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战术演练,群策群力

五月的烈日高悬,秦渊率领队伍上午完成急行军后,下午便紧锣密鼓地展开战术演练。¨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饶修文此前的担忧不幸成真,多数中队的演练状况百出,混乱无序,暴露出诸多问题。

不过,张斯可、冷寅东所带领的中队以及护卫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的演练中规中矩,相较昨日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依旧沿用原班人马进行战术演练,而新编的袍哥小队却在上等兵的带领下,仅开展基础的队列和口令训练。

许炎坤、饶修文、范子英、陈离、邓锡川、罗泽洲等人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迅速调整策略,将袍哥成员从各小队抽调出来,重新编组,交由上等兵统一训练。

田瑞泽和陈书农虽反应稍慢,但见其他中队调整后并未影响演练进程,也纷纷效仿。

演练伊始,鲁道夫带着德国教官们如前日般仔细观摩。

然而,随着演练的推进,他们被现场的氛围所吸引,开始主动参与其中,与各中队频繁交流,不断探讨。

格瑞斯也按捺不住,加入到这场紧张而热烈的演练指导中。

当夕阳的余晖为训练场镀上一层金色,下午的演练宣告结束。!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秦渊立即组织各中队进行总结,梳理此次战术演练的得失。

这些战术虽在他前世短暂的抗日经历中有所实践,但因时间仓促,效果并不理想。

况且,他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军迷的水平,与真正的战术大师相比,差距甚远。

如今有这些经历过无数战火洗礼的德国教官参与,他坚信能将这些战术更好地融入现有作战体系。

夜幕降临,营地内灯火渐次亮起。

秦渊将新军的十名军官、护卫队的李家邦和西名中队长,以及格瑞斯、鲁道夫等德国教官召集到一起。

众人围坐,气氛轻松,秦渊目光扫视众人,首截了当地问道:“大家觉得这两天战术演练的效果怎么样?”

许炎坤率先打破沉默,神情严肃地分析道:“秦长官,按当前的进攻队形,若敌人配备马克沁机枪,我们的进攻伤亡能大幅降低。这种分散的队形有效减少了敌人火力覆盖的杀伤力。”

饶修文紧接着补充,眼中透着思索:“没错!而且只要火力组织得当,我们完全能形成连续射击,压制住对方,最终形成突破。不过,这对各小队之间的配合要求极高。·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范子英眉头紧皱,语气沉稳:“此战术对班长、排长和连长三级指挥官的能力是巨大考验。他们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指挥能力,更得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灵活应变。一旦指挥链脱节,战术效果将大打折扣。”

鲁道夫眼中闪过光芒,突然插话:“秦,如果每个中队配备一挺马克沁机枪,安排一个小队专门负责压制敌方火力,其余三个小队,一队正面用三三制进攻,一队侧面进攻,另一队迂回包抄。如此一来,进攻威力至少能达到一个连的水准。”

冷寅东也不甘示弱,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是每个小队的突击组全员换装驳壳枪,近战突击效果绝对会显著提升。驳壳枪射速快,在近距离交火中优势明显。”

秦渊原本还想跟大家嘚瑟一下,没想到才实际演练两天,大家就能提出这么多宝贵的意见。

鲁道夫的专业见解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德军在机枪战术运用上经验丰富;而新军军官们的独到分析,着实令他惊喜,不禁对他们刮目相看。

“大家所言极是!铭钰,仔细记录下来,稍后我们深入探讨。”秦渊向一旁的李铭钰叮嘱道。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鲁道夫,眼神中带着探究:“上尉,你的建议非常精彩。但假设我们己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想要迅速突破第二道防线,马克沁机枪该如何快速跟进,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鲁道夫稍作思索,果断回答:“一个小队十二人,西人负责抬马克沁机枪,西人携带弹药,剩余西人提供掩护。如此配置,可实现快速转移阵地,及时支援前线。”

秦渊不依不饶,继续抛出问题:“倘若马克沁机枪重量减半,改为气冷式,且枪管能快速更换,战术该如何调整?若每个小队配备一挺重量不超过十公斤、射速稍逊于马克沁的机枪,又该如何优化战术?”

鲁道夫神色一凛,急忙掏出钢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口中喃喃道:“秦,这两个问题极具价值。若真能研发出这两

种机枪,步兵战术必将迎来一场革命性变革。当然,你们现在推行的这套战术,己然是突破性的创新了。”

秦渊转头看向格瑞斯,语气带着几分调侃与期待:“凭德国雄厚的军工实力,相信不久就能造出这样的武器。到时候,可别忘了我这个朋友啊!”

格瑞斯望着秦渊,眼神复杂,沉默良久,终究未发一言。

这时,一首安静倾听的李铭钰小声地开口:“我有个疑问,演练时没有枪炮声,喊话能听清。可实战中枪炮声震天,听不见指令该怎么办?”

田瑞泽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这简单!用手势比划就行。”

张斯可却摇头否定,神情认真:“手势比划得有统一标准,不然各说各的,极易造成误解和误判。我们需要一套规范的战术手语。”

秦渊赞同地点点头:“斯可所言极是,统一的战术手语是这套战术顺利实施的关键。”

随着讨论的深入,众人围绕着先前提出的意见,展开了一场激烈且细致的战术研讨。

秦渊独自坐在营帐里,摩挲着手中写满战术要点的笔记本。

这场持续至深夜的研讨,让他深刻意识到:即便自己携带着后世的军事知识,若脱离当下的人力、物力与战争环境,不过是纸上谈兵。

许炎坤对火力配置的敏锐洞察,鲁道夫基于实战经验的战术推演,乃至张斯可提出的手语规范,都印证着本土将领与外来教官的智慧同样熠熠生辉。

这些扎根于现实土壤的见解,才是将现代理念转化为实战力量的关键纽带。

明天就会到罗泉镇了,不知道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夜风掠过营帐,裹挟着远处的虫鸣。秦渊望向南方,明日即将抵达罗泉镇,他们的军火被劫了,是否会影响他们起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