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工匠之中的力量
钱三看了看正在施工建设的三座高炉地基,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根据世子的图纸来看,需要修建高型、中型、矮型炼铁炉各一座,修建每座炼铁炉大概需要七到十天时间,期间还要准备铁砂、煤炭、木材等,炼铁炉建好后,还需要阴干几天,以方便较长时间使用。′如^文_网* *免-费!阅_读*
现在地基的雏形已经有了,这就节约了两三天,大概需要五到七天。”
郑锦皱眉道:“五到七天倒也还好,但还需要阴干啊,若不阴干会影响炼铁的效果吗?”
钱三直接道:“不会影响炼铁的效果,但是会影响炼铁炉的使用寿命。”
郑锦了然,道:“既然不影响炼铁的产量,那就不必等阴干了,我需要尽快试验这些技术能否使用。如果成功了,再修建好的不迟,若是不成功,那这炉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钱三心中一惊,道:“小人遵命。”
郑锦叮嘱道:“钱大匠,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快,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马上跟我说。
只要能够顺利出铁,我不吝银子。若是能够大幅度提升炼铁的产量,我将请求父王给予有功之士脱去匠籍。”
听到能够脱去匠籍,钱三猛然一抬头,也顾不上所谓的上下尊卑,激动地道:“请世子放心,若能脱去匠籍,小人们必将竭尽全力做好此事。·e′z′小?说·网. .免+费-阅,读-一切都按照最快的速度进行。”
对于十七世纪的明朝工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脱籍,脱去匠籍,成为农户,改变其社会地位,提升其社会阶级。
士农工商,国之柱石。可惜两千年来,一直都是以士农为主,工商基本都是附庸的附庸。生活自然说不上好,明代的匠户生活极为困苦,而匠籍就是造成他们生活困苦的最大根源。
按照道理来讲,作为一名技术职业者,一门能够养家糊口的技术在手,不可能会沦落到衣食困苦的地步。
确实是这样啊,按照朱元璋的设计和理念,匠户生活还是不错的,能够养家糊口,可以算的上中层阶级了。
但是可惜啊,再好的政策也拦不住有心人啊,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在政策漏洞中打滚了。
匠户的无偿劳动也算是被他们玩出花来了。
根据明会典规定,匠户每年要定期在当地官府进行无偿服役,听从朝廷的调动,无偿为朝廷服务。
免费的东西谁不喜欢。
一如明朝中后期的军卫一样,匠户也沦为当地豪强、官府的免费技术工人,不但拿不到钱财,反而还要倒贴进去。^r-a+n+w-e¨n!z!w′w′.`c_o`m¨
明朝中后期,虽然有了纳银代役的制度规定,但普通的匠户谁能够拿的出银子呢?这项制度对普通匠户的帮助不大。
乱世之中,人命危浅,匠户的生活也就更为困苦了。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若一不小心,全家就是路边枯骨一堆了。
能够脱籍成为民籍,摆脱匠籍,哪怕只有一丝机会,也会让匠户付出全部努力。
这是能够让子孙后代都脱离苦海的事情啊。
纸面得来终觉浅啊。
对于史书上的一行冷冷的字眼,明史称:“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又云:“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其中“匠户二等:曰住坐,曰轮班,皆世袭”。
从这一方面来看,世袭的东西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东西了。
脱籍成为这些匠户的执念,从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脱籍的希望,哪怕只有几户,也是好的啊。
可能脱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东溪工地。
有了希望匠户工作的成绩和热情让郑锦震惊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火朝天、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拼劲自己的全力去做,去干。
激情似火,斗志昂扬。
小小的东溪工地仿佛来到了大革命初期人民那种激情,那种斗志,那种精神。
众志一心,众志成城。
这样郑锦经深受感动,又感觉好像触摸到这个时代隐藏的脉搏,隐藏的巨大力量,这是独立于官绅、豪商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谁要是能够找到这股力量,运用这股力量,那真的能够开天辟地、无所畏惧。
现在这股力量只是轻轻的展现它一点点的力量,原本五至七天才能够建好三座试验高炉,在短短三天就建筑成功了。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力
量,让郑锦心潮澎湃。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郑锦这三天都在工地之上,看着这三座高炉一点一点的搭建起来。
好像是被施了魔法,三天前的空地上,眨眼间就有三座高炉耸立。
郑锦按捺住心中激动的心情。
在亲卫队和一帮工匠的簇拥下,郑锦看了看眼前的高炉,转头对临时管事钱三道:“钱大匠,现在可以试验炼铁了吗?”
钱三也是一脸热望的看着郑锦,道:“世子,随时可以开始炼铁了。”
郑锦也不迟疑,这高炉能否有效果,就看这试验的情况了。
“那就开始吧。”
钱三行了一礼,对着旁边的匠户道:“开始炼铁。”
司炉、班头等人一起高喊:“炼铁喽。”
早已等待已久的匠户、民夫马上动了起来,烧炉、填放矿料、焦炭、石灰等辅料也顺着坡道一起倒入高炉之中。
在一些老师傅的指挥下,一炉炼铁的匠户、民夫虽然加起来有五百余人,却是忙而不乱,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整个炼铁的过程充满了一种秩序美。
“这才是绝好的兵源啊,比那些海盗、山贼之流强太多了,也是真正属于自己力量的源泉啊。”郑锦看着这炼铁的场景心中默默念道。
随着炉火的升温,周围的空气也逐渐热了起来,一股股的热浪冲袭这众人,让郑锦觉得额头开始冒汗。
钱三劝说道:“世子,这里脏乱,请世子移步府中。这炼铁还需要三四个时辰,您不必呆在这里。等出铁的时候,小老儿再去请世子前来。”
郑锦点点头,往后退了几步,却不同意回去,道:“三个时辰很快的,我就在这里等着。郑宁,你去吩咐后厨煮点肉汤来,多加肉,多加盐,供这些工人解渴。”
郑宁点头应是,吩咐一名亲卫去安排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