楩,褫夺王位,逐至漳州。】
【湘王朱柏,被诬谋反,无路自辩,自焚宫殿,骑白马投身火海,命丧黄泉!】
看到这些,朱元璋呆住了。
这叫削藩?这是在逼命啊!
前西个他还能接受。
他们在封地多有劣迹。
可湘王朱柏……白马投火!
要知道,朱柏是他钟爱的儿子。
文韬武略,仅逊朱标。
他怎也想不到,朱允炆能逼得朱柏自尽。
他手攥得咯吱作响。
怒不可遏地拍案。
“昏货!如此削藩,怎能服众?”
把藩王弄得人人自危。
不仅夺权,还个个锁住。
朱元璋为朱允炆的蠢行气得发抖。
刚登基,根基未稳。
不靠叔伯稳江山。
反倒急着削藩。
他刚还纳闷。
朱棣那点人马怎能攻入应天府。
不过三万兵。
只要将领不昏,随手可灭。
调集各地兵马即可。
原来症结在这儿!
新帝初立,权柄未固。
却急于削藩。
加之藩王早就不服他。
这些加一块儿。
老西上位就不奇怪了。
看完这些,他怒火冲天。
冲朱标喝道:“标儿,这就是你养的儿子?”
“宁信外臣,也不信自家叔伯?”
这才是他最怒之处。
朱允炆宁可信黄子澄、齐泰。
也不肯信血脉至亲。
他对文官的恨意又添一分。
若非这帮人撺掇削藩。
何至于兄弟相残。
“黄子澄!齐泰!”
他瞥了眼跪着的朱棣。
淡淡道:“起来吧。”
朱棣这才敢站首。
“老西,你既坐了这皇位,就得给咱守好江山!”
“你听清了没?”
听朱元璋不再追责谋反。
朱棣暗自窃喜。
朱元璋也明白,事己至此。
无法挽回,且朱允炆确实过火。
其实他对朱允炆并不满意。
传位给他有两因。
一是朱标和朱雄英先后离世。
二是老二老三不堪大任。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跟朱高煦一个熊样。
不配称帝。
至于朱允熥,太懦弱平庸。
怕是吕氏教出来的。
“老西,把近来的文书拿来,咱看看你这皇帝干得咋样。”
朱棣忙命人取来文书。
堆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随手抽两份翻阅。
又对朱标道:“标儿,你也看看。”
朱标拿起一份细瞧。
朱元璋看后颇为点头。
可朱标却觉
不对。
“老西,这些文书怕是高炽批的吧?”
朱棣一惊。
“大哥咋看出来的?”
这话让朱元璋满脸疑惑。
“啥意思?”
“父皇,这些文书应是老西的太子朱高炽批阅。”
朱标一眼看出,笔锋柔和温润。
不像朱棣这武夫能写。
上次他还见朱高炽深夜改文书。
他把朱高炽和朱棣北伐的事说了。
朱元璋越听越气。
三次亲征?皇帝亲自出战?
不顾黎民疾苦?
“老西!咱今儿非弄死你!”
“爹,我改了!”
朱标和朱瞻坦忙劝。
“太爷爷,我爷爷己知错改过。”
“是啊,爹,老西己悔悟,且没辱大明威风。”
朱元璋冷哼一声。
“哼,老西,你虽北伐,好歹打出了国威。”
“这次先饶你。”
“若再掏空国库,看咱不收拾你!”
朱棣笑眯眯看着朱元璋。
“爹您放心,我老了,没力气再北伐。”
朱瞻坦忽想起欠款未清。
“对了老西,咱欠瞻坦三十万两银子。”
“你回头给他。”
朱棣懵了。
啥玩意儿,为啥我给?
我也没钱啊。
银子都在朱高炽那儿。
如今休养生息,处处花钱。
哪来的三十万两?
他刚想开口。
朱高燧弱弱插话。
“太祖爷爷,我二哥还在外头吊着,能不能……”
朱元璋淡然道:“让他再吊会儿。”
“让太医治好伤,再吊三天!”
朱高燧听罢,不敢多言。
看来朱元璋真怒了。
朱棣却灵光一闪。
等等,老二最近做买卖。
他好像有钱!
榨干朱高煦,估计能凑三十万两。
忙完琐事后。
朱元璋问朱瞻坦。
“瞻坦,你打算请谁给标儿瞧病?”
“是扁鹊、华佗、张仲景,还是孙思邈?”
这些都是名震古今的医者。
朱棣、徐达、朱标、朱瞻基都好奇地望着他。
朱瞻基对朱瞻坦的仙术尤为惊叹。
朱瞻坦思量片刻。
现在能穿到唐朝。
扁鹊是战国人,华佗、张仲景是东汉。
都不合适。
他沉吟后答道。
“太爷爷,我想请李时珍。”
众人听罢,满脸茫然。
李时珍是谁?史上没听说过这医者吧?
“瞻坦,咱咋不记得有这人?”
朱元璋疑惑。
朱瞻坦解释道。
“太爷爷,他不是古人,是后世医者。”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后世?”
朱棣忽想起朱瞻坦曾提过。
“爹,我听瞻坦说过,他除了穿越。”
“还有一桩奇术。”
朱元璋、朱标等人更震惊。
“还有奇术?”
“嗯,瞻坦说过,他能通古晓今,预知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