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震和琐事
元丰八年五月丙午(十四),酉时。
宫门还未落锁汴京城就轻微的摇晃了一下。
这个时候,赵煦正在坤宁殿里,跟着向太后一起‘学习’沈括的上书内容。
母子两人,都被吓了一跳。
“地震了?”向太后皱起眉头,抬头看向四周。
已经没有摇晃的感觉,宫中的屏风、宫灯也没有位移的痕迹。
要不是方才确实感觉到了大地轻微的晃动,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
“母后,先到御花园中空地再说吧……”赵煦说道。
他不大记得,上上辈子这个时候汴京有没有地震。
不过,从刚刚的感受看,只是一场小地震,震级不高,可能也就是后土娘娘打了个哈欠。
但,小心为妙,先到殿外的空地,等待一下,预防可能的余震。
“嗯!”向太后点点头。
这个时候,石得一领着许多女官和内臣,跑了进来。
“请太后娘娘、大家,移驾殿外……”
便簇拥着母子两人,到了坤宁殿外的宫苑花园。
几乎所有宫阁里的妃嫔、皇子、公主们也陆陆续续的被人簇拥着来到了这个后宫的宫苑花园开阔之地。
德妃朱氏,抱着刚刚几个月大的皇十女,牵着皇五女,在她身后国婆婆则抱着两岁多的普宁郡王。
朱氏和其他妃嫔,见了太后和官家,也都在这里,便纷纷过来请安。
赵煦则抢先一步,到了朱氏面前,跪下来拜了一礼:“姐姐安好……”
朱氏看着两个多月没见如今已经圆润了许多,也长高了不少的官家。
忍不住眼眶一热,哎了一声,说道:“官家长高了好多,也胖了不少!”
她到了向太后面前,盈盈一礼:“娘娘慈圣,保佑拥护官家,真乃是:母后皇太后!”
她知道的,向太后就喜欢听她这样称呼。
你要问朱氏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称呼向太后?
那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任家的县君(她养父的妻子)托人入宫,给她带了这么一句话:请以太后为母后皇太后。
自然,这不是任家人能想出来的主意。
据说,是一个知名不具的刑姓朋友对任家的友情提示。
向太后看着朱德妃如此识趣,那一句母后皇太后,更让她心花怒放,于是立刻道:“德妃不必多礼!”
当然了,朱氏这么识趣,该有的体面,向太后也不会少她的:“德妃生养官家,有功社稷,本宫也不会忘的!”
“已着有司,商定德妃的仪卫……”
“当依李宸妃故事,从重恩典!”
朱氏连忙千恩万谢,她也就这么点追求了。
排场大一点,穿的好看一点,用的奢侈一点。
如此而已。
而在她们身侧,赵煦已经在和很久没见的妹妹说着话了。
“五娘这些日子在阁中可还开心?”赵煦问道:“我命人送去的玩物,五娘可都收到了?”
小姑娘乖乖的点点头。
“过几日,我再命人给五娘送几条裙子来……”赵煦微笑着说道。
“多谢官家!”五娘身旁的乳母连忙带着她谢恩。
赵煦呵呵笑着,没有去干涉。
当他成为天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是朱德妃的儿子,五娘、十娘、十三郎的哥哥。
而赵煦更清楚,这种宫中的上下尊卑等级,越早确定越好,对每个人都是好事!
赵煦于是,又去看了看还在襁褓里的十娘,也看了看被国婆婆抱着的普宁郡王赵似。
在这个过程里,赵煦还看到了邢妃,还有被邢妃抱着的遂宁郡王赵佶。
赵顼直接扭过头去,当做没有看到赵佶,更不要说打招呼了。
走到向太后面前,赵煦道:“母后,且先去保慈宫中问太母安吧!”
向太后点点头,对朱德妃道:“德妃好生在宫中,抚养普宁郡王和两位公主,本宫和官家都会记得德妃的功劳的!”
朱德妃再拜,带着人送着向太后,到了宫苑的殿门口,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
到了保慈宫,太皇太后并没有出宫。
她依旧镇定的坐在保慈宫里,像个没事人一样。
向太后带着赵煦,到了跟前,问了安。
太皇太后便道:“一场小地震罢了,没什么要紧的!”
她是从仁庙时代走过来的。
仁庙时期,汴京隔三差五就要小震这么一下。
每次都是摇晃两下了事,她早就习惯了。
“还是娘娘镇定,新妇远不如也!”向太后微笑着道。
赵煦则轻声的说道:“太母有大将之风也!”
两宫听了,都是哈哈大笑。
尤其是太皇太后,很满意赵煦的这个评价。
当年姨母慈圣光献,临危不乱,指挥女官内臣,平定了一场宫中禁军引发的动乱,因而被朝野称颂。
自然,她是很羡慕的。
这一天傍晚的地震,没有引发任何风波。
入夜后就一切平息,汴京人也没有任何感觉。
……
隔日,丁未(十五),望朝,赵煦照例在福宁殿睡懒觉。
这一天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所以赵煦继续跟着向太后‘学习’沈括的上书内容。
经过数日的母子教导,现在沈括上书所言种种,都已经学的差不多。
在向太后的指点下,一个个和军器局有关的名词,开始被赵煦‘记住’。
这意味着,以后,赵煦可以光明正大的插手专一制造军器局,甚至给军器监下令了。
因为——皇太后亲慈赐教,朕躬孝笃学之,已知其中利弊!
而向太后则也在这个过程里,被动的知道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很多事情,也知道了一些军器制造生产的流程和需要的东西。
戊申(十六)。
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侍读吕公著,加提举西太一宫使兼集禧观使。
这就是确定吕公著要入三省了。
就是不知道,东府还是西府了。
相对而言,西府可能性更大,毕竟,辽使马上要入京,西府长官却还空缺着。
这不大好。
本日,都堂上奏,两宫批示,遣监察御史黄降、监察御史陈次升,分别前往福建路、江西路,监查检讨当地榷盐、榷茶倍克之事。
这本来是李定的活。
但李定现在在御史台里呆着,所以这些事情在一段时间里,居然就没有人管!
两宫没空管这种几千里外的事情。
旧党们更是没这个心思来关心福建、江西的事情。
所以,实际上真正在推动这个事情,是章惇、蔡确、蔡京、蔡卞这些福建来的官员。
毕竟,他们是福建人,这个事情要是不管,回去会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即使蔡确远在河南府也亲自上书,谈论了这个事情。
同日下诏,命监察御史张汝贤前往鄜延路械押张之谏回京受审。
本日,两宫推恩元老,以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四朝元老,天子股肱之故,恩荫其子。
以文及甫为奉议郎、吏部员外郎,特旨加馆职直龙图阁。
文彦博坚辞馆职,只说:祖宗无郎官加馆职之先例!
且‘犬子顽劣,实难造化,望乞收回成命,只给及甫闲散之职,以免误国……’
两宫无奈,只能再推恩另一个文彦博儿子文永世。
以文永世为承事郎,命有司选监官注阙。
趁着给文彦博推恩的机会,皇太后慈旨,以高遵裕大行皇帝大将之故,推恩高士充、高士京。
以高士充为左藏库副使高士京为文思副使。
不要看,都只是从七品的武臣资序,可问题在于,武臣诸司正副使最高的皇城使也才正七品!
随便积累点功劳,就可以跳上去!
对外戚来说,皇城使带个刺史遥郡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个封赏,对高遵裕家来说,勉强算是个安慰吧。
可是,当高遵裕家的人,看着高公纪已经整装待发,连甲胄都穿上了,准备出发熙河路的风光样子,不禁又有些吃味。
自家只是两个恩赏的虚衔武臣名头。
而高公纪三十岁都没有,就已经是权管勾熙河兰会路财用司了。
说不定只要回京就可以加遥郡!
而且是实权遥郡!
什么诸司正副使,什么横行五阶?不存在!
搞不好,人家四十岁都不到,就是节度使。
这和谁讲道理去?
然而,高遵裕的家人也只能羡慕!
谁叫高公纪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子呢?
……
高公纪现在可没心思关注高遵裕家里的事情。
他如今,风头正盛!
穿着甲胄,走到了祖母的面前。
“祖母,您看看孙儿,这身装扮怎么样?”高公纪兴高采烈的问着:“大家都说,孙儿如今颇有大将之风呢!”
高家太夫人,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嫡孙的模样,不停称赞:“好!好!”
“我高家将门有后矣!”
不得不说,高公纪穿上甲胄后,确实像模像样。
最起码他身材高大,体格也算健硕。
不过,太夫人还是劝道:“乖孙入宫,到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面前,还是要注意的……”
“去了熙河路,也记得莫要生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不喜和人打打杀杀……”
“孙儿知道!”高公纪点点头,道:“祖母放心好了,孙儿这次去熙河路,是去为官家修寺庙,给熙河亡魂祈福,也是去给社稷垦田的……”
一匹吉贝布就三贯钱!
谁还愿去和西贼打打杀杀?
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种木棉,一起赚钱发财不好吗?
便辞别了高家太夫人,在一票狐朋狗友的簇拥下,到了向家和向宗回会和后,直奔皇城而去。
注:续资治通鉴长篇五月丙午条目:酉时,地震,既止。
注2:北宋时期,汴京地震多发,但主要是五级以下小地震,但汴京周围,还是发生过7级以上的大地震的。
注3:史实文彦博接受了文及甫的直龙图阁帖职,但现在文家要转型,肯定不会要。
注4:史实,对新法的调整,在本年由新党主持,主持者就是蔡确、章惇,历史上包括京东都路、福建路、江西路的榷法还有其他一些法令调整,都是新党主政主动做的。
奈何,司马光要的是全面废黜!
(本章完)
宫门还未落锁汴京城就轻微的摇晃了一下。
这个时候,赵煦正在坤宁殿里,跟着向太后一起‘学习’沈括的上书内容。
母子两人,都被吓了一跳。
“地震了?”向太后皱起眉头,抬头看向四周。
已经没有摇晃的感觉,宫中的屏风、宫灯也没有位移的痕迹。
要不是方才确实感觉到了大地轻微的晃动,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
“母后,先到御花园中空地再说吧……”赵煦说道。
他不大记得,上上辈子这个时候汴京有没有地震。
不过,从刚刚的感受看,只是一场小地震,震级不高,可能也就是后土娘娘打了个哈欠。
但,小心为妙,先到殿外的空地,等待一下,预防可能的余震。
“嗯!”向太后点点头。
这个时候,石得一领着许多女官和内臣,跑了进来。
“请太后娘娘、大家,移驾殿外……”
便簇拥着母子两人,到了坤宁殿外的宫苑花园。
几乎所有宫阁里的妃嫔、皇子、公主们也陆陆续续的被人簇拥着来到了这个后宫的宫苑花园开阔之地。
德妃朱氏,抱着刚刚几个月大的皇十女,牵着皇五女,在她身后国婆婆则抱着两岁多的普宁郡王。
朱氏和其他妃嫔,见了太后和官家,也都在这里,便纷纷过来请安。
赵煦则抢先一步,到了朱氏面前,跪下来拜了一礼:“姐姐安好……”
朱氏看着两个多月没见如今已经圆润了许多,也长高了不少的官家。
忍不住眼眶一热,哎了一声,说道:“官家长高了好多,也胖了不少!”
她到了向太后面前,盈盈一礼:“娘娘慈圣,保佑拥护官家,真乃是:母后皇太后!”
她知道的,向太后就喜欢听她这样称呼。
你要问朱氏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称呼向太后?
那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任家的县君(她养父的妻子)托人入宫,给她带了这么一句话:请以太后为母后皇太后。
自然,这不是任家人能想出来的主意。
据说,是一个知名不具的刑姓朋友对任家的友情提示。
向太后看着朱德妃如此识趣,那一句母后皇太后,更让她心花怒放,于是立刻道:“德妃不必多礼!”
当然了,朱氏这么识趣,该有的体面,向太后也不会少她的:“德妃生养官家,有功社稷,本宫也不会忘的!”
“已着有司,商定德妃的仪卫……”
“当依李宸妃故事,从重恩典!”
朱氏连忙千恩万谢,她也就这么点追求了。
排场大一点,穿的好看一点,用的奢侈一点。
如此而已。
而在她们身侧,赵煦已经在和很久没见的妹妹说着话了。
“五娘这些日子在阁中可还开心?”赵煦问道:“我命人送去的玩物,五娘可都收到了?”
小姑娘乖乖的点点头。
“过几日,我再命人给五娘送几条裙子来……”赵煦微笑着说道。
“多谢官家!”五娘身旁的乳母连忙带着她谢恩。
赵煦呵呵笑着,没有去干涉。
当他成为天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是朱德妃的儿子,五娘、十娘、十三郎的哥哥。
而赵煦更清楚,这种宫中的上下尊卑等级,越早确定越好,对每个人都是好事!
赵煦于是,又去看了看还在襁褓里的十娘,也看了看被国婆婆抱着的普宁郡王赵似。
在这个过程里,赵煦还看到了邢妃,还有被邢妃抱着的遂宁郡王赵佶。
赵顼直接扭过头去,当做没有看到赵佶,更不要说打招呼了。
走到向太后面前,赵煦道:“母后,且先去保慈宫中问太母安吧!”
向太后点点头,对朱德妃道:“德妃好生在宫中,抚养普宁郡王和两位公主,本宫和官家都会记得德妃的功劳的!”
朱德妃再拜,带着人送着向太后,到了宫苑的殿门口,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
到了保慈宫,太皇太后并没有出宫。
她依旧镇定的坐在保慈宫里,像个没事人一样。
向太后带着赵煦,到了跟前,问了安。
太皇太后便道:“一场小地震罢了,没什么要紧的!”
她是从仁庙时代走过来的。
仁庙时期,汴京隔三差五就要小震这么一下。
每次都是摇晃两下了事,她早就习惯了。
“还是娘娘镇定,新妇远不如也!”向太后微笑着道。
赵煦则轻声的说道:“太母有大将之风也!”
两宫听了,都是哈哈大笑。
尤其是太皇太后,很满意赵煦的这个评价。
当年姨母慈圣光献,临危不乱,指挥女官内臣,平定了一场宫中禁军引发的动乱,因而被朝野称颂。
自然,她是很羡慕的。
这一天傍晚的地震,没有引发任何风波。
入夜后就一切平息,汴京人也没有任何感觉。
……
隔日,丁未(十五),望朝,赵煦照例在福宁殿睡懒觉。
这一天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所以赵煦继续跟着向太后‘学习’沈括的上书内容。
经过数日的母子教导,现在沈括上书所言种种,都已经学的差不多。
在向太后的指点下,一个个和军器局有关的名词,开始被赵煦‘记住’。
这意味着,以后,赵煦可以光明正大的插手专一制造军器局,甚至给军器监下令了。
因为——皇太后亲慈赐教,朕躬孝笃学之,已知其中利弊!
而向太后则也在这个过程里,被动的知道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很多事情,也知道了一些军器制造生产的流程和需要的东西。
戊申(十六)。
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侍读吕公著,加提举西太一宫使兼集禧观使。
这就是确定吕公著要入三省了。
就是不知道,东府还是西府了。
相对而言,西府可能性更大,毕竟,辽使马上要入京,西府长官却还空缺着。
这不大好。
本日,都堂上奏,两宫批示,遣监察御史黄降、监察御史陈次升,分别前往福建路、江西路,监查检讨当地榷盐、榷茶倍克之事。
这本来是李定的活。
但李定现在在御史台里呆着,所以这些事情在一段时间里,居然就没有人管!
两宫没空管这种几千里外的事情。
旧党们更是没这个心思来关心福建、江西的事情。
所以,实际上真正在推动这个事情,是章惇、蔡确、蔡京、蔡卞这些福建来的官员。
毕竟,他们是福建人,这个事情要是不管,回去会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即使蔡确远在河南府也亲自上书,谈论了这个事情。
同日下诏,命监察御史张汝贤前往鄜延路械押张之谏回京受审。
本日,两宫推恩元老,以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四朝元老,天子股肱之故,恩荫其子。
以文及甫为奉议郎、吏部员外郎,特旨加馆职直龙图阁。
文彦博坚辞馆职,只说:祖宗无郎官加馆职之先例!
且‘犬子顽劣,实难造化,望乞收回成命,只给及甫闲散之职,以免误国……’
两宫无奈,只能再推恩另一个文彦博儿子文永世。
以文永世为承事郎,命有司选监官注阙。
趁着给文彦博推恩的机会,皇太后慈旨,以高遵裕大行皇帝大将之故,推恩高士充、高士京。
以高士充为左藏库副使高士京为文思副使。
不要看,都只是从七品的武臣资序,可问题在于,武臣诸司正副使最高的皇城使也才正七品!
随便积累点功劳,就可以跳上去!
对外戚来说,皇城使带个刺史遥郡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个封赏,对高遵裕家来说,勉强算是个安慰吧。
可是,当高遵裕家的人,看着高公纪已经整装待发,连甲胄都穿上了,准备出发熙河路的风光样子,不禁又有些吃味。
自家只是两个恩赏的虚衔武臣名头。
而高公纪三十岁都没有,就已经是权管勾熙河兰会路财用司了。
说不定只要回京就可以加遥郡!
而且是实权遥郡!
什么诸司正副使,什么横行五阶?不存在!
搞不好,人家四十岁都不到,就是节度使。
这和谁讲道理去?
然而,高遵裕的家人也只能羡慕!
谁叫高公纪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子呢?
……
高公纪现在可没心思关注高遵裕家里的事情。
他如今,风头正盛!
穿着甲胄,走到了祖母的面前。
“祖母,您看看孙儿,这身装扮怎么样?”高公纪兴高采烈的问着:“大家都说,孙儿如今颇有大将之风呢!”
高家太夫人,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嫡孙的模样,不停称赞:“好!好!”
“我高家将门有后矣!”
不得不说,高公纪穿上甲胄后,确实像模像样。
最起码他身材高大,体格也算健硕。
不过,太夫人还是劝道:“乖孙入宫,到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面前,还是要注意的……”
“去了熙河路,也记得莫要生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不喜和人打打杀杀……”
“孙儿知道!”高公纪点点头,道:“祖母放心好了,孙儿这次去熙河路,是去为官家修寺庙,给熙河亡魂祈福,也是去给社稷垦田的……”
一匹吉贝布就三贯钱!
谁还愿去和西贼打打杀杀?
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种木棉,一起赚钱发财不好吗?
便辞别了高家太夫人,在一票狐朋狗友的簇拥下,到了向家和向宗回会和后,直奔皇城而去。
注:续资治通鉴长篇五月丙午条目:酉时,地震,既止。
注2:北宋时期,汴京地震多发,但主要是五级以下小地震,但汴京周围,还是发生过7级以上的大地震的。
注3:史实文彦博接受了文及甫的直龙图阁帖职,但现在文家要转型,肯定不会要。
注4:史实,对新法的调整,在本年由新党主持,主持者就是蔡确、章惇,历史上包括京东都路、福建路、江西路的榷法还有其他一些法令调整,都是新党主政主动做的。
奈何,司马光要的是全面废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