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六十六章 宋用臣(2)

  赵煦端坐在福宁殿的御座上,看着那个从帷幕外,缓步走上殿中的身影。

  和记忆中不同,现在的宋用臣,还是年轻的。

  他还不到五十岁,身体依旧强壮,皮肤黝黑,身上穿着的窄袖紫袍公服,比一般内臣的还要大一号。

  “臣,提举汴河堤岸司、提举皇城司、提举在京诸场务用臣,拜见大家,恭问圣躬万福!”

  他的声音,也比记忆里洪亮一些,自信一些。

  赵煦听着,在御座上微微颔首,道:“押班请起!”

  然后,赵煦调整了一下坐姿,看着在殿中缓缓起身的宋用臣,问道:“大行皇帝驾崩已有数日,为何不见押班,灵前哭祭?”

  “难道,押班已不忠于朕和大行皇帝了?”

  赵煦的质问,让刚刚起身的宋用臣,冷汗淋漓。

  他能怎么办呢?

  难道,告诉少主,自己这些日子以来,连皇城大内都进不来!

  直到今天,才得了皇太后恩典,准许入宫朝拜少主?

  他敢说吗?

  谁出来有人信吗?谁会给他作证?

  王安石当年,尚且都找不到证人!

  于是,宋用臣只能躬身依着两宫给他找好的借口,拜道:“臣禀大家:这数日来,臣奉诏在景灵宫中,为大行皇帝御制御容画像……故未能及时入宫,朝拜大家,并于大行皇帝灵前哭祭……”

  “臣乞大家治臣死罪!”

  说完,他就俯首在地,长身而拜。

  赵煦要的就是他这个借口,于是点头道:“既是如此,那便是我误会押班了!”

  “押班起来说话吧!”

  赵煦是记得的,他在八岁前,被父皇带着见过几次宋用臣。

  虽然忘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可后来,他长大后,召回宋用臣,听宋用臣多次提起过‘先帝曾召臣至陛下御前言事’。

  宋用臣吁出一口气,小心翼翼的起身来。

  他虽然没能入宫,可在宫外,听到了太多太多和这位少主有关的传说。

  朝野上下,也曾多次见证过,少主的聪俊。

  所以,他也不敢怠慢。

  再说了,宋用臣知道,这一次他入宫面圣,是两宫旨意。

  此刻,就在这殿中,就有着皇太后的人。

  “往后,押班就留在我身边吧!”赵煦不等宋用臣反应,直接说道:“至于外廷诸多差遣,且先卸下来!”

  他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特权。

  其中之一就是任性。

  宋用臣错愕的抬起头来。

  赵煦知道,他是舍不得汴河堤岸司和清汴司的事情。

  这两个官署,寄托了宋用臣的毕生心血。

  特别是汴河堤岸司,沿汴河两岸,设置堆垛场、转卖场等,约束汴京商贾,必须在堆垛场卸货,必须在转卖场内进行交易。

  从而,对汴京城的商业进行课税,然后用堤岸司所得的课利,维持清汴司的运转。

  清汴司可是关乎整個汴京命脉的官署!

  它不仅仅要负责维护并修葺,从汜水关以北开凿出来的洛水-汴河运河。

  还要维护,沿着整条汴河两岸,在地势较高之地,开凿出来的大大小小数百个蓄水塘的蓄水量!

  因为,洛水的流量,较汴河来说,是相对较小的。

  要维持来自洛水的清水,对汴河之中的泥沙的冲刷,就必须在洛水的枯水时期,增加来水,保持足够的来水冲刷量。

  否则的话,熙宁之前,汴河泥沙不断淤积,将汴河堵塞的情况,将不断发生。

  除此之外,沿着汴河两岸,大量设置的狭河木岸,也必须定期维护,定期更换。

  不然,汴河流速不够快,也同样会让泥沙沉积。

  可是,宋用臣张了张嘴。

  他看到那坐在御座上的少主。

  少主才八岁!即使是天纵其才,如何和他解释,汴河堤岸司的重要性?他可以理解吗?

  即使可以,清汴司的事情,又如何解释?

  清水冲刷的原理,狭河木岸的设置,还有在洛水、汴河之间,设置的那一个个调水闸口……

  这些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情。

  哪怕是大行皇帝当年,也需要他和沈括,亲自在御前讲解,还制作相应的泥范,在殿中模拟汴河、洛水的来流、泥沙冲刷情况,以及一旦如此,这条运河将给大宋带来怎样的利益?

  于是,宋用臣只能低下头去:“臣谨遵圣意!”

  他的精气神,瞬间就跌落了下来。

  可宋用臣不会知道的。

  赵煦是为了保护,才叫他回大内。

  汴河堤岸司,是旧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原因?

  与民争利,课税太过,这个罪名够不够?!

  不够,还可以扯上祖宗制度——大宋祖宗以来,法度以在汴河两岸,广种榆、柳,以护堤岸。

  你们为了一点点商税,就将祖宗制度破坏殆尽,还说自己不是奸臣?

  赵煦很清楚,这是挡不住的,也不用去挡的大势。

  汴京城的百姓商贾们,被新法严格限制了十几年。

  他们必须在市易务中交易,必须在堤岸司的堆垛场卸货,必须在其他指定的场务里,进行大宗交易。

  甚至必须购买官方的货物,必须租赁官府的店铺。

  虽然,这些所得的收益,有一部分最终花在了清汴司身上。

  而清汴司则保护了整个汴京的所有人,甚至还保护了整个京畿路的所有人——自导洛通汴后,汴河含沙量大大降低,流速大大提高。

  于是,汴河的通航时间,从原来的两百天,提高了三百多天,若是年景好,甚至可以终年通航。

  于是,自导洛通汴工程后,过去每年冬天,开封府都需要抽调民夫,花费三十万工时进行的浚汴之役,再也没有了。

  可谁知道?

  知道的人,也会装聋作哑。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自己得了好处,是理所当然,可只要吃了亏,那就会念念不忘。齐聚文学

  自然而然,无论是民意、人心还是大势,乃至于两宫,甚至包括赵煦自己,都必然废除汴河堤岸司,必然废除市易务,必然废除大部分的汴京场务。

  只会保留那些在嘉佑、治平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堆垛场、官营邸店以及场务。

  宋用臣要是继续在外面,肯定会受到冲击。

  一个不小心,就得和赵煦上上辈子,被贬谪出外。

  人生大好的时光,都将浪费。

  “押班不必忧心!”赵煦看着宋用臣的神色,安慰他道:“清汴司,父皇已经交代过我……”

  宋用臣抬起头,一脸的不可思议。

  “即使只是每年可以让开封百姓,免于冬日浚淤之苦,清汴司也当存在!”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司马光一上台,甚至还没有上台,就已经对着清汴司磨刀霍霍。

  先是废除了清汴司这个机构,然后又下令废弃了几个不太重要的调水口。

  接着甚至要将沿着汴河两岸开掘的数百个大小蓄水塘,全部回填。

  但,和司马光共同辅政的吕公著是个知道轻重的。

  他立刻阻止了司马光的莽撞,在吕公著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司马光才总算同意,不再完全否定导洛通汴工程。

  所以,清汴司虽然名义上废除,导洛通汴这个工程也在理论上被认定‘害民残民’。

  但从洛水引水,冲刷汴河的事情,却一直在进行。

  那几百口从汴河引水,然后等泥沙沉淀后,重新注入汴河的蓄水池也才没有被回填,甚至依旧有人去定期将水塘里的泥沙运走。

  然而……

  当司马光、吕公著先后去世。

  他们的徒子徒孙可不管这些!

  你说什么冬日要动用大量民夫浚汴?

  祖宗以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你竟敢非议祖宗制度?看来你是王安石的邪党!

  汴河泥沙开始沉积了?

  现在不是还没有溃坝吗?

  你急什么?

  真要溃坝,那就再苦一苦下游的百姓好了。

  可以循嘉佑、治平故事,在下游挖开一个决口,把洪水倾泄出去就好了。

  要是有人较真,跟他们讲,过去嘉佑、治平,常常在下游决口,每次都要溺死百姓几千人。

  自从导洛通汴后,即使是春季汛期,汴河水量暴涨,全流域包括失足跌落而死的人,才三四百人。

  再告诉他们,过去,汴河全年纲船漕粮,每年最多六百万石。

  现在一年就能超过八百万石,还能有余力,向洛阳输送纲粮一百万石。

  他们就会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总之,这些人是没被汴河发大水淹过。

  也忘记了仁庙时代,汴河泛滥,冲进汴京城里,把几千栋民房冲走的事情。

  他们之所以,视清汴司和导洛通汴工程为虎狼,只有一个原因——导洛通汴,是王安石首倡、提议、发动的。

  承认导洛通汴利国利民,就等于承认王安石也有‘对’的地方。

  这个道理,就和司马光不惜一切,甚至拖着病体,也要废除免役法是一样的。

  新法怎么可以有好的?

  必须否定,必须全盘推翻!

  却完全忘记了,免役法这个事情,司马光自己过去也是支持的。

  在王安石变法前,他可是对衙前役天天口诛笔伐的。

  这些事情,赵煦心里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所以,汴河堤岸司可以让,但清汴司必须保住!

  这是底线问题!

  赵煦可不想,自己长大后,再辛辛苦苦的去重建清汴司。

  重新发明一次轮子这种事情,很不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