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零九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高公纪的美官当定了!老身说的!
赵煦没花太多功夫,就差不多搞清楚了事情。
司马光上书,洋洋洒洒,列举历朝历代的明君,拒绝任用外戚的例子。
又罗列了这些明君,诛杀犯法外戚、弄权近臣的例子。
最后话锋一转,说:臣一夫之愚,不能周知天下之务,近曾上奏,乞下奏疏,开言路,伏望两宫圣慈早赐施行。
赵煦看完了司马光的上书,就安慰起向太后:“母后,司马公并未言及两位国亲之事啊……”
向太后看着这个孩子,叹道:“六哥,还要他怎说?”
“他都说了,汉明帝的妹妹馆陶公主为其子求一郎官,明帝不许,赐钱千万的故事……”
“也说了宋高祖刘裕虽然侍奉萧太后孝顺,却也拒绝太后任用其子刘道怜……”
“他甚至还说了,汉武帝诛杀隆虑公主之子昌平君的例子……”
说着说着,向太后就流下眼泪来,看着赵煦:“司马公天下知名,如今直言劝谏,六哥还是依了吧……”
“不然天下人,又当如何议论我母子?他们会说六哥,用人唯亲,对六哥名声不好……”
对向太后来说,向宗回的美官固然很好。
但若天下人非议,他们母子在宫里私相授受,被扣上任人唯亲的帽子就不好了。
人言可畏!
向太后可不愿意,为了一个蝇头小利,就失了人心也让向家在舆论中被人认为‘贪鄙’。
那就不好了!
可是,她不知道为何,在这个事情上很犹豫,故而并没有直接去保慈宫和太皇太后商议,而是在拿到上书誊录的副本后,在坤宁殿守着小官家。
当然,同时向太后也有些愠怒,愠怒于司马光,居然毫不留情的干预和言说皇室内部的事情——在向太后看来,司马光明明可以私下说的,为什么要将这种事情写在公开的上书里?
这让她真的很没面子!
搞得好像是她这个太后,利用了六哥的仁孝,给向家捞好处一样。
赵煦看出了向太后眉宇之间的犹豫,揣测了一下,就轻声道:“可是……母后……那是儿登基后,第一次任用大臣啊……”
“圣人都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如今,儿第一次任命大臣,都要是这样……将来怎会有善终?”
向太后抬起头,她终于知道犹豫不决的原因了。
是啊!
那是六哥第一次任命大臣!
若天子第一次任命大臣,都不能得到落实贯彻。
以后,六哥的诏书还能被人尊重吗?
六哥到底还能不能执掌这个天下了?!
这才是关键!
这才是重点!
司马光到底怎么回事?
他修资治通鉴,熟悉上下古今故事,怎连这个都不知道?
于是向太后收敛泪花,擦了擦脸颊,抱着赵煦说道:“六哥放心,无论如何,母后都不会叫六哥被人看轻的!”
倘若天子连任命大臣的权力都要被剥夺。
那谁是天子?
……
保慈宫。
太皇太后,也在看着通见司刚刚上呈的司马光上书。
“司马光,到底要做什么?”
和向太后比,这位太皇太后的脾气就又火爆多了。
所以向太后只能在赵煦面前哭。
而太皇太后,却已经铁青着脸了。
“他指桑骂槐,说的是谁?”
“上次在汴京不言,今天却忽然言及此事……”
“他这是在要挟老身吗?”
她看向司马光上书的结尾,居然说什么‘乞下诏书,开言路,伏望两宫圣慈早赐施行’。
前些天,都堂明发天下的诏书,他在洛阳是没有看到,还是他不认识字了?
如此想着,太皇太后又想起了那日,她欲剥麻王珪那个逆臣。
结果司马光横竖不让,还当殿和她顶了起来!
于是,她的火气越发的大了。
在太皇太后身边,本该适时的劝说和引导这位太皇太后,转向司马光的内臣粱惟简和张士良,这个时候却紧紧的闭着嘴巴,一个字也没有说。
这两个在赵煦上上辈子时,为司马光的执政之路说尽了好话的大貂铛,此刻沉默的原因很简单——市易务已经罢废,堤岸司也撤销了。
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子侄们,已经满足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冒着风险给司马光说好话?
司马光会给他们钱吗?
并不会!
最终,还是刚刚升任宁国军留后的张茂则开口劝道:“娘娘息怒,或许司马公并不是在谈论两位国亲的事情呢?”
“娘娘不如将司马公招到京城,当面问清楚……”
“实在不行,还可以请文太师来看一看……”
太皇太后这才渐渐冷静下来。
“也罢!”她叹道:“老身当面问问他……”
说着就要派人去请向太后来保慈宫商议。
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了向太后的声音:“娘娘,新妇有事商议……”
太皇太后立刻起身:“老身正要去请太后来商议呢!”
于是命人去将向太后请了进来。
向太后一进殿中,见着姑后神色,便盈盈一礼,请了姑后安后,道:“娘娘也在为司马公的上书着恼?”
太皇太后点点头。
向太后道:“新妇适才还在和官家商议,是不是,可以为了物议而将向宗回的差遣撤了……”
太皇太后看向自己儿媳。
撤了?
那司马光以后是不是要凌驾在她头上了?
她以后做事是不是得听司马光的吩咐了?
谁是君?谁是臣?
太皇太后铁青着脸道:“吾家家事,外人安得置喙?”
她依旧想着那日殿上,司马光毫不留情的顶撞。
不得不说,这就是视角问题了。
若无赵煦那些操作,若无赵煦将向宗回、高公纪送去熙河的安排。
现在,这位太皇太后对司马光的信任,将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但现在,因为王珪的事情,也因为高公纪的差遣。
这位太皇太后,怎么看司马光的上书文字,都在觉得——他在影射我!他在说我任人唯亲!他甚至在恐吓我!
“娘娘……”向太后坐到高太后面前,轻声说道:“这都是小节……”
“嗯?”
“娘娘可知,六哥怎么说的?”
太皇太后静静的看着向太后。
向太后叹道:“六哥言:这是他第一次任命大臣……”
“圣人都教诲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太皇太后的脸色,变得煞白起来。
是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倘若天子即位后,第一次任命大臣,都不能得到贯彻。
那以后谁还会将天子放在眼里?
朝廷法度,国家制度,将荡然无存!
今天同意了司马光的请求,以后就会有更多司马光冒出来。
然后……
太皇太后是将门家族的女儿,她自然会发生什么了。
唐末乱世,藩镇割据!
到处都将是自行其是听调不听宣的地方藩镇!
唐代叫节度使,大宋就可能是经略使、转运使。
于是,这位太皇太后直接道:“官家说的对!”
“他司马光想说什么,就随他说去!”
“向宗回、高公纪的这个美官,他们当定了!”
“老身说的!他司马光有胆可以继续言说老身和太后任人唯亲,可以继续拿那些历代明君诛杀外戚的例子来吓老身!”
“老身倒要看看,这个天下,到底是听他司马光的还是听官家的!”
竟是直呼司马光的名字,连一点尊敬也不再给了。
向太后看到太皇太后的反应,被吓了一大跳,赶紧劝了起来:“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司马公天下名士,君子楷模,也是大行皇帝留给六哥的师保股肱……”
向太后不劝还好,一劝,上了头的太皇太后就已经站起身来。
“离了他司马光,就要天下大乱不成?”
“朝堂上还有文太师……扬州还有吕公著……”
“都是大行皇帝给官家选的股肱辅佐大臣!”
文后将附司马光四月辛巳(十七日),自洛阳上书(历史上是二十一日甲申),这里因为蝴蝶效应,提前了几天。
(本章完)
司马光上书,洋洋洒洒,列举历朝历代的明君,拒绝任用外戚的例子。
又罗列了这些明君,诛杀犯法外戚、弄权近臣的例子。
最后话锋一转,说:臣一夫之愚,不能周知天下之务,近曾上奏,乞下奏疏,开言路,伏望两宫圣慈早赐施行。
赵煦看完了司马光的上书,就安慰起向太后:“母后,司马公并未言及两位国亲之事啊……”
向太后看着这个孩子,叹道:“六哥,还要他怎说?”
“他都说了,汉明帝的妹妹馆陶公主为其子求一郎官,明帝不许,赐钱千万的故事……”
“也说了宋高祖刘裕虽然侍奉萧太后孝顺,却也拒绝太后任用其子刘道怜……”
“他甚至还说了,汉武帝诛杀隆虑公主之子昌平君的例子……”
说着说着,向太后就流下眼泪来,看着赵煦:“司马公天下知名,如今直言劝谏,六哥还是依了吧……”
“不然天下人,又当如何议论我母子?他们会说六哥,用人唯亲,对六哥名声不好……”
对向太后来说,向宗回的美官固然很好。
但若天下人非议,他们母子在宫里私相授受,被扣上任人唯亲的帽子就不好了。
人言可畏!
向太后可不愿意,为了一个蝇头小利,就失了人心也让向家在舆论中被人认为‘贪鄙’。
那就不好了!
可是,她不知道为何,在这个事情上很犹豫,故而并没有直接去保慈宫和太皇太后商议,而是在拿到上书誊录的副本后,在坤宁殿守着小官家。
当然,同时向太后也有些愠怒,愠怒于司马光,居然毫不留情的干预和言说皇室内部的事情——在向太后看来,司马光明明可以私下说的,为什么要将这种事情写在公开的上书里?
这让她真的很没面子!
搞得好像是她这个太后,利用了六哥的仁孝,给向家捞好处一样。
赵煦看出了向太后眉宇之间的犹豫,揣测了一下,就轻声道:“可是……母后……那是儿登基后,第一次任用大臣啊……”
“圣人都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如今,儿第一次任命大臣,都要是这样……将来怎会有善终?”
向太后抬起头,她终于知道犹豫不决的原因了。
是啊!
那是六哥第一次任命大臣!
若天子第一次任命大臣,都不能得到落实贯彻。
以后,六哥的诏书还能被人尊重吗?
六哥到底还能不能执掌这个天下了?!
这才是关键!
这才是重点!
司马光到底怎么回事?
他修资治通鉴,熟悉上下古今故事,怎连这个都不知道?
于是向太后收敛泪花,擦了擦脸颊,抱着赵煦说道:“六哥放心,无论如何,母后都不会叫六哥被人看轻的!”
倘若天子连任命大臣的权力都要被剥夺。
那谁是天子?
……
保慈宫。
太皇太后,也在看着通见司刚刚上呈的司马光上书。
“司马光,到底要做什么?”
和向太后比,这位太皇太后的脾气就又火爆多了。
所以向太后只能在赵煦面前哭。
而太皇太后,却已经铁青着脸了。
“他指桑骂槐,说的是谁?”
“上次在汴京不言,今天却忽然言及此事……”
“他这是在要挟老身吗?”
她看向司马光上书的结尾,居然说什么‘乞下诏书,开言路,伏望两宫圣慈早赐施行’。
前些天,都堂明发天下的诏书,他在洛阳是没有看到,还是他不认识字了?
如此想着,太皇太后又想起了那日,她欲剥麻王珪那个逆臣。
结果司马光横竖不让,还当殿和她顶了起来!
于是,她的火气越发的大了。
在太皇太后身边,本该适时的劝说和引导这位太皇太后,转向司马光的内臣粱惟简和张士良,这个时候却紧紧的闭着嘴巴,一个字也没有说。
这两个在赵煦上上辈子时,为司马光的执政之路说尽了好话的大貂铛,此刻沉默的原因很简单——市易务已经罢废,堤岸司也撤销了。
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子侄们,已经满足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冒着风险给司马光说好话?
司马光会给他们钱吗?
并不会!
最终,还是刚刚升任宁国军留后的张茂则开口劝道:“娘娘息怒,或许司马公并不是在谈论两位国亲的事情呢?”
“娘娘不如将司马公招到京城,当面问清楚……”
“实在不行,还可以请文太师来看一看……”
太皇太后这才渐渐冷静下来。
“也罢!”她叹道:“老身当面问问他……”
说着就要派人去请向太后来保慈宫商议。
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了向太后的声音:“娘娘,新妇有事商议……”
太皇太后立刻起身:“老身正要去请太后来商议呢!”
于是命人去将向太后请了进来。
向太后一进殿中,见着姑后神色,便盈盈一礼,请了姑后安后,道:“娘娘也在为司马公的上书着恼?”
太皇太后点点头。
向太后道:“新妇适才还在和官家商议,是不是,可以为了物议而将向宗回的差遣撤了……”
太皇太后看向自己儿媳。
撤了?
那司马光以后是不是要凌驾在她头上了?
她以后做事是不是得听司马光的吩咐了?
谁是君?谁是臣?
太皇太后铁青着脸道:“吾家家事,外人安得置喙?”
她依旧想着那日殿上,司马光毫不留情的顶撞。
不得不说,这就是视角问题了。
若无赵煦那些操作,若无赵煦将向宗回、高公纪送去熙河的安排。
现在,这位太皇太后对司马光的信任,将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但现在,因为王珪的事情,也因为高公纪的差遣。
这位太皇太后,怎么看司马光的上书文字,都在觉得——他在影射我!他在说我任人唯亲!他甚至在恐吓我!
“娘娘……”向太后坐到高太后面前,轻声说道:“这都是小节……”
“嗯?”
“娘娘可知,六哥怎么说的?”
太皇太后静静的看着向太后。
向太后叹道:“六哥言:这是他第一次任命大臣……”
“圣人都教诲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太皇太后的脸色,变得煞白起来。
是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倘若天子即位后,第一次任命大臣,都不能得到贯彻。
那以后谁还会将天子放在眼里?
朝廷法度,国家制度,将荡然无存!
今天同意了司马光的请求,以后就会有更多司马光冒出来。
然后……
太皇太后是将门家族的女儿,她自然会发生什么了。
唐末乱世,藩镇割据!
到处都将是自行其是听调不听宣的地方藩镇!
唐代叫节度使,大宋就可能是经略使、转运使。
于是,这位太皇太后直接道:“官家说的对!”
“他司马光想说什么,就随他说去!”
“向宗回、高公纪的这个美官,他们当定了!”
“老身说的!他司马光有胆可以继续言说老身和太后任人唯亲,可以继续拿那些历代明君诛杀外戚的例子来吓老身!”
“老身倒要看看,这个天下,到底是听他司马光的还是听官家的!”
竟是直呼司马光的名字,连一点尊敬也不再给了。
向太后看到太皇太后的反应,被吓了一大跳,赶紧劝了起来:“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司马公天下名士,君子楷模,也是大行皇帝留给六哥的师保股肱……”
向太后不劝还好,一劝,上了头的太皇太后就已经站起身来。
“离了他司马光,就要天下大乱不成?”
“朝堂上还有文太师……扬州还有吕公著……”
“都是大行皇帝给官家选的股肱辅佐大臣!”
文后将附司马光四月辛巳(十七日),自洛阳上书(历史上是二十一日甲申),这里因为蝴蝶效应,提前了几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