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纺织厂启动,林岚的“布局天下”

窑洞里挤满了人。}@如¤文d~ˉ网@·u *[¨更???新!??最~全?a?

二十多个村干部和技术骨干围成一圈,目光都集中在林岚身前的那台奇怪机器上。

“这就是纺车。”

林岚轻抚着眼前这台木制设备。

齿轮转动,纺锤飞舞,一根根棉线从她手中延伸出来。

“我的天!”

老木匠瞪大了眼睛。

他见过传统的纺车,但眼前这台完全不同。

更精巧,更高效,纺出的线也更细更匀。

“林同志,这一天能纺多少线?”

一个村干部忍不住问道。

“熟练工人,一天能纺三斤棉线。”

林岚的话让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传统纺车,一天最多纺半斤。三斤,那是六倍的效率!

“咱们根据地有多少棉花?”

林岚问向钱老师。

“今年收了大概五千斤棉花。”

钱老师答道,“往年都是拿去换粮食,今年留下了。”

“不够。”

林岚摇摇头。

“五千斤棉花,只够做一千件棉衣。根据地有多少人需要过冬?”

“三千多人。”

“那就需要一万五千斤棉花。”

林岚在地上画起了示意图。

“棉花不够,我们用其他原料补充。野生麻,苎麻,甚至柳树皮纤维都可以。”

“柳树皮还能纺线?”

李云龙瞪着眼睛。

“当然。”

林岚点点头,“经过特殊处理,柳树皮的纤维强度很高,做绳索最好不过。”

她指着窑洞外的山坡。

“后山有大片苎麻,采集回来,经过脱胶处理,就是上好的纺织原料。?6,1-看.书.网_ +追?最¢新¨章¨节,”

“脱胶?”

老木匠不明白这个词。

“用草木灰水煮。”

林岚解释道,“苎麻的胶质去掉后,纤维就分离了。”

钱老师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每个细节。

“林同志,您说的这些工序,咱们的妇女能学会吗?”

“当然能。”

林岚的语气很肯定,“纺织是女人的天赋。给她们合适的工具,她们能创造奇迹。”

她转向老木匠。“现在最重要的是制作更多纺车和织布机。”

“需要多少台?”

“纺车五十台,织布机二十台。”

老木匠咽了咽口水。这个数量,够他忙活三个月的。

“铁件怎么办?”

他问道,“这么多机器,需要的铁件太多了。”

“用废弃的农具。”

林岚说,“犁头可以改造成齿轮,锄头可以做成纺锤。实在不够,就用硬木代替。”

她拿起一块桦木。“这种木头,经过特殊处理,硬度不比铁差多少。”

“怎么处理?”

“先用盐水浸泡三天,然后烘干,再涂桐油。”

林岚详细解释着工艺,“这样处理过的木头,能用十年不坏。”

老木匠连连点头。这些技巧,他闻所未闻。

“人手安排呢?”

一个村干部问道。

林岚早有准备。“纺纱车间五十人,织布车间三十人,原料处理车间二十人。”

“一百个人!”

李云龙瞪大了眼睛。“林同志,咱们哪有这么多人啊?”

“有。¢1/3/x′i`a/o?s/h\u?o`..c?o!m*”

林岚的语气很平静,“根据地的妇女,除了种地,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的。现在把她们组织起来,既解决了就业,又提高了生产力。”

钱老师举手发言:“林同志,培训怎么安排?”

“分批进行。”

林岚说,“先培训二十个骨干,她们学会后再去教其他人。”

“培训多长时间?”

“纺纱三天,织布一周。”

众人面面相觑。这么短的时间,真的能学会吗?

林岚看出了他们的疑虑。

“纺织不是高深的技术,关键是熟能生巧。”

她走到纺车前,开始演示。

“看好了,左手控制棉花,右手摇动纺车,脚踩踏板保持节奏。”

棉花在她手中飞舞,很快就变成了一根细细的棉线。

“就这么简单?”

一个村干部忍不住问。

“就这么简单。”

林岚停下动作。

“但要做到又快又好,需要大量练习。”

她转向钱老师。

“明天开始招募第一批学员。要求手脚麻利,眼神好,最重要的是有耐心。”

“工分怎么算?”

“学徒期每天八分,熟练工每天十二分。”

这个待遇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在根据地,一般农活一天只能挣六到八分工。

“还有奖励制度。”

林岚继续说,“质量好的,产量高的,每月额外奖励工分。”

李云龙搓着手,兴奋得不行。

“林同志,咱们什么时候能开始生产?”

“半个月后。”

林岚计算着时间。

“设备制造需要十天,人员培训需要一周,再加上原料准备,半个月刚好。”

“那第一批产品是什么?”

“绷带。”

林岚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

“绷带?”

“对,医用绷带。”

林岚解释道,“根据地的伤员很多,绷带消耗量巨大。现在都是用撕破的布条,既不卫生也不好用。”

她拿出一块白色的布料。

“这是我试制的绷带样品。纯棉制作,柔软透气,而且可以重复使用。”

钱老师接过布料仔细查看。

确实比普通布条要好得多。

“除了绷带,还要生产什么?”

“防寒服,军用背包,帐篷布。”

林岚一口气说出了好几样东西。

“这些都是根据地急需的物资。”

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特殊的布料。

“这是防水布,经过特殊处理,雨水打不透。”

李云龙接过布料,仔细查看。

布料表面有一层淡淡的光泽,摸起来有些粗糙。

“这是怎么做的?”

“桐油和松脂混合,涂在布料表面。”

林岚说,“然后经过高温烘烤,形成防水层。”

“有了这种布,咱们的战士就不怕下雨了!”

李云龙激动得不行。

林岚点点头。

“这只是开始。等纺织厂完全建成,我们还要生产更多的东西。”

“比如?”

“降落伞布,防弹背心内衬,通讯兵的信号旗。”

每说出一样,众人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些东西,在战场上都是救命的宝贝。

“林同志,您的意思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纺织体系?”

钱老师敏锐地抓住了重点。

“没错。”

林岚的语气变得坚定,“从原料采集,到加工处理,再到成品制造,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样我们就不用依赖外面的供应,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会议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

当最后一个村干部离开时,窑洞里只剩下林岚和傅云深两人。

“你在担心什么?”

林岚看出了傅云深的心事。

“规模太大了。”

傅云深皱着眉头。

“一百多人的纺织厂,这么大的动静,很难保密。”

“而且原料采集,产品运输,都需要大量人员。人多嘴杂,容易泄露消息。”

林岚沉思了一会儿。

“分散生产。”

她说出了解决方案。

“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分散到十几个小作坊。”

“每个作坊只有八到十个人,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家庭手工业。”

傅云深眼前一亮。这个想法确实可行。

“但是分散生产会降低效率。”他提出了新的担忧。

“效率可以通过标准化弥补。”

林岚说,“统一的工艺流程,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原料配送。”

“配送怎么解决?”

“地下交通网络。”

林岚看向傅云深。“这需要你的情报网络配合。”

傅云深点点头。“可以安排。不过我想要知道,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林岚沉默了几秒钟。

“建立根据地的工业基础。”

她的声音很轻,但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让我们的人民,不再受冻挨饿。”

傅云深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