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贪多无益

何裕柱并未察觉自己在徒弟们心中的地位,若知道,他或许会小声辩解:“我只是想快点提升熟练度。*k~a¢n^s_h^u^j`u~n·.?c^c\”

脑海忠厨艺不断增长,已接近突破5级。

只需两三天,这一技能便会更上一层楼。

何裕柱心中充满期待,毕竟这是他穿越后学会的第一项技能,而且关系到他的职业发展。

师傅对他寄予厚望,这一切都寄托在这项技能上了。

之前国宴晋升失败,尽管师傅没多说什么,但他明白师傅的心情。

无论如何,他都要继承师傅的技艺,把厨艺传承下去。

……

钢铁厂,厂长办公室。"易工,有何贵干?”

中年厂长娄半城放下手中的文件,看向进来的人。

娄半城是钢铁厂的厂长,也是个大资本家,不过现在还没公私合营。

娄家虽富裕,但思想进步,对国家发展贡献颇多,在外口碑很好。

作为厂长,他对技术人才易忠嗨非常尊重。"娄厂,上次提到的何大清的事……”

易忠嗨说道。"哦,你说的是那个何厨师吧。”

经提醒,娄半城想起了何大清。

何大清能跟李保国学艺,自然有些本事。

他在厂食堂的厨艺很出名,否则不会被聘为大厨。

后来他突然辞职,换了别人,娄厂长可能都不知道。

但因何大清手艺好、名声大,娄厂长才会关心此事。"是的,何大清不知为何事离开了,我和他住同一个院子,这个月关饷了,我让他的儿子何裕柱来代领。”

易忠嗨点点头。

娄半城对此没有异议。

这个时代,没人敢做克扣工资的事。

如今工人地位不高,一旦拖欠工资,书中提到的挂路灯场景可能并非虚言。

娄半城从不考虑这种事,但他对何大清的厨艺记忆犹新。"这何师傅到底怎么回事?最近厂食堂里很多人提起他。”

何大清离开后,新来的厨师虽然不错,但跟何大清相比还是差了些许水准。

不少工人反映这个问题。

不仅是工人,厂里招待客人或领导也遇到困难。"之前有何大清在还好,但现在领导来访的饭局成了难题。”

娄半城无奈叹息。

易忠嗨听后眼睛一亮。"娄厂长,是要招待领导吗?”

娄半城坦诚点头:“不是什么重要领导,下个月有客人来,总得安排一下。”

如果不行,只能去外面餐厅。

在厂内接待更方便,也能展示实力。

不过缺少主厨,厂内招待可能效果不佳,不如去外面用餐。~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_

易忠嗨心中有了主意。"娄厂长,这事我可以帮忙。”

娄半城好奇地看着他。"易工,你有何高见?”

易忠嗨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何裕柱的事。"你的意思是,何师傅的儿子现在已经在鸿宾楼工作了?而且还能掌勺了?”

易忠嗨的话让娄半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他记得很清楚,何师傅的儿子应该才十几岁吧?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在鸿宾楼掌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没错,娄厂,这事我亲眼见过。

我们院子里的人每天都能看到柱子从鸿宾楼回来,绝对错不了。”

易忠嗨肯定地说。

娄半城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易工,你是想让我叫何师傅的儿子过来试菜?”

看娄半城的样子,易忠嗨心里有了把握,他点点头。"对,我明天带柱子一起来。”

好的。

娄半城轻轻点头,接着说道:“等试完菜,你把这小伙子带来,我跟他聊聊。”

之前不知道也就罢了,没想到何师傅的儿子厨艺这么出色。

他对鸿宾楼有所了解,也跟朋友去过好几次。

在四九城,鸿宾楼算是有名的餐馆,能在那儿掌勺,手艺肯定没话说。

就算是在其他小餐馆当主厨也没问题。

要是能让这个年轻人帮忙做饭,下个月招待客人的事情就解决了。"那好,到时候我把柱子带过来。”

易忠嗨答应了。"对了,易工,我听说你的徒弟也参加了上次的转正考试。”

娄半城突然提起。

听到这话,易忠嗨平静地说:“是啊,娄厂,可惜了。

我这个徒弟技

术很好,我一直看着的,本来转正考试也能通过,只是之前身体不好,留下了病根,偏偏那天又犯了,只能送去医院。”

听完这番话,娄半城点点头:“易工的眼光我是信得过的,因为这样的事情耽误了确实可惜。”

听着厂长的话,易忠嗨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依然保持镇定。"嗯,这样吧,咱们钢铁厂要发展,少不了这些年轻人。

下个月底再组织一次考试,不过人数控制一下,搞个小范围的就行。”

娄半城发话了,这明显是给易忠嗨一个机会。

通常转正考核每半年或几个月才进行一次。

娄半城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易忠嗨提供了建议,解决了接待领导的问题。

这样的机会对易忠嗨来说也无需付出太多,只是简单的人情而已。

易忠嗨当然明白娄厂长的意思,立刻感激地道谢:“娄厂长,我先替徒弟谢谢您了。\新\完′本_神,站¨ -更.新.最/全\”

其实易忠嗨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原本打算找个借口跟厂长聊聊转正的事情,但这样会耗费人情。

现在通过柱子,等于平白得了一份人情,而且还一箭双雕。

他把柱子的事情告诉娄厂长,不仅仅是为了转正的机会……

……

……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易忠嗨心情很好。

这次拜访完美达成了目标。

不仅为徒弟贾东旭争取到了转正考核,还把柱子推荐给了娄厂长,对他来说是诸多好处。

首先是无成本的为徒弟争取到了转正考核的机会。

易忠嗨没有付出任何人情,等于白得了这个机会。

其次,把柱子介绍给娄厂长并非只是普通的介绍厨师。

柱子是何大清的儿子,而何大清已经从厂里离职,娄厂长对食堂菜品质量的反馈应该有所考虑,很可能已经有了招聘厨师的想法。

易忠嗨见识过柱子的厨艺,确实不错,而且还有鸿宾楼的资历。

娄厂长见到后怎么可能不动心?无论结果如何,易忠嗨都占了便宜。

如果柱子愿意来钢铁厂,那就是进了他的地盘,以后可以随意掌控;即使不成,他也赚了一个转正的机会。

之前易忠嗨曾心生邪念,在柱子师傅那里耍手段。

这老家伙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与贾张氏无异。

贾张氏有什么都直说,而他却想先树立形象,即使做了错事,也要装作是为别人好。

原本按照剧情,何大清逃跑后,傻柱就跟着师傅学艺。

若非这老家伙从中作梗,傻柱与师傅关系不至于破裂,也就不会有后来傻柱去轧钢厂的事。

此刻,易忠嗨心中已有打算。

毕竟,柱子的厨艺天赋已逐渐显现,作为养老的人选,他还是认可的。

当然,贾东旭还没死,易忠嗨并不急着行动。

他只是想试试,若成功了,多一个备选方案;若不成,也无妨,时间还长,慢慢规划就好。

下了钢铁厂车间,易忠嗨见贾东旭拿着零件发呆,皱眉提醒:"东旭,车间不能分心。"

车间分心是大忌,厂规明文规定,新人入职首先就要牢记这些规则。

更别说像贾东旭这种即将转正的员工。

规章制度的每一条看似简单,背后都有血泪教训。

东旭现在只是在车间工作,还没接触机器,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易忠嗨语气严厉,贾东旭听后立刻回神,回想刚才的状态,不禁感到后怕。

到了他的级别,厂里的规章制度自然是很清楚的。

刚才他走神的时候,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恐怕这辈子都完了。

他立刻连连点头道歉:“对不起师傅,刚刚我不该分心。”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贾东旭脑海中还是忍不住浮现出秦淮茹的样子。

上次秦淮茹来家里,只见过一面,他就一直惦记着她。

本来以为很快就能如愿以偿,没想到秦家拒绝了这门亲事。

尽管媒人、母亲都保证还能跟秦家沟通,还有机会,但贾东旭的心思始终无法平静。

易忠嗨看着贾东旭的样子,没有再多说什么。

反而说道:“东旭,不管什么原因,这几天跟着我好好学习技术,保持状态。

我和厂长说了,下个月还有一场转正考核,别再给我添麻烦了。”

听到这

话,原本眼神有些游移的贾东旭愣住了。

随即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师傅……谢谢您!我一定好好练习,不会出错的!”

贾东旭不是笨蛋。

师傅在院子里提到转正的事,今天一来就告诉他这个消息,这不是运气好,肯定是师傅在背后帮忙了。

转正考核可不是天天有的,即使难度不高,也不是每个月都会进行。

从车间前辈们的闲聊中,他也了解过,转正考核一般几个月才一次,甚至大半年才有一次。

上个月刚结束,正常情况下下个月不可能有。

看到贾东旭的样子,易忠嗨轻轻点头。"师徒之间不必说这些,好好练技术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易忠嗨摆摆手,这种话说得恰到好处。

也是针对贾东旭的性格,换了贾张氏,他可不会这么委婉。

果然,贾东旭听后心里更加感激了。

师傅辛辛苦苦操劳全是为了自己,若将来不能好好报答,连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

贾东旭很快在车间忙碌起来,浑身充满干劲。

得知下个月就有转正考核,这意味着他即将成为钢铁厂的正式员工,工人身份得以确认。

与秦淮茹交往时也会更有底气,相信秦家不会再反对这段感情。

看到东旭重拾干劲,易忠嗨点头认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当晚八点左右,何裕柱带着从鸿宾楼打包的乌鸡汤来到杨佩元家。

门口自动打开,何裕柱手中的乌鸡汤香气扑鼻。"柱子,你来啦。“杨佩元点点头,目光落在乌鸡汤上。

这孩子用心了,之前为他学医抓药送饭,从未以此邀功,杨佩元因此放心将传承交给他,连敌特资源点的地图也没留下。”师傅,这是我在饭店给您炖的乌鸡汤。"

何裕柱将乌鸡汤端到桌上。

鸿宾楼不会白给厨师食材,何裕柱特意挑选适合师傅身体的食材,额外付费。

尽管有这层关系,老板仍按成本价卖给他,但这一锅乌鸡汤的成本也达15万。

此外,他还根据药理知识添加了几味药材。

尽管效果无法媲美正规药膳,但比起之前为师父开的气血双补方子,这一碗汤也不逊色。

何裕柱观察到师父的身体状况后,感到一阵紧迫。

过去实力不足时,他并未察觉到问题,但自从突破暗劲,五感愈发敏锐。

加之师父对他毫无防备,他清楚地发现师父的身体日渐虚弱,气血衰败的情况始终未见改善。

即便食用补品也只是权宜之计,必须尽快去乡下寻找野味了。

杨佩元闻着何裕柱端来的乌鸡汤,只轻嗅一口便眼前一亮。

作为国术武者,他对药补并不陌生,尤其像他这样的宗师级人物,在练武时常用到这类补品。

他立刻辨认出鸡汤中加入了药材,虽不知具体成分,但仅凭这份心意就让杨佩元心中泛起暖意。

杨佩元已将太极元功拳、十二形桩及提纵术悉数传授给何裕柱。

这三项正是太元武馆的核心传承。

他的三位亲传弟子中,无一人能完全掌握这三项技艺,多数只学会一二项,且并非完整版本。

这也导致他们后来产生了异心。

然而,他们并不知晓杨佩元此举并无私心,而是因为习武之道在于天赋,贪多无益,尤其在国术领域更是如此。

多少宗师穷尽一生也只能精研一门技艺。

普通人若贪图全面,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起初,杨佩元并未打算教何裕柱这么多技艺。

但谁也没想到,柱子的天赋如此惊人。

一天内掌握太极元功拳,十二形桩更是毫无阻碍的突破,这种表现只能用“怪物”

来形容。

亲眼见证这一切后,杨佩元决定把所有技艺传授给他。

何裕柱果然没有让师父失望。

短短一个月,他就从一个国术新手成长为真正的明劲武者,甚至将提纵术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样的进步要是传出去,整个国术界都会震惊。

仅凭这份天资,就算再学三门技艺,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

何裕柱看着师父吃完碗里的肉,又给他添满汤。

喝完后,他又帮忙收拾了碗筷。"柱子,我现在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只要继续坚持练习就好。

平时如果遇到练武的问题,随时

可以来问我。"杨佩元直截了当地说道。

他并不担心坦白后柱子会有别的想法,事实也证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