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这帮孩子,是宝贝
王淦昌的肩膀还在抖,他摘下眼镜,用袖子胡乱擦着,镜片上全是雾气。
一群年轻的研究员围着那台丑陋的金属环,像是在抚摸一件神圣的艺术品。
戈尔巴乔夫穿过人群,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像踩在云上。
他停在林岚面前,身后的苏联专家们鸦雀无声。
“林同志。”戈尔巴乔夫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他没有再说那些关于指导和帮助的话。
“这不是科学。”
他看着林岚的眼睛,那里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这是艺术,一种全新的物理学艺术。”
“我……莫斯科……我们需要谈谈。”
戈尔巴乔夫的腰微微弯了下去,这是一个学者对另一个学者,最真诚的姿态。
“不是老师对学生。”
“是平等的,探索者之间的对话。”
林岚点了下头。
“可以。”
庆祝的人群散去后,王淦昌找到了林岚,他脸上的潮红还没有完全褪去。
“林工,我们做到了!”他压低声音,兴奋劲儿还在。
林岚看着他,没说话。
王淦昌的兴奋慢慢冷却下来,他看了一眼实验室里那些年轻的面孔,叹了口气。
“可是,林工,我刚才冷静下来想了想……”
他的目光回到林岚身上。
“这个装置,能搭起来,一半是靠你的理论,另一半是靠运气。”
“要造一个真正的反应堆,一个能持续发电的‘太阳’……”
王淦昌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
“我们缺人。”
“不是缺我这样的理论家。”
他伸出粗糙的手,上面还有焊接过后留下的烫伤痕迹。
“缺能把图纸变成现实的人。”
“缺能听懂微米级公差是什么意思的老师傅,缺能焊接真空管道不留一个气孔的焊工,缺能维护复杂电路不出错的技术员。”
“林工,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大脑,没有足够的手和脚。”
林岚的办公室里,“天网”主机发出低沉的嗡鸣。^b-i!x′i+a.6*6!6-.¨c,o+m!
王淦昌的话,在她脑子里反复回响。
她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不只取决于顶尖科学家的数量,更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厚度。
门被推开了,傅云深走了进来。
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林岚桌上。
“你看看这个。”
林岚打开文件。
里面不是电报,不是照片,而是一份全国教育现状的初步统计报告。
傅云深的手指点在其中一页上。
“我们的扫盲运动,成绩斐然。全国的文盲率,在短短一年内,下降了百分之五。”
他的手指继续向下滑。
“但是,在所有参加扫盲班的学员里,能完整背出乘法口诀表的,不到十分之一。”
“初中毕业生,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到千分之三。”
“至于能看懂基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
傅云深停住了,没有再说下去。
那些冰冷的数字,比任何武器都更让人感到无力。
林岚合上文件。
就在这时,门又被猛地撞开。
政委老赵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他满脸通红,眼睛亮得吓人。
“小林!云深!都在啊!”
“我听说了!我听说了!那个‘人造太阳’!你们把它点着了?”
老赵激动地搓着手。
“好啊!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这个丫头能行!这是给咱们新中国,又续上了一口长命气啊!”
林岚看着他,声音很平静。
“老赵,我们只是划亮了一根火柴。”
“我们没有足够的木柴,让它烧成真正的火。”
老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什么意思?”
傅云深把那份教育报告推到他面前。
“你自己看。”
老赵拿起报告,一页一页地翻,脸上的表情从激动,到疑惑,再到凝重。
他把报告重重拍在桌上。
“狗日的!”
他骂了一句。
“我光想着让他们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看懂分田地的契约……”
老赵在屋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住的熊。*d?u/a.n_q¢i/n-g-s_i_.¨n`e¨t.
“我没想过……我没想过还要教他们什么……什么方程,什么元素……”
他停下来,看着林岚。
“你的意思是,咱们现在就是一群拿着神仙菜谱的伙夫,结果连柴火都不会劈?”
“差不多。”林岚回答。 老赵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半天没说话。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过了很久,老赵抬起头,眼睛里又有了光。
“那就选!”
“从全国选!把那些最聪明的娃娃都找出来!”
“以前皇帝能开科取士,我们就不能搞个‘科学取士’?把他们集中起来,你来教!王淦昌也来教!”
傅云深摇了摇头。
“太慢了。”
“一个顶尖的工程师,从一个聪明的孩子开始培养,至少需要十五年。”
“我们没有十五年。”
老赵又泄了气。
林岚一首没有说话,她看着墙上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目光深邃。
良久,她转过身。
“我们不能只在现有的田里挑好苗子。”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老赵和傅云深都精神一振。
“我们要换土。”
“换土?”老赵没听明白。
“我要做两件事。”林岚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我会想办法,让这片土地上,能长出更多,更好的苗子。”
傅云深和老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这话太玄了,不像林岚会说的话。
林岚没有解释。
“第二,我们需要建两种学校。”
她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一种,叫‘华夏科学技术大学’。只招最顶尖的天才,我亲自来设计课程,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钱学森,王淦昌。”
她又在旁边写下另一行字。
“另一种,叫‘新中国工业技术学校’。在每个省,每个大一点的工业城市都建。不要求多高的理论水平,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出十万,一百万,能看懂图纸,能操作机床,能严格遵守流程的现代工人。”
“一个培养将军,一个培养军士。”
“我们要的,是一支完整的科技大军。”
老赵看着黑板上的字,眼睛越来越亮。
他猛地一拍大腿。
“我明白了!”
“一个向上捅破天,一个向下扎深根!”
“小林,你这个想法好!太好了!”
他看着林岚,眼神灼热。
“你说的第一件事,那个‘换土’,我不知道你要怎么做。但第二件,交给我!”
“我马上去起草文件,发动全国的宣传机器!我要让全国的年轻人都知道,当工人光荣,搞科学更光荣!”
“我要让读书,成为咱们新中国最时髦的事!”
老赵像上了发条,又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林岚和傅云深。
“‘换土’?”傅云深看着林岚,他的眼神似乎能看透人心。
林岚没有回答,她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
【人民信仰值累计:14,025,719,334】
这个数字,是西万万人民的希望和信任。
沉重,又滚烫。
她的意识,移动到了那个她之前看过,但因为消耗巨大而暂时搁置的选项上。
【人杰地灵:提升区域内新生儿平均潜力,增加天才出现概率。消耗信仰值:50亿。】
她之前觉得昂贵。
但现在,她觉得值得。
这五十亿,买的不是一项技术,一个武器。
买的是这个民族的未来。
旁边,还有一个新的选项。
【时和岁丰】之下,有一个分支选项。
【天道酬勤:小幅提升学习与领悟效率,增强专注力与记忆力。消耗信仰值:50亿。】
人杰地灵,是改变天赋的土壤。
天道酬勤,是加速成长的阳光。
加起来,一百亿。
她现在有140亿。
林岚睁开眼,眼神里没有犹豫。
“确认。”
她在心中默念。
【启动“人杰地灵”,消耗信仰值50亿。】
【启动“天道酬勤”,消耗信仰值50亿。】
屏幕顶端的金色数字,瞬间蒸发了一百亿。
【人民信仰值累计:40,257,193,34】
林岚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她身上被抽走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宏大的感觉。
她仿佛能听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个伏案苦读的夜晚,那些年轻的大脑,运转得更快了一些。
无数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一些。
……
半年后。
“新中国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知识选拔竞赛”的考场里。
一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少年,正对着一道复杂的几何题冥思苦想。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仿佛有一扇窗被推开。
他拿起笔,飞快地在草稿纸上画出一条辅助线。
解出来了。
一个偏远山村的夜校里。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跟着老师念着刚学会的汉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她读得很慢,但每一个字,都像是刻进了脑子里。
政委老赵的办公室里,一份份从全国各地汇总上来的竞赛成绩单,堆成了小山。
老赵拿着一份名单,手都在抖。
“小林……你来看!”他朝着刚走进门的林岚喊道。
“河南考区,第一名,一个叫陈景的放牛娃,满分!他连初中都没上过,全靠自学!”
“东北考区,前十名,有六个是咱们钢铁厂的青年工人!”
“还有这个,总分排名第三的,是个女娃娃,才十西岁!”
老赵把名单拍在桌上,眼眶通红。
“妖孽!全他娘的是一群妖孽!”
他激动得在屋里走来走去。
“我派人去核实了,没一个作弊的!这些孩子,脑子就跟开了窍一样!教什么会什么,一点就通!”
林岚拿起那份名单,看着上面一个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陈景、王选、邓稼先……
不,不是他们。
但他们,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陈景,这个时代的王选,这个时代的邓稼先。
“老赵。”
林岚抬起头,目光越过办公室的窗户,望向远方。
“他们不是妖孽。”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珍贵的宝贝。”
她知道,那一百亿信仰值,没有白花。
知识的薪火,己经被点燃。
而这些孩子,就是第一批,也是最重要的一批,传火者。