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次见面
早已在码头等待多时的水师内司镇镇将高应岳上前几步迎了上来,笑着道:“世子,一路风波辛苦了。~1~8,5.t`x,t-.!c¢o¨m^”
郑锦走下战船,就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穿着水师铠甲的大约四十多岁的将军迎了上来,一时认不得这位将军的郑锦心中有些尴尬,但面上却丝毫不露破绽,也是上前打个哈哈,道:“有劳将军久侯,厦金之间,些许路程,何谈辛苦。”
高应岳闻言愣了一下,有些开玩笑道:“几天不见,世子跟我老高生疏了。之前可不会这样客气啊。”
郑锦心中一惊,知道遇到了跟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了,但手札之中只是大概记录一下,根本不会将细节写得那么清楚,还好只是客气一番,并没有引起对方的怀疑。
那自己面前这位将军是谁?应该怎么称呼他呢?
郑锦心中的翻腾无法言说,面上却笑着道:“这几日昏昏沉沉的,整个人都忙在工地上,一时大脑有些不太清醒,一时言语不清,勿怪勿怪啊。”
高应岳很明显是郑成功的心腹内将,早早知道郑锦在东溪工地的成果。在他的印象中,一炉三千斤的生铁产量,所付出的心血是巨大的,一时头脑昏沉也是正常。
他放下心中的疑惑,道:“世子真是辛苦了。_看·书_君· ?免`费′阅`读`这是立下大功,藩主很是高兴,这几个时辰都已经在老高耳边说了好几次了。”
高应岳也知道这个高炉产量的事情,目前属于郑家军的绝密,也是含糊其辞,不敢明说大功是什么。
郑锦一听也明白面前这个自称老高的将军是郑成功的心腹了,心中念头急转,想起手札之中记载姓高的将军,又是心腹的,能够代表郑成功迎接他的,符合条件的只有一个,就是水师内司镇镇将高应岳。
这个高应岳应该是很熟悉郑锦,关系应该是比较亲密的,那按照郑锦平时的人设,应该如何称呼这位高将军呢?
郑锦心神丝毫不敢放松,笑道:“这都是母后支持,将士用力,工匠用心,一起努力才有如此辉煌的结果啊。”
高应岳呵呵一笑,道:“世子还是那么谦虚啊。是谁的功劳,我们这帮老弟兄是看的清清楚楚。世子尽管放心,这次重组四义兵镇,我们都全力支持世子。”
郑锦心中一喜,这是代表郑成功出手了吗?不然作为军中大将,他们应该不会如此轻易表态啊。
“多谢诸位老大哥鼎力支持,我不胜感激啊。这次要在三个月内重组四义兵镇,缺兵少将的,实在是压力较大啊。\s.h′u?q·u?n′d_n¢s..^c,o·m-”
高应岳嘿嘿一笑,看了一下四周,低声道:“世子尽管放心,这郑家军的郑,还是藩主的。郑家军也只有在藩主的带领下才能越来越好。”
郑锦有些惊讶,这么光明正大的表忠心吗?现在这斗争已经激化到这种程度了吗?都已经算是摆在明面上了。
难怪郑成功率领大军收复台湾的时候,竟然会半路缺粮,厦金两岛竟然没有及时将粮食运到台湾大员城去。
要知道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可是派遣大军南下北上的征集粮草,两百多万石的粮食,供应十万大军三个月绰绰有余,断然不至于让郑成功在台湾缺粮三个月之久。
这样算来,一些历史的谜团能够有了合理的解释了。说不定郑锦与四弟乳母私通生子一事,也是他们的算计之一啊。
那郑成功英年早逝一事,是不是也有他们暗中下的黑手?这完全有可能啊。
郑锦一面与高应岳交流,趁机探知一些情报,一面心中思考着郑家军内斗的情况。说笑间,来到了郑成功的中军大帐外。
守卫在中军大帐外的亲卫队长郑安见到郑锦一行到来,忙转进中军大帐向郑成功禀告郑锦的到来。
“是锦舍到了吗?直接进来吧。”随着一声浑厚的声音传出中军大帐。
郑锦犹豫一下,轻呼口气,直接走进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面积大概二十多平方,在几盏鲸油灯的照耀下,大帐之中并不黑暗,其光亮程度不亚于阳光下,三四张桌子和十几把椅子将空间挤得满满当当。一个身穿铠甲的英武中年人坐在案几后,微笑着看着一路走来的郑锦,其背后一副密密麻麻的硕大的闽广两地军事地图。
郑锦走近两步,更能看清郑成功的模样,其浓眉大眼,隆鼻大耳,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魁梧的身材在铠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英气十足,深邃的眼神注视着,仿佛能够看破你心中
的秘密。这就是威震一方、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南明朝廷的民族英雄,延平王、招讨大将军郑成功。
郑成功满意的看着郑锦,丰神飘逸,仪表堂堂,牟清目正,眉宇之间更是多了一股坚毅。多日不见,自己的这个长子确实变化很多。
郑锦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紧张,行礼道:“孩儿跟父王请安,多日不见,父王身体可好?”
郑成功哈哈一笑,站起身道:“锦舍啊,为父身体健硕,不必担心。你这几日变化犹大,让为父有些认不出来了。”
郑锦看着站起身的郑成功,身高足有一米八几,行动间,铁甲铿然,心中一紧,笑道:“不知父王是否喜欢我的变化呢?”
郑成功站到郑锦面前,用力拍了拍郑锦的肩膀,见到郑锦纹丝不动,更是赞许的点点头,道:“锦舍真的是长大了,这才真正有了世子的风范。”
郑锦忍住肩膀的疼痛,还好身体底子不弱,才没有被一巴掌拍倒在地。不知道这是不是父子之间亲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点费肩膀啊。
“些许微功,不足挂齿。”
郑成功哼了一声,道:“刚说你长大了,转眼间又回到之前谦逊的时候。为父有点后悔让你接受儒家的思想了,你现在学到皮毛而没有学到精髓。
动乱之世,一味地谦虚,只会让别人觉得你软弱好欺。”
郑锦笑着说道:“父王说的是,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入门极难,我能够学到一些皮毛,应付一下场面也就可以了。父王难道还想让我考进士吗?”
“咦,你小子确实成熟了,之前可不会对儒家有这样的看法。不错,不错。我郑成功的儿子,怎能去考进士呢?”郑成功认真打量了郑锦几眼,心中更是满意。
郑成功虽然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对儒家思想颇为推崇,但十几年的征战经历更让他明白,儒家思想在乱世之中,并非经世之学,可懂不可深。
为王者,岂能被一种思想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