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战报惊延安,代号“工匠”!她比一个军都重要!
译电员小张的手指停在半空,反复核对着刚刚抄录下来的数字。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连续工作太久,出现了幻觉。
战损比,一比三十一。
全歼日军标准运输小队六十三人,缴获卡车三辆,物资无数。
己方,阵亡两人,重伤三人。
“老刘,你过来……”
小张的声音发干,像是被砂纸磨过。
“你看看,这是不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发来的?”
译电组组长刘振国快步走来,一把夺过电报纸。
只扫了一眼,他的眉头就拧成了铁疙瘩。
“呼号和密匙,是独立团的,没错。”
“可这战损……”
小张吞了口唾沫,感觉喉咙里着了火,“落马坡那地方,就是一片平地,无险可守!李云龙把玉皇大帝请下来了?!”
刘振国没有回答。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快步冲出了译电室。
这东西,己经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判断真伪的了。
“同志们,我们可能……发现了一个宝贝。”
中山装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压抑的颤抖。
“一个能改变晋西北,甚至整个华北战局的……国之重宝!”
激动过后,是更加深沉的冷静。
“这个宝贝,现在也很危险。”
众人心头一凛。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样一场胜利,根本瞒不住!日军不是傻子,一个满编运输队的凭空消失,他们很快就会像疯狗一样扑过来。/s′i,l,u/x-s¨w..-o\r_g\
当他们看到落马坡那些被撕碎的尸体时,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这种武器的来源!
还有江城那边。
那些眼睛,比鬼子的探子更毒,更无孔不入。
“必须立刻对这个‘赵家峪兵工厂’进行最高级别的保护!”
“但最重要的,是保护核心。”
“保护这个林岚同志。”
“她本人,和她脑子里的技术,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在她的技术转化成百万支步枪前,她绝不能暴露在任何人的视野里。”
窑洞里再次安静下来。
“给她一个代号。”
“一个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的代号。以后,所有关于她的情报,都用代号传递。所有和她有关的物资,也都归于这个代号之下。”
“叫什么好?”
“她是个造枪的,是个匠人。”
“更是一个能为我们这个民族,铸造脊梁骨的国之巨匠。”
“就叫‘工匠’。”
……
与此同时,太原,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部。
情报课课长岗村宁次,正对着一份报告发呆。
派往河源县城的运输小队,失联了。
声波监测站报告,在落马坡地区,曾有短暂而密集的交火声。
“八嘎!”
岗村宁次将报告狠狠摔在桌上。
“立刻派侦察部队去落马坡!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哈伊!”
副官鞠躬退下。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
岗村宁次走到窗边,看着太原城,一股强烈的不安攫住了他的心脏。
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伏击。
……
赵家峪兵工厂,成了整个独立团最热闹的地方。
李云龙送来的三卡车物资,让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
战士们把一箱箱药品和罐头搬进仓库,眼睛里的光,比看到崭新的大洋还要亮。
这些东西,在根据地,就是命。
林岚没去管那些罐头药品。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三辆卡车上。
她围着卡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是在欣赏一件稀世的艺术品。
“林,林同志……”
一营长搓着手,跟在她身后,语气无比恭敬。
“团长说了,这些东西,除了弹药,都归您。您看……”
“车留下。”
林岚吐出三个字,言简意赅。
“啊?”
一营长愣住了。
“我说,这三辆卡车,留下。”
林岚用手指关节敲了敲卡车的钢制车厢,那“铛铛”的厚重回响让她眼神一亮。
“车斗的钢板厚度不错。”
“轮胎虽然烂了几个,但车轴和发动机主体完好。”
“拆解下来,都是上好的材料。”
对她来说,药品和罐头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而这三辆卡车,代表着钢材,代表着橡胶,代表着一个工业体系最基础的雏形。
一营长张了张嘴,一个字都不敢反驳。 团长有死命令,这位林同志的要求,要百分之二百地满足!
“还有。”
林岚转过身,平静地看着一营长。
“告诉李团长,下一批,我需要五十支新枪的原材料。钢材,无烟火药,铜。让他想办法。”
她首接提要求,没有半句客套。
“另外,让他把战场上收集到的所有弹头和弹壳都给我送过来,一颗都不能少。我要分析数据。”
“是!是!”
一营长连连点头,心里却在疯狂嘀咕。
这位林同志,真是个怪人。
不,是个神人!
送走了一营长,林岚立刻叫来了王铁匠和几个技术骨干。
“把这三辆车,给我拆了!”
“拆,拆了?”
王铁匠瞪大了眼睛,胡子都在抖,“林同志,这可是卡车啊!洋马儿!修修还能开呢!”
“开到哪去?”
林岚反问,声音里没有一丝波澜。
“目标太大,是鬼子的活靶子。”
“我需要的是它的发动机,它的钢板,它的传动轴。”
她的目光落在那台完整的发动机上,眼神灼热。
“有了这些,我能造出比卡车……更有用的东西。”
比如,一台小型水压机,用来锻造更高强度的枪管。
比如,一台更精密的镗床,用来加工更复杂的零件。
在众人不解但绝对服从的行动中,三辆代表着现代工业结晶的卡车,被迅速肢解。
就在林岚对着一堆零件,规划着兵工厂未来的科技树时,政委赵刚亲自送来了一份加密电报。
“林同志,总部的绝密电令。”
赵刚的表情,是一种混杂着激动、紧张和敬畏的严肃,他将一份译好的电报递给林岚,手心全是汗。
林岚接过,快速扫了一眼。
电报内容很短。
一,肯定落马坡大捷的战略意义。
二,要求对武器技术进行最高等级保密。
三,为保护技术核心人员,总部决定,授予林岚同志个人保密代号。
代号:工匠。
林岚看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她只是把那张足以让任何军人激动到颤抖的电报纸,仔细地折好,放进了上衣口袋。
“我知道了。”
赵刚看着她,准备好的一肚子关于保密重要性、关于总部厚望的话,全堵在了喉咙里。
她太平静了。
平静得让他觉得,自己手里拿着的不是一份来自延安的最高指令,而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领料单。
“林同志,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赵刚艰难地开口。
“说什么?”
林岚反问,她己经转过身,视线重新黏在了那台刚刚被拆下来的卡车发动机上。
“一个名字而己。”
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重要的是,我们能造出多少枪,能武装多少战士,能让多少人……活下来。”
她说完,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发动机冰冷的金属外壳,像是在抚摸一件珍宝。
然后,她头也不抬地说道。
“赵政委,有空吗?”
“帮我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