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在真金白银面前,明智之人自会选择合作

沈墨卿立刻站首身体,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和好奇,问道:“什么规矩?”

秦渊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第一条,不准欺负婉清。`s,w¨k~x¨s_w/.,c~o^m¨”

“我才不会欺负婉清姐呢!”沈墨卿嘟着嘴抗议,脸上满是委屈。

“第二条,”秦渊继续道,“要听我的话。”

“那得看是什么话......”沈墨卿小声嘀咕,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嗯?”秦渊眯起眼睛,声音危险地上扬,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

沈墨卿立刻改口,大声说道:“听!一定听!”

苏婉清在一旁忍俊不禁,沈庆余则哈哈大笑:“好啊!秦少爷,看来只有你能治得住我这野丫头!”

见沈墨卿耳尖泛红,苏婉清适时转移话题:“既然墨卿也要嫁入秦家,不如我们合资成立一家盐业运输公司,专门负责长江航道沿线的私盐运输。”

“那我来当运输公司的老大!”沈墨卿眼睛发亮,“婉清姐管理盐业公司,我帮你管运输!”

秦渊未立即回应,只是微笑着看向沈庆余——成立合资公司,终究需要他点头。

沈庆余捋须笑道:“我己年迈,万船会生意早由墨卿打理。*晓_说~C¨m^s. ,耕′薪′蕞¨哙`她若愿意,我自然没意见,就看你的想法如何。“

“既然墨卿想做,我自当支持。”秦渊淡笑,“交给自家媳妇管理,总比外人更让人放心。不过我建议,这家公司不仅要做长江航运,还要兼顾西川省内水路联运。”

“可我们万船会如今只跑长江航道,省内水陆运输从未涉足。”沈墨卿面露疑惑。

秦渊并没有解释,转而询问船队情况,“我们万船会现在都有些什么样的船?运力怎样?”

“目前有 60 艘改装火轮船、100 余艘木船,总运力 2.5 万吨。”沈墨卿对答如流,“占长江航运 10% 份额,规模仅次于英国太古、怡和洋行及招商局,与日本日清汽船相当。”

秦渊眉头微皱,问道:“与洋行的船相比咋样?”

“从载货能力与航行效率来看,以太古洋行为例,其所属轮船中最大载重可达3000吨,即便最小的船只也具备1000吨的载货量,且航行速度较快。”沈墨卿不假思索道,“而我们经过改装的火轮船,最大载货量也只有500吨,且航速迟缓。那些木船的劣势就更为突出——不仅载重有限,一旦逆流航行,还需依赖纤夫拉纤助力。目前我们唯一比他们强的就是我们船的数量比他们更多。,叁~叶\屋+ ~唔+错*内,容′”

秦渊沉思片刻:“既然要做,就必须超越他们。无论船只性能还是总运力,都要更上一层楼。”

“可大船难买,且价格高昂。”沈墨卿提醒,“我们一年利润,还不够买一艘大船。”

“船的问题我来解决。” 秦渊胸有成竹,“我们从德国购置大船跑长江航线,木船和小一点的改装火轮船则用于省内支流运输。至于资金 —— 沈家用现有船只入股,我用新购大船入股,盐业公司用现金入股。”

“你真能买到大船?”沈墨卿兴奋得几乎跳起来,目光灼灼盯着秦渊,生怕对方只是玩笑。

沈庆余却有些担忧地说道:“就算你买了大轮船回来,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货物可以运输啊!而且现在招商局、太古和怡和他们还签了‘齐价协议’,我们很难从他们手上抢到更多的货源。”

“货源倒不用担心。”秦渊淡声道,“后续我们有大量川盐需经长江外销沿线省份。”

“如果我们的运力达到怡和的10万吨或者太古的20万吨,只运盐,运力就浪费了。”沈墨卿提出顾虑。

秦渊又说道:“前期以运盐为主,后期可推行 ' 运贸一体 ' 策略。对外运输销售西川桐油、猪鬃、茶叶等西川特色物资,对内运输我从国外采购的机器设备等工业物资和其它我们必需的物资。”

苏婉清也赞同地点头:“把贸易和运输结合起来,利润至少可以增加二成。”

沈墨卿插话:“如果搞'运贸一体',我们就需要在长江沿线建立我们的货栈,这可又是一大笔钱。”

“傻丫头,等川盐卖到沿线省份,何愁没钱?”苏婉清笑道。

西人越谈越投机,开始详细讨论如何在长江沿线进行销售布局。他们分析着各个城市的市场需求、交通便利程度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然而,英

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在长江航道的垄断地位始终是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众人又开始探讨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我们可以先把省内的支流航线全部拿下,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和赤水河这几条长江上游的支流,做为我们重点经营的航线。”秦渊淡定地说,“洋行的大船吃水深,很多支流进不去。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沈庆余捋着胡须点头:“有道理。支流沿岸的城镇,洋人的势力相对薄弱。但原来支流上那些船运都跟袍哥有关系,想全部拿下,也不容易。”

“袍哥的问题我来解决,我们现在正在组建盐业护卫队。面对荷枪实弹的护卫队,我相信那些袍哥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沈庆余听到这话,也就不再担心袍哥的问题。毕竟秦渊整合自流井和贡井的袍哥,是有目共睹的。

“陆路运输方面,”秦渊继续说道,“先以省内为主,再拓展川陕、中大路、川滇、川黔古道及川藏线等出省通道。我会将秦家现有陆路运输业务并入公司,初期以运私盐为主。”

“可是,陆路运私盐风险太大了,沿途关卡众多,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沈墨卿担忧地说道,她虽然胆大,但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放心,我自有安排。”秦渊温声安慰,“与沿途势力打好关系,建立情报网降低风险。何况我们的私盐品质与官盐无异,价格更低,不愁销路。只要打开市场,一切值得。”

沈庆余追问:“私盐准备销往哪些省份?”

“长江沿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及川藏、川滇、川黔、川陕等陆路可达的西藏、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往长江中下游销售,那可动了两淮盐商的利益。”

“我们川盐的品质比两淮海盐品质更高,到时我们拉拢一些两淮盐商,多分点利润给他们。在真金白银面前,明智之人自会选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